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周刊#年前各村屯领导或者扭秧歌的爱好者就会组织秧歌队。一般是30人左右。那些喜欢扭秧歌的人只要锣鼓一响,他们就浑身嘚瑟。

扭秧歌必备的工具是高跷。高跷是木制品,是一双两只的,长度是1米左右,在一半的距离安装一块脚踏板。

脚踏板以上的距离,用绳索与腿捆绑在一起,形成一条腿。高度不能超过膝关节,否则,腿就不能打弯,强直了。

东北民间锦州高跷秧歌(东北过年的一大特色)(1)

小时候我们也会找两根木棍,中间订上一块板,自己作高跷,小伙伴们一起玩。

踩高跷也是功夫,也是技术活,要踩的好,扭的好,也得下很多功夫。初学乍练也得摔不知多少跟头。

秧歌队的服装是特别鲜艳,大红大绿。头上插满了花饰。还有特殊演员装扮,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等人物形象。还有跑旱船的等。

扭秧歌是要有团队精神,这一对人必须齐心合力,才能整齐划一。不止如此,去不留神,就被别人卷走了。

我记得有一种表演叫卷菜心。所有的表演者都向内穿插环形紧缩,跟不紧就丢了。

队伍中的精英主要是两头的人。“打头的”,“押大鼓的”。

东北民间锦州高跷秧歌(东北过年的一大特色)(2)

打头的其实就是导演领队,队伍要表演哪套节目,如何演。都要根据打头的安排来完成。

押大鼓的就是压轴的,才艺突出的人才可入选。像翻身,耍扇,各种技艺。

秧歌队还必须有一套算是乐队吧。吹唢呐的,打大鼓的,敲锣的,打镩的。他们与演员必须配合的天衣无缝,演出才能尽善尽美。

表演的地点会去乡政府的街道,单位,学校,军烈属,有影响力的人家。每到一处放鞭放炮迎接,演员们卖力的表演。锣鼓喧天,一片热闹景象。

在表演中间会有短暂的停歇,由打头的拜年。他用二人转小曲演唱“正月里来是新年啊,大年初一头一天啊,过了初一就是初二,过了初二就是初三,初三拜年来的晚呐,请大家多多包涵啊!”然后,接着在扭秧歌。

东北民间锦州高跷秧歌(东北过年的一大特色)(3)

那时,活动也少,我们就会跟着秧歌队跑,去这家那家。喜欢这种热热闹闹的氛围。大表哥是他们村吹唢呐的,有时候就跟着他,到处跑。

如果乡里组织汇演那就更好了,不用到处跑了。而且,汇演几只队伍一起表演非常好看。演员演技不够的话,就会被别的队伍卷走了。

正月十五,白天扭秧歌,晚上踩花灯,秧歌队打着各式各样的彩灯,五颜六色。人头攒动,熙熙攘攘,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有很多年没看到扭秧歌了,还是很怀念那个热闹的场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