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棋王胡荣华第三章(一代宗师旷世棋王)(1)

胡荣华的大名,在棋界与棋迷中是以顶礼膜拜的方式传播的。胡荣华行棋中的霸气,往往令对手噤若寒蝉。胡荣华的成就,令人叹为观止。

胡荣华的成就,源于他的天才,源于他极高的悟性,也离不开他超人的勤奋:胡荣华行棋中出乎意料的妙手,堪称经典。观胡荣华行棋,虽一局已终,但三代仍有回响。

胡荣华到底高在哪里?围棋国手曹志林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胡荣华高在中盘的意境!”

在这里,我把曹志林对胡荣华的意味深长再推进一步:胡荣华高在境界!

凡是艺术,吟诗作画,唱歌弹琴,都讲究境界。境界这两个字。在评论诗、画时,每每被人提及。下棋是要讲究境界的。围棋如此,象棋同样如此。在说到围棋时,也时有所闻;可惜特指象棋时境界两字少有提及。

胡荣华对象棋布局理论体系的发掘和研究无人能及。

胡荣华的高在境界,表现为他的创新意识。用胡荣华的肺腑之言来说,创新是历史赋予他们这一代棋手的重任。怀着这种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胡荣华从60年代起师古而不泥古,面壁众多棋谱图破壁,让尘封多年的古老布局经过推陈出新后重见天日,变成刚柔并济,内线和外线同时能战,弹性又很强的开局。是他,首创了“中炮横车七路马”的布局;是他,发现了应付“中炮巡河炮”的最佳应着;又是他,创新了被古谱和今人否定的“飞相局”“反宫马”“鸳鸯炮”“龟背炮”和“过宫炮”等布局。“鸳鸯炮”和“龟背炮”布局,因为子力龟缩一角,极容易受制于人,不易反击,历来被棋界权威认为是偏局。因而舍弃不用,绝迹棋坛多年。胡荣华从孙子的“先为不可战,而后战胜之”也就是后发制人的理念出发,对这几种偏局进行了大胆革新.巧妙地将龟缩的子力演化为集中的兵力,出奇地将受制于人变为制于人,将不易反扑的态势转化为迅雷不及掩耳的奔袭。被打入冷宫多年的“鸳鸯炮”和“龟背炮”,经过胡荣华的推陈出新后,攻守兼备:防守时[藏于千仞之下,进攻时可动于九天之上。

胡荣华以他的创新,丰富了象棋宝库,使这一门古老的艺术,放射更加灿烂的光辉。上述布局,在象棋理论的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胡荣华也因此成为中国象棋现代理论体系的重要奠基人。除此以,还有胡荣华独特的“棋子位置价值论”,单炮仕相全守和车兵进攻的胡荣华定式”等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胡荣华精湛的弈术,开、中、残局别具一格新意皆出的定式,源于胡荣华对棋理的特殊理解和多棋类的吸收和借鉴。多少年来,胡荣华每当参加重要比赛,几乎总会出现让人灵性寒光一闪的新招。正因为胡荣华手握灵殊,他才能左右逢源,如他所说“有德者居之”地获得了全国“十四冠”。

胡荣华的布局创新,和象棋理论研究同步进行。他创新的布局,都是有其理论根据。胡荣华在布局方面的理论,已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尤其是对一些尖端课题,比如子力的协调、出子的速度、态势的优越、潜力的蕴藏、弱点的消除、各兵种的最佳配置以及效率的发挥、空间的争夺等等。胡荣华从象棋结构学的高度,对象棋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和创新,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象棋名宿徐天利在评价胡荣华时曾说:“如果说1964年前的胡荣华,棋艺上还只是全面吸收和继承,那么自1964年后,胡荣华已经以他深厚的功力,独具慧眼的创新,对象棋的理论和战术进行了全面的战略性改革。胡荣华在布局中无数前无古人的创新,在实践中卓有成效,一次次成为棋坛众多高手的楷模。胡荣华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当代象棋的宝库,也为象棋艺术更上一个台阶做出了独一无二的贡献。”

