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我是云南的,云南怒江的,怒江泸水市,泸水市六库,六库傈僳(Lì Sù)族……”让傈僳族小伙蔡总爆火网络,这带有魔性的洗脑歌曲让许多人争相模仿,其中甚至还有矢野浩二、杨迪等明星。许多人因此知道了傈僳话“青蛙叫做欧巴,鸡蛋叫做阿耶夫”……许多人在此之前并不知道傈僳族这个民族,由此好多人好奇傈僳族是个怎样的民族,今天就和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傈僳族吧。

云南傈僳族在哪(从我是云南的中让人知晓的傈僳族是个怎样的民族)(1)

“我是云南的”傈僳族小伙蔡总

傈僳族的历史和起源

现在最普遍的是认为傈僳族起源于古代向南迁徙的氐羌族人,他们最早生活在四川和云南交界的金沙江一带,后来有一部分迁徙到今怒江地区并定居了下来。也有学者认为傈僳族族源指向公元前6800年前的上古栗陆氏,认为其先民曾经建都栗城,即位于今河南省夏邑县城关镇天龙湖北门的“栗城遗址”。另外也有本民族的学者认为傈僳族起源于濮人和巴人。

其族名称最早见于唐代著述。唐代史籍称“栗粟两姓蛮”或“栗蛮”及“施蛮”、“顺蛮”,均属“乌蛮”,分布在今川、滇雅碧江、金沙江、澜沧江两岸等广阔地带;元明时多受丽江诸地纳西族封建领主等的统治。

16世纪中叶,因不堪纳西族木氏土司的奴役和战争的威胁,大批傈僳族在头人括木必帕的率领下,向滇西北怒江等地区迁徙。在17-19世纪,傈僳族人在起义失败后又曾多次迁徙,一部分进入缅甸;一些人迁到老挝、泰国等。直至清代迁徙还在继续。在历史进程中,傈僳族溶进了不少其他民族的血缘。

云南傈僳族在哪(从我是云南的中让人知晓的傈僳族是个怎样的民族)(2)

织布的傈僳族妇女

傈僳族的人口与分布

傈僳族是一个跨境民族,傈僳族在全球人口约有130万,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境内有傈僳族76万,在56个民族中排第21位。在境外缅甸约有40万,泰国约10万,另外在欧美各国也有少量的零星分布。

在国内傈僳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在云南又主要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丽江和迪庆、大理、保山、德宏、楚雄、临沧等州县。另外四川省的盐源、盐边、木里、德昌等县也有分布。


傈僳族的文字

傈僳族目前使用的文字有四种 ,历史上傈僳族没有创立文字,只能口耳相传、刻木记事。20世纪初,维西县傈僳族青年汪忍波创制了共有1030个字的象形文字,这是傈僳族历史上的第一种文字,现在一般在祭祀时使用;

云南傈僳族在哪(从我是云南的中让人知晓的傈僳族是个怎样的民族)(3)

汪忍波创造的傈僳族象形文字,感觉有点像西夏文字

第二种叫老傈僳文,又称圣经文字、富能仁文,是一种模仿拉丁字母的文字,专门用来纪录傈僳语。大约在110多年前 ,英国传教士富能仁为了传教,来到中国云南西部,一开始传教并不顺利,因为傈僳族并没有文字,为了传教发明了这种文字,用来记录傈僳文的圣经,后来随着基督教的传播 ,这种文字传到了其它傈僳族地区,这种文字是目前傈僳族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文字。

云南傈僳族在哪(从我是云南的中让人知晓的傈僳族是个怎样的民族)(4)

富能仁的创造的老傈僳文

1913年,英国传教士王慧仁根据云南省武定、禄劝两县自称傈坡、他称傈僳人的语言,以武定县滔谷村语音为基础创制出了一种“格框式”的拼音文字;这是傈僳族的第三种文字。

云南傈僳族在哪(从我是云南的中让人知晓的傈僳族是个怎样的民族)(5)

格框式文字

第四种:新傈僳文字。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创造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傈僳族文字,称为新傈僳文。这种新文字的文字方案在1954年拟定,1955年经国家民委批准试行,1956年经过修订补充,于1957年在云南少数民族语文科学讨论会上讨论确定。新傈僳文目前仅限于官方使用,民间傈僳族同胞接受度不大。

