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石家庄市有14项考古发现上榜,分别是:平山县水帘洞遗址、长安区南杨庄遗址、赞皇县南马遗址、藁城区台西遗址、元氏县西张村遗址与墓葬、中山灵寿城遗址及王陵、行唐县故郡遗址、鹿泉区高庄汉墓、赞皇县西高李氏家族墓、平山县崔氏家族墓、正定县开元寺南遗址、井陉县井陉窑遗址、井陉县柿庄壁画墓、新华区后太保史氏家族墓地。

1、平山县水帘洞遗址

石家庄历史文物数据(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1)

沕沕水“水帘洞遗址”

2009年发现的“水帘洞遗址”位于沕沕水景区,飞流直下的瀑布曾经遮掩着洞穴的入口,第四纪晚期距今约32000年至26000年的旧石器晚期洞穴遗址,基本与北京山顶洞人处于同一时期,它的发现结束了河北省太行山东麓没有旧石器时期洞穴遗址的历史,当时的人类在沕沕水水帘洞中生存了6000多年,被称为“石家庄先民”。

2、长安区南杨庄遗址

石家庄历史文物数据(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2)

1981年南阳庄遗址发掘现场

南杨庄仰韶文化遗址位于南村镇南杨庄村西北岗地上(原属正定县),当地群众称“卧龙岗”。1980年5月至1981年7月进行全面发掘,面积达2140平方米,出土遗物有石、陶、骨、蚌器,计1700件。1981年出土遗物中有带釉瓷片3件,呈酱褐色,胎薄质细,火候高,硬度大,经鉴定为仰韶文化时期的原始瓷片。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使我国瓷器起源又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瓷器。

3、赞皇县南马遗址

石家庄历史文物数据(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3)

南马村先商遗址发掘现场

南邢郭镇南马村先商遗址距今3500或3600年到4000年间,总面积上万平方米,出土的陶片上万件,复原了30多件陶器,还出土了石铲、石镰、骨锥、骨簪等小型器物200多件。根据出土器物判断,是一处重要的先商遗址。出土器物增加了更多的装饰花纹,很多都进行了磨光处理,成为印证商祖先起源于石家庄地区的新证据。

4、藁城区台西遗址

石家庄历史文物数据(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4)

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台西遗址

岗上镇台西遗址发现了7项世界之最,第六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一,世界上最早的铁器,铁刃铜钺;二,世界上最早的铁矿渣;三,世界上最早的手术器械;四,世界上最早的平纹绉丝麻织品;五,界上最早的脱胶麻织品;六,世界上年代最早的酒曲实物;七,世界上保存最好年代最早的酿酒作坊遗址。台西遗址的发现是我国乃至世界文明史商的里程碑意义。

5、元氏县西张村遗址与墓葬

石家庄历史文物数据(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5)

西张村墓葬出土文物

东张乡西张村西周遗址当地俗称“霸王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遗址东西长350米,南北宽310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在进行科学调查、钻探前,此处经常发现铜箭镞、铜带钩等遗物,尤其是1978年和1982年发现的两座墓葬(1号墓、2号墓)出土了刻铭青铜器、玉器、车马器等重要遗物。弥补了石家庄先秦时期青铜器的文献空白。

6、中山灵寿城遗址及王陵

石家庄历史文物数据(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6)

战国中山国地理位置

中山古城遗址位于平山县三汲乡与灵寿县交界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面积46平方公里,是战国时期中山国都城所在地,由王陵区、都城区和军事驻防城三部分组成 。中山古城遗址发掘出土19000余件文物 ,出土了铜器、陶礼器、乐器、玉器、马骨架、漆皮、饰物、军帐、兵器等物品 ,多座战国早期墓,中山王厝墓出土了万余件精美的青铜器、玉器和其他珍贵文物,获得了珍贵的长篇青铜铭文和全国一件兆域图铜版。是一处中国古代重要的古都遗址,被评选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7、行唐县故郡遗址

石家庄历史文物数据(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7)

