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十三、十四回蕴含的管理学思想

《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这一章节讲秦可卿死后,后院女眷无合适人选操持丧礼,在宝玉的推荐下,贾珍拜托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由此引出,王熙凤兴利除弊,对宁国府进行改革。

贾珍请托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秦可卿是十二钗主册死的最早的一位,关于秦可卿的死因,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病死之说,一种是逼死之说。我们常读的刊本叙述秦可卿是病死,但据考证,尤其是"淫丧天香楼"这一章节被发现后,加之第十一回喝醉酒的焦大骂贾家"爬灰的爬灰"均指向秦可卿是被逼死的。爬灰是指公公与儿媳妇有染,苏北部分地区现在还有迎亲时闹喜公公的习俗,迎亲当天亲朋好友趁喜公公不备,抹一把土灶锅脐灰在其脸上,暗指喜公公爬灰。

秦可卿死后,贾珍不便迎送来访女眷,宁国府又没有合适女眷协理后院,只好出面请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角色相当于丧事中的调度。调度意为调动,指安排人力、车辆,也可以指担负指挥调派人力、工作、车辆等工作的人。调度一词最早见《汉书·传·》,"哀帝崩。太皇太后召大司马贤,引见东厢,问以丧事调度。"。我们现在生活中婚丧嫁娶一般会安排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主事,俗称"老支"、"大老支",职能大约和汉书里的调度相同。

王熙凤应用的管理学原理

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1841-1925)现代经营管理之父在一般行政管理理论中提出管理的五项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计划,就是制定行动计划;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及力量;控制,就是注意是否一切都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在记述红楼梦的时候应用到了管理的五项职能,比亨利·法约尔早约一个世纪。

贾珍授权,王熙凤制定行动计划

回归正文,凤姐接受了荣国府的对牌,就表示要接手秦可卿丧礼的调度任务了,对牌代表权利,贾珍将对牌交给凤姐就等于给凤姐进行授权,这一点我们在企业管理中值得借鉴,懂管理的领导安排重要任务的时候会通过公开表态或会议宣布的方式完成授权,不懂管理的领导会点对点安排给员工,让员工再去找其他人配合完成,至于其他人配不配合就看个人素养了,效果肯定不如第一种来的好,这就是懂管理和不懂管理的区别。

话说,凤姐到了宁国府,也是千头万绪,不晓得怎么管。王夫人问凤姐:"今儿怎么样?",那凤姐说:太太只管请回,我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来,才回去呢。"

一个职业经理人刚刚接手一个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计划,所以王熙凤说要坐下来仔细筹划,思考到底该如何行事。经过思索,王熙凤把宁国府的问题归结为五种: 一是人口混杂, 遗失东西; 二是事无专管, 临期推诿; 三是需用过费, 滥支冒领; 四是任无大小, 苦乐不均; 五是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约束,无脸者不能上进。

这五种问题可以分为两类问题,一类是对于人员的管理不当,一类是对事物管理不当,其中二、四、五是纯粹的人力资源调配问题, 其他两个问题则兼有物的管理问题。找到了问题后,就要制定解决的计划,组织机构、人事管理、责任分配、进度控制、奖惩制度等20岁左右凤姐一一作了计划,从这一点看凤姐真是治企治国的经世之才。

王熙凤钉造名册,成立组织机构

凤姐到了宁国府,随行的一个丫鬟叫彩明,彩明是平儿底下的一个丫头,彩明相当于总经理秘书,负责协助王熙凤,按理说平儿是协助王熙凤最合适的人选,但平儿在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期间要主管荣国府,只能退而求其次,从这一点上讲,管理是很耗精力和心思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兼顾。

有了总经理和总经理秘书,还要任命执行总裁,负责具体执行任务,这里再次体现了凤姐的高超精明之处,因为总经理和秘书都是空降的,总裁必须要熟悉企业人员状况、分工情况和业务流程,凤姐选的是来升媳妇,来升是宁国府的总管,来升媳妇是宁国府后院的总管,总经理、总经理秘书、执行总裁都到位了,高层组织结构就成立了。

高层机构成立了,下面成立基层机构了,于是凤姐即命彩明钉造名册。古代的造名册不是简单的列名单,而是把一个人该归谁管,管什么事情,均记录在册,相当于现代企业的人事管理,确定什么人干什么岗,谁来管理。名册造好了,基层组织结构也就建立起来了。

王熙凤分配任务,分级指挥、协调

凤姐造好名册,便又吩咐道:

"这二十个分作两班,一班十个,每日在里头单管人客来往倒茶,别的事不用他们管"。

"这二十个也分作两班,每日单管本家亲戚茶饭,别的事也不用他们管"。

"这四十个人也分作两班,单在灵前上香添油,挂幔守灵,供饭供茶,随起举哀,别的事也不与他们相干"。

"这四个人单在内茶房收管杯碟茶器,若少一件,便叫他四个描赔"。

"这四个人单管酒饭器皿,少一件,也是他四个描赔"。

"这八个单管监收祭礼"。

"这八个单管各处灯油,蜡烛,纸札,我总支了来,交与你八个,然后按我的定数再往各处去分派"。这八个人是管理者,还有下游业务,凤姐知道自己不可能事无巨细,所以讲"按我的定数再往各处去分派"体现分层分级管理思想。

"这三十个每日轮流各处上夜,照管门户,监察火烛,打扫地方"。

"这下剩的按着房屋分开,某人守某处,某处所有桌椅古董起,至于痰盒掸帚,一草一苗,或丢或坏,就和守这处的人算帐描赔"。

到此我们可以发现,凤姐按照工作量多少、责任大小、时间强度,建立起一揽子的改革措施,针对性的解决了前四个问题,只有"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约束,无脸者不能上进"这个问题没有具体方案。

王熙凤总揽全局,把控进度

凤姐到了宁国府, 先说上一段:既托了我, 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 …… 行错我半点儿……一例清白处置这是凤姐的管理学,强调责任, 丑话说在头里, 勿谓言之不预。

又吩咐来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或有偷懒的,赌钱吃酒的,打架拌嘴的,立刻来回我,你有徇情,我查出,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如今都有定规,以后那一行乱了,只和那一行说话。"这是强调规矩和秩序,所有人必须各司其职。

"素日跟我的人,随身自有钟表,不论大小事,我是皆有一定的时辰。横竖你们上房里也有时辰钟。卯正二刻我来点卯,巳正吃早饭,凡有领牌回事的,只在午初刻。戌初烧过黄昏纸,我亲到各处查一遍,回来上夜的交明钥匙。第二日仍是卯正二刻过来。说不得咱们大家辛苦这几日罢,事完了,你们家大爷自然赏你们。"这是强调时间观念,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一律按定论来。

责任意识、规矩意识、时间意识,凤姐通过三个意识的树立总体把控进度,这就是管理,只有你安排到位了,事情才会按照规划的方向前进。

王熙凤的惩戒措施

前文我们分析到,王熙凤通过一揽子改革措施,解决了宁国府管理混乱中的前四个问题,只有"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约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没有针对性的措施,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事例来看看王熙凤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第十四回,凤姐按名查点,各项人数都已到齐,只有迎送亲客上的一人未到。即命传到,那人已张惶愧惧。凤姐冷笑道:"我说是谁误了,原来是你!你原比他们有体面,所以才不听我的话。"那人道:"小的天天都来的早,只有今儿,醒了觉得早些,因又睡迷了,来迟了一步,求奶奶饶过这次"。从凤姐的话:"你原比他们有体面,所以才不听我的话",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大概就是凤姐分析的"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约束"的代表之一。企业在日常管理中也会遇到此类情况,三番五次强调的事情总会有些人顶风作案,老油条大概就是这一类人。

我们来看凤姐的处置方式:凤姐喝命:"带出去,打二十板子!"一面又掷下宁国府对牌:"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众人听说,又见凤姐眉立,知是恼了,不敢怠慢,拖人的出去拖人,执牌传谕的忙去传谕。那人身不由己,已拖出去挨了二十大板,还要进来叩谢。凤姐道:"明日再有误的,打四十,后日的六十,有要挨打的,只管误!"

凤姐的处罚依今天标准来看也够厉害的什么叫厉害,什么叫"威重令行"就看管理中潜暴力的含量。所以即使并非正式的管理,也要动手出手,绝不含糊因为迟到,被打了二十大板,又被扣除了一个月的工资,可谓又毒又辣又狠,但是效果立竿见影。彼时宁府荣府两处执事领牌交牌的,人来人往不绝,那抱愧被打之人含羞去了,这才知道凤姐利害。众人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

王熙凤管理方式的缺陷

凤姐在宁国府的丧事料理大功告成后,名声大振,同时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管理风格。然而凤姐这个集支柱和蛀虫于一身的对立统一 人物,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和检察制度,造就后期的凤姐竟利欲熏心,利用自己手中管家之权,逐步大胆地贪污受贿,曹雪芹对她有些失望,因而又尝试着另一种管理方案,也就是变一人管理为集体管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读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识宝钗小惠全大体"。

1.蒋勋:《蒋勋说红楼梦》中信出版集团.

2.王蒙:《红楼梦中的管理学王蒙》.

红楼梦第76回都补充了什么(十四回蕴含的管理学思想)(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