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故事内容简介(纠正卦序韦编三绝的故事)(1)

《周易》问世几千年了,未解之谜很多!而《周易》最大的未解之谜是《周易》的卦序问题!所谓的《周易》卦序问题,就是为什么六十四卦按照《周易》古经流传下来的排列顺序!这几千年来都未有人圆满地解释《周易》的卦序问题,包括圣人孔子在内!孔子在《周易.序卦传》解释了《周易》的卦序问题,但不够圆满!孔子在《序卦传》里的诠释,纯粹是用义理来论述卦序问题,并未涉及到象数!而且《序卦传》里的义理也比较简单,未能深入浅出地详细解释六十四卦为什么这样按这样的顺序来排列,有的地方在说理方面还比较生硬牵强!

韦编三绝故事内容简介(纠正卦序韦编三绝的故事)(2)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韦编三绝”的典故,就是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说的是孔子晚年特别喜欢《周易》。因为翻阅的次数太多,连穿竹简的熟牛皮绳都断了好几次。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成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狭长的竹片,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一根竹简能写的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要用绳子按次序编连起来,才能最后成册,便于翻检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孔子所阅读的《周易》,是用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所以才会有“韦编三绝”的说法。

韦编三绝故事内容简介(纠正卦序韦编三绝的故事)(3)

通行本《易经》卦序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是: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咸、恒、遯、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

其基本顺序是将六十四卦分成三十二对,两俩一组,非反即覆。相反就是卦形的阴阳爻全部互换。如乾与坤、颐与大过等。相覆就是卦形上下颠倒。如,屯与蒙、师与比等。如果将相覆之两卦,看作上下颠倒的一卦,那么六十四卦就变成了三十六个反覆卦。

通行本《易经》六十四卦,分为上下两经。上经首乾坤,终坎离,共三十卦;下经首咸恒,终既济未济,共三十四卦。全经有四对卦为相反卦,上经三对,乾、坤;颐、大过;坎、离;下经一对,中孚、小过。其余五十六卦为相覆卦。上经十二对,下经十六对。

朱熹的周易卦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对这个排列顺序,《易传》中的《序卦》传认为,六十四卦从乾、坤到既济、未济,乃是一个存在着因果关系的系列,后卦因前卦而来,或者是相承接,或者是相反对。

比如它说先有天地,就是“乾”、“坤”。天地合气,便形成了万物;而“屯”的一个意思是充盈,意即天地间充满了万物,所以乾、坤两卦之后是屯卦。万物初生之时都比较幼稚,所以屯卦之后是蒙卦,“蒙”就是事物幼稚的意思。事物幼稚的时候,需要养育,所以蒙卦之后便是“需”卦……

不难看出,这样来解释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多少显得有些牵强附会。

韦编三绝故事内容简介(纠正卦序韦编三绝的故事)(4)

唐代学者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也提出了一种解释,他认为从卦象上来看,六十四卦的排列是“二二相偶”,即每两卦为一个对子,互相配合;而它们的配合方式有两种:“非覆即变”。

“覆”就是两卦的卦象完全颠倒,如屯卦和蒙卦,泰卦和否卦,同人卦和大有卦等;“变”就是两卦的卦象六爻完全相反,如乾卦和坤卦,坎卦和离卦,中孚卦和小过卦等。其中以“覆”的方式居多。

应该说,孔颖达此说确实道出了六十四卦排列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但并没有完全解释清楚。如“乾坤”对偶卦之后,为什么会排“屯蒙”对偶卦呢?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通行本卦序形成的时间很早,肯定早于帛书本卦序(战国时魏襄王墓中随葬的《易经》,其卦序就已与通行本一致),因此它是渊源于更古远的经文版本。

《易经》64卦的卦序是建立在8卦的基础之上的,“两两相偶,非反即覆”的概念,可谓是一个大的进步,它指出了64卦的一些内在联系。但这一概念也有缺陷,就在于它的提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能系统地解决《易经》的卦序问题。

韦编三绝故事内容简介(纠正卦序韦编三绝的故事)(5)

孔子在《序卦传》中对卦序进行解释,我们先来简单地看一下:

原文: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

白话文解释:乾为天,坤为地,有天地,然后万物才产生,盈满天地之间的,唯有万物,所以乾坤卦后,接着为屯卦。屯的意思是盈满的意思,是万物始生之意,万物刚生下来,必定都是蒙昧的,故屯卦后,接着是蒙卦。蒙的意思,就是蒙昧,亦即是万物在稚小的时候,不可以不养育,所以接着是需卦。需的意思,就是需要饮食的道理,解决饮食的问题,必定有争讼,故接着是讼卦。争讼,必定要纠集众力,引动众力的兴起,所以接着是师卦。

