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给孩子来点儿刺激的事情(该不该给孩子来点儿刺激的)(1)

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到底合不合适加入一些惊悚的情节?如果合适,那么从几岁的时候开始?惊悚到什么程度合适?

相信我不会是唯一一个被这些问题困扰过的家长。对不把握的事,我偏向于保守一些。后果呢,好的方面,Z从小没有受到过惊吓,所以他从不害怕黑屋子,三岁开始自己睡一个房间没有任何问题;坏的方面,一直到七、八岁,宁可被女同学嘲笑也不愿意进公园里的鬼屋,对那些自找的恐怖刺激一直敬而远之。

在经典的绘本中,其实有一些是小惊悚型的。比如《我的壁橱有个噩梦》之类,我很犹豫能不能合Z的胃口。当朋友向我推荐《维利床下的鬼》,并说她儿子超级喜欢时,我着实犹豫了几个月。虽然Z跟朋友的儿子一般大,那时正在幼儿园中班。

最后还是决定下单,但做了一些小铺垫。书是混在一堆绘本书里一起到货的。Z照例是欢呼着扑上来,一本一本地翻,让我念书名。念到这本,明显地紧张起来。

当晚,我们就挤在床上读这本书。

维利认为自己的床下有鬼,一到晚上就会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太可怕了。维利的妈妈陪着他一一确认那声音是不是远处的汽车声?是不是百叶窗的声音?墙上可怕的影子是什么?当然,都不是鬼。最后维利请求妈妈检查一下床下。天啊,这床下可真象个垃圾堆,妈妈爬进床底下,整个画面飞出来毛绒玩具、帽子、酸奶杯。

突然,妈妈看到黑暗中的两只眼睛,然后大叫一声,跳起来拉着维利就跑出维利的房间奔进自己的房间,然后一转眼的功夫,妈妈就在房门前堆起了桌子箱子柜子,自己坐在顶上手里拿着一把平底锅发抖。

维利床下当然没有鬼,只是一只小老鼠。维利决定明天要抓住老鼠,保卫妈妈。

严格说这本书一点儿也不惊悚,若非要说有什么惊悚的,也就是中间妈妈与两只橙色大眼睛对视那页。整个故事倒是个喜剧,尤其最后一页,维利睡在妈妈的床上,床下妈妈的一只拖鞋里小老鼠正在探头探脑。

但“有鬼”这个书名还是足以让Z心惊。放下书,互道晚安,Z搂着我的脖子久久地久久地不放。

我问:“你是不是怕床下有鬼啊?”

他害羞地点点头。

“好吧,我们也象维利的妈妈一样拿出手电筒翻翻床下吧,Z的床下可比维利的床下干净多了,手电一照,空空荡荡什么也没有。噢,别说什么也没有,看那是什么?”

要床下最里边,有一块丢了好久的乐高小零件,真是意外的收获!

Z自己用手电反复地翻看了床下、桌子下、柜子里,终于放心地躺回床上:“妈妈晚安,今天不要关我的房门好吗?”

“当然没问题啊,妈妈爸爸的房门也不关。宝贝儿晚安。”

被朋友的儿子超级喜欢的《维利床下的鬼》,只读了一次就被Z束之高阁,永不录用。

每个孩子对经典的反应都不一样,孩子喜欢的才是最好的,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珍爱的图书记忆。

【这里是佐撰阅读,带给您中、西方儿童阅读习惯培养和育儿理念,关注我,一起养育终身学习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