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 (唐)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春望作于何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1)

唐肃宗乾元二年

公元759年

立秋后的某一天

偏僻的关山陇水

用黄花晚景迎来了

一位落魄之人——杜甫

杜甫春望作于何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2)

秦州,陇右要隘

长安以西第一个重镇

文臣武将,西辞京华

翻越陇山,便可到秦州地界

因关内饥乱而投奔亲友的杜甫

携家带口,满面风尘,落脚秦州

杜甫春望作于何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3)

(南郭寺,杜甫在此作诗“"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这一年

安史之乱爆发已有四年

九月,叛军安禄山、史思明

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

大唐王朝国家危难,战伐四起

朝政腐败,奸佞当权

百姓流离失所,怨声载道

杜甫春望作于何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4)

杜甫像

这天,节气已是白露

凉风至,秋水冷,寒蝉鸣

天上鸿雁,成阵南飞

而地上游子,却流寓他乡

杜甫春望作于何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5)

(南郭寺遗址博物馆)

当夜,明月升起

光晕散发着淡淡的涟漪

秦州城里

戍旗高悬,车马渐熄

杜甫行至草堂之外,清露盈盈,寒意顿生。举头而望,圆月皎皎,清辉幽幽,有孤雁掉队,孑然一身,徘徊于夜空。

身逢此刻,面对此景,杜甫想起了身处战乱中的弟弟。

大难临头,兄弟们风流云散,家园被毁,生死不明,无处可问。

仰天而叹的诗人,这是何等焦虑,何等伤痛。本想探听兄弟消息,互通音信,互报平安。

可是,战事未休,山遥路远,书信难通,无计可施,唯有牵肠挂肚,愁绪满怀。

于是,他写下了《月夜忆舍弟》一诗

以表达对亲人无限的思念之情。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这一诗句,成为了千古名句

犹如明月

照耀诗圣南下同谷的背影

也照耀秦州城里的众生和草木

杜甫春望作于何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6)

千百年来

在时间的长河中

它被人们反复吟诵

也被用于寄托思乡之情

成为华夏儿女内心深处的

一种“精神图腾”

杜甫春望作于何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7)

(南郭寺眺望秦州城区)

在秦州

杜甫游历古刹名寺

走亲串友、访谈作诗、入山采药

隗嚣宫、南郭寺、太平寺、麦积山

皆成其踏脚之处

且写下了众多千古名篇

杜甫春望作于何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8)

(杜甫途经秦州)

杜甫春望作于何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9)

(天水诗圣碑林序,杜甫在秦州的三个月,作诗一百零一首))

杜甫春望作于何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10)

(杜少陵祠)

杜甫春望作于何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11)

(北流泉)

杜甫春望作于何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12)

(位于秦州城北山的隗嚣宫遗址)

杜甫春望作于何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13)

(麦积山)

杜甫春望作于何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14)

(秦州城区)

杜甫春望作于何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15)

(1200多年后的秦州月夜)

文 王选/图 秦州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