原文: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也,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

白话文解释:师是众多的意思,众多必定有所比较,所以接着是比卦。比卦,就是比较的意思,比较以后必定使得人们有存畜,所以接着是小畜卦。物质畜积以后,要有条理,以存备之,故需要礼以调理之,所以接着是履卦。履即礼的意思,行礼则安泰,所以接着是泰卦。泰是通泰的意思,万物皆不可能长久的通泰,所以接着是否卦。万物不能终久的否塞不通,所以接着是同人卦。与人相同的,万物必归服他,所以接着是大有卦。有很伟大的事业和成就的人,不可以盈满自负,必须谦虚,所以接着是谦卦。有伟大的成就,而又能谦虚的人,必定能够豫乐,所以接着是豫卦。安逸豫乐的人,必定会委随不振,所以接着是随卦。以喜悦追随人的人,必定会有事,所以接着是蛊卦。蛊的意思是事情多的意思。

原文: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剥,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

白话文解释:有事然后可以创造大业,所以接着是临卦。临是大的意思,大了以后,才可以有观光的价值,所以接着是观卦。可以观看以后,然后有所取合,所以接着是噬嗑卦。嗑是合的意思,万物都不可以苟且求合,所以接着是贲卦。贲就是修饰的意思,修饰到极点以后,就亨通,而到了尽头,所以接着是剥卦。剥,就是剥落的意思,万物不可以终久的剥落,剥落至极上,则必定返下而生,所以接着是复卦。回复了以后就不会虚妄了,所以接着是无妄卦。

原文: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

白话文解释:有了没有虚妄的精神,然后可以存畜很多,所以接着是大畜卦。万物既已畜积以后,然后可以养,所以接着是颐卦。颐是养的意思。不养育就不能行动,可以养育过度,所以接着是大过卦。万物不可以始终过度,所以接着是坎卦;坎是险的意思。物陷落,必然就要攀附,所以接着是离卦;离是丽,亦即附丽、攀附的意思。

原文: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物不可以终遁,故受之以大壮。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于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

白话文解释:有了天地以后,然后就有万物的产生;有了万物,就有雌雄男女的分辨,而人类也就产生了;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所以在《易经》有咸卦;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以后,人类愈多,而遂有君臣的名分;有君臣以后,就有上下尊卑的职份;有上下尊卑的职份后,礼义就可以措置实行于其间。夫妇的道理,不可以不长久,所以咸卦后,接着是恒卦。恒就是长久的意思,万物都不能长久的居于其外而不变化,所以接着是遁卦。遁是退的意思,万物不可以终久的退藏,所以接着是大壮卦。物不可以长久的壮大,所以接着是晋卦。晋是前进的意思,前进必定有所伤,所以接着是明夷卦。夷就是伤的意思,受伤于外面的人,必定返回到他家里,所以接着是家人卦。家道困穷的话,必定会乖违,所以接着是睽卦。

原文: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物不可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夬者,决也;决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

白话文解释:睽就是乖违的意思,乖违必定有灾难,故接着是蹇卦。蹇就是灾难的意思,万物不可以终久的灾难,所以接着是解卦。解,就是缓慢的意思,缓慢必定有所失败,所以接着是损卦。损失而不停止,至不能损失时,必定会增益,所以接着是益卦。增益而不停止,必定有决去的一天,所以接着是夬卦。夬是决去的意思,决去必定有所遭遇,所以接着是姤卦。姤是遭遇的意思,万物相遇了以后,就聚合起来,所以接着是萃卦。萃就是聚合的意思,聚集而上的,叫升,所以接着是升卦。上升而不停止,必有困苦的一天,所以接着是困卦。受困于上的人,必定会返回下面来,所以接着是井卦。

原文: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

白话文解释:井道不可以不革去污姤,所以接着是革卦。革除物质的,没有再比鼎更好的了,所以接着是鼎卦。主持鼎器的人,没有比长子更洽当的了,所以接着是震卦。震是动的意思,万物不可以长久的动,须要让它止息,所以接着是艮卦。艮是停止的意思,物不可以终久的停止,故接着是渐卦。渐是渐渐前进之意,前进必定有所归,所以接着是归妹卦。得到它的归宿的,必定强大,所以接着是丰卦。

