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朝廷,有两个词使用频率很高,一个是“早朝”,一个是“点卯”,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皇帝作息表格大全 皇帝的日常作息时间是怎样安排的?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皇帝作息表格大全 皇帝的日常作息时间是怎样安排的

皇帝作息表格大全 皇帝的日常作息时间是怎样安排的

在中国古代朝廷,有两个词使用频率很高,一个是“早朝”,一个是“点卯”。

早朝就是皇帝上朝理政,点卯就是上班点名。古人习惯把一天一夜的24小时分为12个时辰,用十二地支的名称来命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就是说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比如,上半夜11时—下半夜1时为子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半夜子时。按照十二地支的顺序,清晨5时—7时正好是卯时,古时官署规定卯时开始办公,吏役按时到位,官员按名册清点人数,就叫“点卯”。这说明,古代朝廷是有严格上班制度的。白居易《长恨歌》“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是说唐明皇自从沉迷于杨贵妃美色后,倦于政事,“占了情场,弛了朝纲”,破坏了上朝制度。

要上班就一定有作息时间表。皇帝的日常作息时间是怎样安排的?他们每天做些什么?他们的衣食住行是怎样的?让我们通过历史档案保存的资料,来看看几百年前清代皇帝的生活吧!

清代的皇帝每天的生活都是有严格规定的,大致的安排是这样的:

上午5—7时左右起床、请安、早读;

上午7—9时早膳;

上午9—11时上朝理政、办理公务;

上午11时—下午2时半午休、晚膳;

下午2时半—5时吟诗作画、看戏、听乐;

下午5时—9时晚点或酒膳、做佛事、就寝。

(杨勇《清代皇帝起居录》)

下面对这个作息时间表略作说明。

一天的开始

清朝皇帝早上起得很早,主要保持了满族日出而作的作息传统。紫禁城中每天上上下下都有围绕皇帝的衣食住行的活动。

皇帝起床的第一件事是穿衣,穿什么衣服主要看这一天要做些什么,大典祭祀和朝政时穿礼服,喜庆时穿吉服(龙袍),平时穿常服(便服),打猎穿行服,帽子也相应戴朝服冠、衮(gǔn滚,皇帝礼服)服冠、常服冠和行服冠。皇帝服饰常频繁更换,有时一天要换很多次。在皇宫中设“四执库”,专门存放皇帝的衣服,而且专门有一批太监管理皇帝的穿戴。

请安

按清代后宫制度,皇帝的祖母为太皇太后,母亲为皇太后,她们同住在慈宁宫,太妃太嫔分别住在旁边的寿安宫、寿康宫。皇帝每天穿戴整齐后,首先要向她们一一请安,以表示对长者的孝道与尊重。

除康熙以外,皇帝都住在养心殿,皇帝每天要出吉祥门,坐乘二人抬的轿子,由西二长街去请安。

早读

皇帝请安完毕就开始早读,早读的内容是前朝皇帝的圣训和实录。所谓圣训就是前朝皇帝告诫臣下的诏令、言辞语录;而实录是历代皇帝统治时的编年大事记。乾隆皇帝曾说过,他每天都要虔诚地读一遍实录,祖先创业的艰难不敢忘记。康熙更是早上读完一册后,晚上还要再读一册。可以说,清朝皇帝比任何一朝皇帝都尊重自己祖先的治国方略,用以指导他们的政治实践,无论严冬酷暑,从不间断。

早膳

皇帝吃饭传膳、用膳,清代皇帝沿袭满族的饮食习惯,一天早晚两次正餐,即早膳和晚膳。早膳在早上八九点钟进行,晚膳在下午二点左右进行,两次正餐后各要加一次小吃。

皇帝吃饭的地点大多在寝宫或办事场所,用膳时由御膳食房太监手捧漆盒排着队进来,将饭肴、菜点、汤羹等摆上饭桌。皇帝就座后,传膳太监先查看每道菜的“试毒牌”变色不变色,再呈给皇帝吃。试毒牌是一种银制的三寸长、半寸宽的小牌子,中国古人认为,如果饭菜有毒,银牌是会变色的。皇帝就餐是一个人单独吃,一般是主菜八品、小菜四品,再加上汤食、火锅等,主食有米饭、面食等。

上朝理政

皇帝处理政务一般分为日常的和临时的。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时,会在早膳时间由太监把请求召见大臣的牌子递进来,叫膳牌。饭后皇帝开始批阅大臣奏折,召见大臣,有时一天要召见很多大臣。

康熙、雍正、乾隆三帝都勤于理政,批阅奏折常常到深夜。三朝皇帝经过134年的执政经营,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又一个辉煌盛世——康乾盛世。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1/3,对外贸易长期出超,以致英国迟迟不能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清朝自嘉庆后,皇帝多疏于问朝听政,渐成江河日下之势。同治、光绪两朝皇帝年幼,处理政务就变成了皇太后垂帘听政——慈禧三度垂帘听政,长达48年,也挽回不了清朝必然灭亡的命运。

晚膳、娱乐、就寝

据记载,每天下午,皇帝大约在一两点钟就吃晚饭(以后还有小吃),三点到五点,朝廷娱乐活动,或吟诗作画,或欣赏音乐,或由嫔妃陪同看戏。宫廷戏班一般是由太监组成,慈禧皇后热衷于听戏,更是召民间戏班的名角到宫廷演戏。

清代皇帝晚上的祭祀活动主要是以萨满教和佛教的佛事为主。在这之后,就是皇帝的就寝时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