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森林村上春树评价(从男主渡边彻看村上春树作品的多重寓意)(1)

村上春树


在作品已被翻译为中文的日本小说家当中,村上春树可能不仅是最受欢迎的,而且是最富实验色彩的,可以说村上的作品比任何作家都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

六十年代后期,正是日本学生抗议运动达到高潮的时期,作为学生的村上面对处于迷茫一代的年轻人持同情态度,但一直冷眼旁观。

在这之前,他的作品深受流行文化的影响,之后逐渐向后现代文学靠拢。

此后几年时间,其在东京一直经营一间爵士酒吧,直到二十九岁那年,一段偶然的创作经历,使他的小说处女作《且听风吟》摘取了令人垂涎的"群像新人文学奖",此后村上的声誉随着每本新书的出版不断扩大,直至一九八七年,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挪威的森林》使他成为了一颗文学巨星,他被誉为"真实的反映了那一代人的心声"

《挪威的森林》中无论情感倾向还是人物本身抑或是特定场所都更多的带有作者本人的投影,书中也重现了他青春中一个重要的阶段:1968年—1970年学运狂暴岁月,而村上用来表现迷茫的一代,所塑造的一个典型人物:渡边彻,也被赋予了多重寓意。


挪威森林村上春树评价(从男主渡边彻看村上春树作品的多重寓意)(2)


夹杂在精神世界与真实世界中所代表的迷茫的一代

村上的小说主人公几乎总是被夹杂在真实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间,而且是有两个女人作为后盾的,这对他来说缺一不可,《挪威的森林》里的主人公渡边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挪威森林村上春树评价(从男主渡边彻看村上春树作品的多重寓意)(3)


因为直子和绿子的存在,渡边自始自终都无法做出选择,而渡边最大的优点就是坦诚,他说爱,便就是真的在爱。

正因为如此,当直子在某种意义上在渡边的世界里消失的时候,如渡边自己所说,他跟直子之间情况极为复杂,千头万绪,而且由于天长日久,实情都渐渐变的模糊不清,可是他始终没有放自己对直子的责任。致使渡边将自己沉浸在精神世界当中,意识被分裂成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当绿子出现的时候让渡边更加痛苦,他无法抛弃其中的一个人,渡边逐渐变的迷茫。

当直子死后,渡边独自一人失魂落魄流浪一个月之久,他的一部分自我一直处在另一个世界,他无法抛弃那个世界,那是他的一部分、一个重要部分。

当然渡边最终需要回到那个真实的世界,可如果缺少"病态"的那部分,那渡边始终不会完整。

这也表现了以渡边为代表的一代少年少女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对纯真爱情和个性的双重追求。

渡边彻成长过程中所必然面对的,走向成熟的惨痛代价

在某种意义上,死亡是作为一种媒介,通过它们来使一些事得以发生,而这些事是渡边必须去经历的,迫使渡边不断成长,同孤独抗争,受伤、失落、失去却又要活下去。

在《挪威的森林》中,木月死了、直子死了、初美死了、直子的姐姐死了。小说的题词写的就是"献给许许多多的祭日",正是因为如此,才让渡边刻骨铭心的懂得什么叫做成长。

渡边通过木月的死,得知"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通过直子的死,明白任何哲理都不能治愈失去的所爱之人造成的悲伤,唯一能做的,就是从悲哀中挣脱出来,借用村上的话,"所谓成长恰恰就是这么回事"。

挪威森林村上春树评价(从男主渡边彻看村上春树作品的多重寓意)(4)


结语


村上笔下的人物就是在这种平淡无奇的环境中发觉一个梦幻世界在向他们招手致意,《挪威的森林》式直白的抒情文体,有条不紊,娓娓道来,基本按照时空顺序和人物性格逻辑步步推进的动人故事,让我们翻开书页,就像坐在下坡是的喷气式过山车一般体味到一种风驰电掣的速度感。

《挪威的森林》自八七年出版以来,作为青春旅途中的一段凄婉而迷人的风景线,伴随一代又一代人走出四顾茫然的青春泥沼,如村上所自负一样,确是其一生仅有一次的"成功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