原文: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白话文解释:丰是盛大的意思,穷极盛大的人,必定失去它的住所,所以接着是旅卦。旅行于外,而没有收容的地方,所以接着是巽卦。巽是进入的意思,进入了以后,就会慢慢喜悦,所以接着是兑卦。兑是喜悦的意思,喜悦而后会散去,所以接着是涣卦。涣是离散的意思,物不可以终久的离散,所以接着是节卦。节俭约制了以后,就能使人相信,所以接着是中孚卦。孚是信的意思,有信用的人,必定能实行它,所以接着是小过卦。有超过事物的人,必定能成事,所以接着是既济卦。万物是不可能穷尽的,所以接着是未济卦,而《易经》六十四卦终止。象征着人类的文明,是永远在进步,永远未完成的。

韦编三绝故事内容简介(纠正卦序韦编三绝的故事)(6)

鉴于孔子对于中国文化的贡献,后代学者对《序卦传》和卦序为孔子所作,认同者多,怀疑者少。由于《周易》中没有记录卦序的排列方法,因此历代对于卦序的研究都是围绕流传下来的卦序,在探索其规律性。尽管历时上千年,但均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其整体的规律性问题。

为什么如此呢?因为历代学者受限于《序卦》乃孔子所作。中国古人有个传统,就是古人(尤其是圣人)流传下来的东西一般有疑问也不去随意改动,而是另辟蹊径,或者换个角度去说。因此,历史上对于《序卦》的研究大多只是在证“真”,而不能证“伪”。也就是说,只是在研究和发现卦序中存在有哪些规律性,而没有去研究证明卦序中有哪些不符合规律性。而事实上,很难保证通行卦序在两千多年的流传中就不会有误!

韦编三绝故事内容简介(纠正卦序韦编三绝的故事)(7)

我的恩师悟真子度师,依据道家的传承,认为孔子写的《周易》的“大传部分”即“十翼”,仅仅只是作为一个文人,对《周易》写的一点文字上的体会而已,根本不是修行人证悟大道以后所撰写的修道心法、心髓和精髓!

为什么这样说?这是因为孔子没有得到周文王的真正传承,首先《周易》是周文王著作的,孔子只能算是注释。如同释迦牟尼佛讲的,属于“经”,释迦牟尼佛之后的祖师解释佛经的称为“论”,佛家四依四不依的原则是依经不依论,即以经为主,论只是参考。

所以,学习《周易》,同样是以《周易》原经文为主,把孔子的“十翼”作为辅助和参考。其次从孔子传承的《易经》的卦序排列上就能看出,未济卦为六十四卦的最后一卦,就是说没有达到究竟,不能道济天下!而且孔子的卦序是杂乱无章的,看起来有规律可寻,其实是没有规律的。

现在学习《易经》的人,包括易学界的所谓大师们,把孔子的著作作为主要学习的经典,把《周易》原文反而忽略了,这其实就是一种颠倒因果的做法,不是尊师重道的做法。

依据悟真子度师独家传承的《易经》卦序排列,是从乾卦的11开始,接着是12的天泽履,13的天火同人,这样乾卦完了,才再排21泽天夬等,也就是顺着八卦的数序来排,最后到坤卦的88是终结。

悟真子度师独家传承的新编“《易经》新卦序歌”——“易、理、象、数、占(战)”。

八卦演道大易经,八识田中八圣境;

易道心髓大圆满,圣心易明三易证;

乾卦立志如天启,履同人兮无妄姤;

讼遁否兮夬兑革,随大过兮困咸萃;

大有睽卦萃金丹,众目睽睽之下验;

不易圣神法身证,上经至此十八卦;

离卦火龙炼丹成,噬嗑鼎兮未济旅;

晋大壮兮归妹丰,震恒解兮小过豫;

小畜中孚家人益,巽涣渐兮观需节;

既济屯井坎蹇比,大畜损贲颐蛊蒙;

玉丹成就不蒙蔽,简易玉神报身证;

圆满行道诸资粮,中经三十六卦毕;

艮剥泰临明夷复,升师谦兮坤卦终;

自力更生厚德载,变易真神化身证;

化解众生之苦恼,化解共业与魔业;

至此下经十卦完,易经六十四卦象;

郁华教育伏羲义,易经内丹法诀明;

恢复本义新卦序,拨乱反正无极真。


引用文章:

百度:序卦。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公众号属于非营利性性质,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后批评指正,提出意见,注意文明上网,依法守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