行唐故郡遗址出土古墓

行唐故郡遗址位于南桥镇故郡村北,目前确定遗址面积超过50万平米。2015年-2017年,遗址发掘揭露面积8000平方米,清理东周时期墓葬37座、车马坑及殉兽坑7座(组)、水井50眼、灰坑520余座、窑2座、灰沟2条,出土青铜、金、玉、水晶、玛瑙、陶、骨角、蚌器等各类遗物千余件(组)。另外,还采集新石器时代泥质红顶钵片及汉代陶器,发掘北朝-隋唐墓葬 18 座。对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发现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具有北方族群特征的贵族墓地与居址,填补了同期冀中地区考古研究空白。入围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8、鹿泉区高庄汉墓

石家庄历史文物数据(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8)

西汉大幕高庄汉墓发掘现场

高庄汉墓,位于获鹿镇高庄村西凤凰山下。在汉中期,石邑曾划归汉景帝所封常山王刘舜的常山国所有。高庄汉墓由南北并列的两个相连大墓组成,俗称灵台。高庄汉墓出土文物7000余件,其中银盆、蘑菇形盖钮铜壶,带杵铜药臼等器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9、赞皇县西高李氏家族墓

石家庄历史文物数据(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9)

“北朝四大家族”之一赵郡李氏家族墓地文物

赞皇镇西高村北朝赵郡李氏家族墓群,是目前已发现的少有的北朝大型家族墓地,9座古墓分东西两排,墓葬坐西朝东、南北并列成排。墓葬形制有砖室墓和土洞墓两种。墓葬均由斜坡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东排是父辈墓地,西排是子侄辈墓地。该墓群出土随葬品丰富,组合清晰、纪年明确,将成为北朝墓葬研究的标尺。

10、平山县崔氏家族墓

石家庄历史文物数据(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10)

平山崔氏墓

两河乡西岳村隋唐崔氏墓,当地俗称侯子坟。东南距1968年发现的北齐崔昂墓约4.5公里。墓葬是坐北朝南的圆形竖穴土坑砖室墓,由墓道、门楼、甬道和墓室组成。墓室内墙壁北壁为一幅通屏水墨山水画,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一幅。填补了唐、五代、北宋时期山水画发展序列的缺环,树立了中国早期山水画的标尺。

11、正定县开元寺南遗址

石家庄历史文物数据(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11)

开元寺遗址七个历史时期连续的文化层

正定开元寺南广场遗址,自2015年进行考古勘察以来,该遗址发掘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不仅发现了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七个历史时期连续的文化层叠压,而且发现遗迹现象270余处,出土文物6700余件。

12、井陉县井陉窑遗址

石家庄历史文物数据(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12)

南横口遗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一处古瓷窑遗址

井陉窑是历经隋、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的一处大型瓷窑址集群,遗址位于井陉县中北部及井陉矿区,是一处分布面广、烧造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的古窑址群。 井陉窑瓷器以白瓷为主,产生大量的彩瓷,即颜色釉瓷,拥有独特的装饰手法和图案——青剔花。

13、井陉县柿庄壁画墓

石家庄历史文物数据(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13)

柿庄6号墓的捣练图

苍岩山镇柿庄村宋代古墓都为单室仿木结构的砖室墓大多有壁画,保存较好。柿庄6号墓的捣练图,画妇人捣练,男子担水,两位妇人上身后仰用力抻拉白练的生动形象,使人感受到浓厚的生活气息。这些壁画代表了金代这一地区绘画、雕刻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水平。被公认为是河北宋金墓室壁画中最精美的一幅。

14、新华区后太保史氏家族墓地

石家庄历史文物数据(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14)

史氏墓群出土镶嵌青瓷云鹤牡丹纹梅瓶

赵陵铺路街道后太保社区,史天泽家族墓葬在1994年被发掘。南北六十多米,东西百余米范围内按辈分排列了七八座墓葬,算上线路外的遗漏,似乎也不超过十座。出土一批瓷器、首饰、铸钱等随葬品。史天泽墓中的龙泉青瓷碗、官窑大碗、高丽梅瓶等,堪称瓷中珍品,工艺独特的狮纽熏炉盖,亦非一般贵族所拥有。该墓地唯史杠墓出土石墓志一方。志文不仅为解开史天泽葬地之谜提供了有力证据,同时,从中得以窥见史杠这位失传的书画家概略的政治历程及其洒脱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