云南傈僳族在哪(从我是云南的中让人知晓的傈僳族是个怎样的民族)(6)

新傈僳文


傈僳族的宗教信仰和习俗

在最初傈僳族信奉原始宗教,认为万物有灵,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为主要内容,以患病遭灾时杀牲祭神驱鬼活动为主要形式,其宗教活动由巫师和经师施行,傈僳族称巫师为“尼扒”、称经师为“尼古扒”或 “必扒”,近代以来,随着国外传教士的传教活动和傈僳文的创造 ,基督教和天主教开始传入怒江地区,部分傈僳族群众转而信仰基督教,也有少部分信奉天主教。

傈僳族的鬼神观念简单,但较为独特。一方面,认为世间万物都有灵,并且相信宇宙中一切万物都是由天神(米斯)和精灵(尼)所支配和左右,因而敬畏米斯和众“尼”,并对它们进行祭祀;另一方面,在祭祀过程中,又显示出一种蔑视鬼神的态度,如用言辞严厉地抨击“尼”。如干旱时先祭龙祈雨,如再旱则举行骂龙仪式;有人生病时先祈求诸“尼”,再不愈则骂“尼”,驱“尼”治病等。

在傈僳族的饮宴习俗中,最有趣的莫过于饮“同心酒”了。两人共一酒具,或并立、并坐、并跪、并蹲,或长坐幼蹲,或幼跪长坐,两人楼肩交颈,耳磨脸贴,一个用左手,一个用右手,同时持杯(筒或碗),嘴凑在一起,同时饮酒,称同心酒。酒可一饮而尽,也可轻抿一口,说唱一段,再饮一口,如此再三,直至兴尽酒尽。

云南傈僳族在哪(从我是云南的中让人知晓的傈僳族是个怎样的民族)(7)

傈僳族同心酒


傈僳族的节日

僳族节日众多,规模较大的有“阔时节”、“新米节”、“刀秆节”、“火把节”、“收获节”、“澡塘会”、“拉歌节”、“射弩会”等。

“阔时节”,亦作“盍什节”。“阔时”是傈僳语音译,“岁首”、“新年”之意。是傈僳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因过去多以对物候的观察来决定日期,故各地没有统一、确定的节期。一般多在公历12月下旬至第二年1月举行。1993年12月,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决定,每年12月20至22日为阔时节,以便让各地傈僳族同胞能同迎新年,共庆佳节。

“刀杆节”在傈僳族农历二月八日,傈僳族农历二月八日的刀杆节,相传是纪念一位对傈僳族施以重恩的古代汉族英雄。傈僳族人民把这位英雄献身的忌日定为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并用上刀山、下火海等象征仪式,表达愿赴汤蹈火相报的感情。刀杆节这天,几名健壮男子先表演“蹈火”仪式。他们赤裸双脚,跳到烧红的火炭堆里,表演各种绝技。第二天,他们把磨快的36把长刀,刀口向上分别用藤条横绑在两根20多米高的木架上,成一刀梯。表演者空手赤足,从快刀刃口攀上顶端,并在杆顶表演各种高难动作。如今,这项惊险的传统祭奠仪式,已演变为傈僳族好汉表演绝技的体育活动。

云南傈僳族在哪(从我是云南的中让人知晓的傈僳族是个怎样的民族)(8)

傈僳族刀杆节

“澡塘会”是怒江地区的傈僳族一个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盛会。在每年的春节,过完大年初一,从大年初二到初七,住在高山峡谷的傈僳族人都要背着毯子、被子,带着米、肉、油、盐、菜和炊具,相约着来到怒江边有温泉的地方。他们在岩壁下、石洞里、石缝中铺上干草,摊开被子,这里就成了他们七天临时的“家”。他们在这里,欢快地举行露天宴会,进行荡秋千、“摆时”(赛歌)、上刀梯、下火海(踩炭火)、射弩等娱乐活动。江边的几个天然温泉池则是天天都去浸泡,据说能消除疾病,洗掉一年的过失和罪孽,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新一年的劳作中。

此外由于有的傈僳族转信基督教,因此他们也会过圣诞节、复活节和感恩节等节日。


最后再给大家推荐两部有关傈僳族的电影,温碧霞、倪大红等主演的《怒江魂》和阿娜木龄,丁嘉力主演的《走路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