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看电影了!是看不起还是不愿看?

作者:知识星球找老齐的读书圈

最近,根据猫眼数据显示,2019年1-5月中国电影分账票房和观影人次同比增速均为负,为2011年来首次下降。2019年1-5月,中国电影分账票房累计249.41亿元,同比降6.35%;观影人数为6.89亿人次,同比减少约1亿人次。这是一个挺值得关注的数字,因为按照经济学中的口红效应,一旦经济不好,大家收入减少。就会选择放弃高消费的娱乐形式,比如旅游,而选择低消费娱乐形式,比如电影,游戏,图书出版等等,但是反过来的话,经济好,往往会是旅游消费和电影娱乐消费双增长。

为什么现在看电影没耐心了(大家为什么不爱去看电影了)(1)

拿到这个数据之后,我们觉得好像是消费能力出现了问题,于是赶紧去找旅游市场的数据,结果从2012-2018年旅游行业数据来看,全国旅游收入保持着两位数稳定增长。2014年增速是高点,随后增速有所放缓,但是也在稳步增长,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基本还能呈现10%左右的增长幅度。换句话说,现在旅游市场基本健康发展,但电影票房和观影人数出现一定的下降,像这种高消费娱乐增长,低消费娱乐出现下降的情况,确实并不多见。

为什么现在看电影没耐心了(大家为什么不爱去看电影了)(2)

所以,问题应该不是出在消费能力上,或者至少不是全面的消费能力问题,而是出在了消费意愿上?那么大家为什么不愿意去看电影了呢?我们收集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

为什么现在看电影没耐心了(大家为什么不爱去看电影了)(3)

1、内容质量差,这是大家都吐槽的一点,今年我们也见到过流浪地球,复仇者联盟4这样的大流量电影,但是最近好像确实缺乏有号召力的内容,最近几年的好电影,确实有点稀缺,基本一个手的手指都能数的过来,而烂片确实是没少拍,有的片子就是简单的堆砌明星,然后毫无故事情节,一味的追求大制作,结果垃圾的一塌糊涂。其中还不少知名导演的作品。很多片子干脆都是为了投入而投入。这让观众很是不爽。

2、越是不行还越要保护,每年6、7月份还被定位了国产电影保护月,这时候不鼓励引入海外分账大片,也有人戏称为这个是暑期档的烂片月,所以在这时候,电影票房下降也是正常现象。在市场经济中,一直遵循着一个原则,越保护就越是落后,电影也是如此,虽然有本土文化做支撑,但到一定的阶段,随着国内外制作水平的拉大,也一定会被观众抛弃。每年在保护月票房都受到影响,其实已经说明了问题。

3、二三四线城市的消费潜力出现问题,越是落后地方的消费能力越是不足,一线城市的电影消费,基本保持平稳,但是二、三、四线城市同期票房降幅分别为4.52%,5.07%和7.55%。这就可能与居民负债有关。众所周知,2016年是一道分水岭,之前主要是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其他地方基本不涨,一提高房价就是北上广深,其他地方基本不挨边,而2016年之后由于去库存,所以全国普遍房价大幅上涨。居民负债比上可支配收入快速提升,2016年以后超过了100%,一线城市居民早就习惯了高房价,但是二三四线居民还有些不适应,所以这可能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了消费能力。而且我们看到,越是小的城市影响越是严重。说明在这些地方,大家降低电影消费的比例最大。未来可能会形成两极分化。10年前我们还能消费下乡,激活新的消费潜力,但现在这条路应该已经走不通了。

为什么现在看电影没耐心了(大家为什么不爱去看电影了)(4)

4、渠道越来越多,随着视频网站的发展,会员数量的不断增长,大家看电影的地方和渠道也越来越多,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对于直接票房的依赖本身就降低了。渠道多,好内容有限,就会形成这种情况,大家只在某特定的时候,去消费电影,对于其他口碑不明的电影,则选择在视频网站观看。

为什么现在看电影没耐心了(大家为什么不爱去看电影了)(5)

5、票房号召力下降,现在肯踏踏实实拍电影的还是那些实力派演员和明星,而小鲜肉们都在赶综艺,电视剧追求高曝光。而年轻人又是电影消费的主力,所以需求有点对不上,他们想看的小鲜肉不拍电影,而拍电影的实力派,都已经成了大叔大婶。他们又不感兴趣。再加上娱乐渠道分散化,明星越来越多,个体号召力也在逐渐下降。像在10几年前,靠一个巨星就带来票房的日子,已经基本不存在了。

所以,这些都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困境,还有一些行业方面的发展问题,也亟待解决,比如片酬问题等等,电影公司现在也都不怎么赚钱了,上市企业来看,投资电影的几家公司,业绩也大不如前,所以对于电影市场来说,最近5年环境很不好,生意非常不好做。大家也都在寻求解决方案,但我想,无论如何拍出好作品,讲出好故事,这条是永远不变的。现在票房慢下来了,对这个之前浮躁的行业,也并非全是坏事,大家可以踏踏实实的想想,做点正事了。毕竟前几年来钱太快,已经都忘了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