有人曾评说胡荣华学围棋和国际象棋是“不务正业”,但没想到,后来胡荣华正是借鉴了围棋和国际象棋的思路,提高了认知水平,开创了新的思路,丰富了象棋艺术。

一般来说,象棋布局中,当头炮摆好后,除了主动出击和为了更好的防守,一般是很少自行卸炮。在胡荣华之前,在所有的古谱和名家局中,更没有在毫无危险的情况下自行卸炮的先例。但是,在“上海大师邀请赛”上,面对如日中天的李来群,胡荣华打破常规首次变法。面对胡荣华“莫名其妙”的一步卸炮,李来群耗时20分钟仍然问路无门。演变下去,既无良策,又因为先前一步棋耗时太多,最后,只能俯首称臣。

胡荣华说围棋中有种判断得失的方法叫“手割”。简言之就是用改变次序的方法重新演绎棋局,从而达到快速认知得失的目的。胡荣华看到主动卸炮,虽然浪费了一步棋,但卸炮后的棋形,类似另一种布局。而和那类似的布局相比,对手的马又处在一个不好的位置。如果对手的马要置于良好的位置,至少需要调整两三步棋才能如愿。这种以一步棋换两步甚至三步棋的下法,何乐而不为呢?胡荣华这种主动卸炮的下法,被棋界仿效,后来成为流行。

胡荣华认为中国武术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招胜有招。中国剑术的最高境界就是无剑胜有剑。与此同时,武侠小说中还说到了心理战术。

胡荣华说象棋作为竞技艺术,心理战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胡荣华下棋时事先基本上不考虑什么布局,使用什么飞刀,根据对方的行棋,琢模对方的心理,临场选择作战方案。这样,既可避免俗套,又可出其不意地取得主动。

众所周知,象棋中的车要四通八达。只有四通八达了,车才能威力无穷。开局中的一般下法,总是抢先亮出车头,以便辐射四方。

有一次,胡荣华在与杨官璘的比赛中,走了一步车一平三。把威力巨大的车放在三路马与三路兵的二重阻碍之后。这一着法似乎有背常理,让观战的棋手大吃一惊。可是,发展下去,却看见胡荣华不慌不忙地说掉三路兵,跃出三路马。这样一来,三路车马上成为无敌之师。这一盘棋,当然是胡荣华赢了。

事后,胡荣华披露,这着棋,是借鉴了国际象棋的战法。每当要打开一条通路,国际象棋的车就是藏身于兵后,然后掩护兵向前冲。而一旦小兵“阵亡”,车马上便占据要道,成为关键的子力。

与杨官璘这一盘棋的布局,胡荣华的三路是双方必争要道,把车藏在马兵后,只是“未雨绸缪”。等到冲兵跃马后,车的威力尽显,如今这步平车马兵后,已成为象棋布局中一个经典的范例。

几乎在每一届全国赛上,胡荣华都会准备好一两种偏局或古局,如1963年的过宫炮,以及1974年的鸳鸯炮和龟背炮等等。由于胡荣华使用的布局是偏局或古局,即使他自己尚未拆透,但是他总是比没有拆过或拆得更少的对手要好。对流行布局,胡荣华是进行改造。胡荣华的创新是理论联系实际。如屏风马平炮兑车局,十多年来都是飞三路象的,在对方进车塞象眼捉炮时,势必退二路炮成担杆保护,影响另一侧翼的钳制力。胡荣华变飞三路象为七路象后,给马底炮留下一条退路,马底炮被对方车捉时无需用另一侧的炮来解围。这样,马底炮的弹性更足,风险更小。不仅如此,胡荣华还为劣势的布局寻找生机。因为研究出劣势布局的出路,往往会在对手自以为得计之时,形势突然急转。如1979年后走顺炮拿下傅光明的那一局。正因为胡荣华手里的王牌多了,自然就能呼风唤雨出奇制胜。

