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岁的周老伯(化名)是一名几十年的“老结核”患者,由于年轻时感染了严重的肺结核,他的两肺就像“破棉絮”一样,肺功能极其差,走几步路就会喘得厉害。
雪上加霜的是,去年年初,周老伯查出肺癌,先后做了3次手术,切掉3个早期病灶。今年复查胸部CT时,再次发现肺部多个转移肿瘤。
此时,周老伯的身体情况,已经无法耐受再次手术了,怎么办?一家人找到了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常务副院长陈明教授。
放射外科堪比精准“手术刀”陈明教授详细评估了周老伯的病情,确实不适合再次进行手术。他建议周老伯选择放射外科治疗(SBRT),在达到类似手术疗效的同时,保住为数不多的正常肺组织,最大程度地保证老人的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什么是放射外科治疗?
陈明教授介绍,以前,放射治疗还是比较粗放的,医生在治疗时往往是投鼠忌器。射线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会误伤肿瘤周边的正常组织。在这个过程中,肿瘤患者会变得虚弱,对人体的耐受力是非常大的考验,很多患者因此半途而废。而治疗一旦失败,几乎没有再次根治性放化疗的机会。随着技术的完善,目前可以将射线的计量精准照射到肿瘤,一次给足之前6至7倍的计量,利用放射线,实现外科手术中与切除肿瘤一样的效果。
目前对于早期肺癌、肝癌,放射外科治疗(SBRT)基本可以媲美手术的疗效,局部控制率达到80%至90%。
“在临床中,不少高龄老人患了肺癌,考虑到年事已高,且有多种内科疾病,难以耐受手术治疗。或者主观上拒绝手术的患者,可以在专业医生的评估下,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选择放射外科治疗。”
陈明教授说,对于高龄、有多种内科疾病、不适合手术治疗的肺癌、肝癌患者来说,放射外科治疗是替代手术的标准治疗。据了解,到目前为止,该院已经完成放射外科治疗806例,全省70%左右肺肿瘤放射外科治疗在该院进行。
介绍精准放疗新技术新进展创新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上个周末,长三角地区卫生健康人才交流会在杭州举行。在这次交流会上,国内外卫生健康领域专家齐聚,探讨长三角地区卫生健康机构引才、育才、用才新举措,以及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新技术、新发展。
陈明教授作为国内放射治疗领域的专家,在会上作了关于《精准放疗新技术新进展》的专题报告。
陈明教授说,放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技术手段的革新,放疗已告别“扫射”的模糊照射时代,步入精准时代。
会上,陈明教授不仅介绍了放射外科治疗,还介绍了放疗的精准靶区勾画、和人工智能在放疗领域的应用发展。
放射治疗中的射线与肿瘤是箭与靶的关系,只有当精准的箭射中精准的靶,才能认为治疗是成功的。陈明教授团队承担了科技部第一批两个放射治疗人工智能大数据项目,目前的研究是方向就是通过人工智能,实现自动勾画靶区、自动生成治疗计划以及自动质控,最终实现远程智能化工具支撑下的放射治疗。目前,研究项目正向临床试验迈进。
通讯员 | 王屹峰 叶斌
( 作者:俞茜茜 编辑:俞茜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