旷世棋王胡荣华第三章(一代宗师旷世棋王)(2)

为了促进棋艺的发展,胡荣华不惜在一般比赛中公开精心研究的秘密武器,1984年2月19日的 《新民晚报》,刊登了《胡荣华“重锤”敲吕钦》一文。本文曾在江南棋迷中广泛流传,一时传为佳话。说的是“昆化杯”第二轮,胡荣华后手对吕钦。

早已暗暗留心吕钦的胡荣华,针对对方布局中一丝不易察觉的漏洞,投其所好,抛下金钩香饵,诱“羊城少帅” 袭用喜爱的“中炮过河车对左象盘河马”开局,这种开局为广东队所偏爱。吕钦曾用它胜过一些名手。

胡荣华中盘巧施“后中争先”妙手,弃相兑去全部“恶”势力。顿时,吕钦的右翼,全部动弹不得,暴露在强大炮火之下。胡荣华最后一着“小兵车”,让吕钦输得口服心服。

胡荣华的件可,步”的探索者,而是在于他对象棋的理解。

比赛期间的胡荣华,并不是整天把自己“泡”在棋里。比赛完后他时常会找人打牌。找不到对手,便会早早上床睡觉。或者,手不释卷的读他的小说。如果单凭苦功,他怎么比也比不过杨官璘。但15岁的胡荣华能从杨官璘手里夺冠于怀,情以何堪。

胡荣华还有一个经典的棋局得益于太极拳“后发制人”的理论。1974年在成都的全国象棋赛上,胡荣华遇到孟立国,孟立国的棋风剽悍,善以杀相入局。胡荣华在赛前就制定了要以太极拳的功夫来对付东北虎的计划。

孟立国仗着先行之利,气势汹汹,但胡荣华却采用了象棋中最诡谲隐忍的龟背炮布局。

龟背炮和鸳鸯炮的开局,有相同相似之处。20世纪40年代,上海有棋手曾经在实战中运用过,效果不太理想。

这个开局的理念也是后战胜之。开局的战术是右炮退一左移,缺点是子力拥堵在一起,处理不好是自寻麻烦。特点是对方进攻越凶,反弹越大。也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胡荣华经过研究之后,发现龟背炮和鸳鸯炮开局可以因人施之。于是便开始在全国比赛中使用,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因为孟立国是东北棋手,杀力大。又因为孟立国知道胡荣华的一句经典名言:杀棋怕杀。因此,胡荣华对他采用似是柔性的龟背炮,既是兵不厌诈,又是出乎孟意料之外。如是这般,孟立国攻也不是,不进攻也不是。左思右想后,惯性使然的孟立国决定大刀阔斧进攻。

胡荣华把双炮双车全都龟缩在棋盘一二路边上“诱敌深入”,和孟立国打起了持久战。孟立国久攻不下露出了一个不易发觉的破绽。胡荣华抓住机会双炮齐发双车夹攻,活擒孟立国的一匹马。而此时,胡荣华无一棋子过河。第25回合后,胡荣华的一匹马始一过河,孟立国马上投子认输。

这局歼对手于境内的棋局,直到现在仍是独一无二的经典。

谈到创新一词,胡荣华谦虚地说:“我不认为别人从我这里学到了多少东西,下棋是一个相互启发的过程,我能启发别人,别人也会启发我,只不过别人受我启发多一些。我不喜欢走老路,总是想有所突破。每一步棋都要想一想能不能换一种走法。如果一个人陷入惯性思维,总是下他人下过的棋,就不可能胜人一筹。”

艺术,贵在创新。由于胡荣华的独创,使象棋这一古老的东方艺术获得新生。

旷世棋王胡荣华第三章(一代宗师旷世棋王)(3)

未完待续~点点关注不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