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佩妮。B站供图
长相很有明星范儿的戴佩妮,把创作者的骄傲与执着都封印在了音乐的疆域之内,只有循着她的音乐作品才能看到棱角锐利的一面。现实世界里的戴佩妮,更像一位邻家大姐姐,亲切温柔、随遇而安。她想要和年轻的音乐创作者交流学习,所以接到原创音乐综艺《我的音乐你听吗》的邀请,放下做了一半的新专辑就来了。几期录制之后,节目里的年轻唱作人对她的称呼就从“佩妮老师”变成了“佩妮姐”。
她选择用音乐来记录自己的生命,期待引起听众的共鸣,但并不认为自己能有多大的影响力。“走红”与否不是戴佩妮在意的事,她觉得人生很多时候都是无心插柳,尽心尽力做完一首歌,对于它会有怎样的结果不会抱有太大的期待,“不希望我的歌是要拿去比赛的。”
戴佩妮回应了“递话筒”事件以及讲述多首金曲背后的故事。新京报动新闻制作
向年轻人学习“营业”
哔哩哔哩(B站)推出的原创音乐综艺《我的音乐你听吗》,邀请了36组才华各异的年轻唱作人入住“有谱村”,接受关于创作、演唱、舞台、实战等能力的多维度考验。戴佩妮担任“有谱村”召集人,相当于导师的角色。久未在公众面前露面的戴佩妮出现在节目里的时候,歌迷在弹幕上感慨:“戴老板终于营业了!”因为她平时很少曝光,除了新歌、新专辑发布的场合,其他时间几乎见不到她的消息。这次跟入住“有谱村”的年轻唱作人交流相处,她很快就活学活用“营业”这个网络流行词汇,形容自己是“创作的时候不营业,发片的时候也不太爱营业”的Penny戴佩妮。
戴佩妮加盟原创音乐综艺《我的音乐你听吗》。B站供图
她向新京报记者坦言,自己是抱着既好奇又忐忑的心情来参加节目。一则如今的大环境下,注重原创的音乐节目属实不多,二来她也好奇现在的年轻唱作人是怎样的状态,有什么样的想法?她希望跟他们交流,分享自己作为一名非科班出身的原创歌手的创作经验。“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可能我的答案不一定绝对正确,起码是个参考,或许会有一些帮助。我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忐忑则是因为自己太久不“营业”了,而节目时长有限,她担心较短的时间里不能分享出很好的内容,也担心跟年轻唱作人有代沟。实际上,担心会有的“代沟”并未显现,她很快就跟年轻唱作人打成一片了。
戴佩妮觉得年轻唱作人反而更像她的老师,“从他们身上了解线上大家喜欢的音乐,也学习他们怎么经营自己的。”她认为现在的年轻音乐人更加敢说敢做,也更加直接和自在。创作之外,他们懂得透过各种平台,使用短视频等各种方式自我表达,这和她出道的时候完全不同。不过学到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是另一回事。她打算回去跟团队商讨如何运用大家惯用的平台,让歌迷朋友能更方便地接触到她的音乐。“前提是以音乐为主,我可能没办法像大家那样无时无刻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
愿意了解新的变化但不盲目追赶,恰恰因为对自我和时代都有清晰的认识。作为一名原创音乐人,戴佩妮虽然不喜欢“营业”但从不缺乏对时代变化的敏锐感知。早在2007年,她就成为华语流行乐坛第一位突破传统模式以全数字发行作品的歌手。有人说,网络时代快节奏、分散化的娱乐消费模式对追求高品质的原创音乐人并不友好。戴佩妮却能看到另一面:只要作品做好了,创作者不一定要很漂亮或者怎样,大家会更喜欢真实的你。“这就是时代的变化,养成的不同。我反而觉得现在这样我是更舒服的,因为我也是喜欢自由自在的人。”
《你要的爱》走红很意外
《你要的爱》收录在戴佩妮的《怎样》专辑中。
大众印象里的戴佩妮,有《你要的爱》《怎样》等歌曲广为传唱,又获得过金曲奖在内的多个华语乐坛重量级奖项的认可,是成功的音乐人。但戴佩妮自己一直以来都没有太重的得失心,走红和获奖并不是她刻意追求的结果,她在乎的是创作本身。尽心尽力创作完一首歌,对于它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就顺其自然,她不会抱很大的期待。“创作一首歌是我想要记录下当时那个阶段的自己,就像我的日记。大家可以评价我的作品,但我并不想去跟别人比,因为没有人会去比自己的日记嘛。”
戴佩妮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马来西亚南方学院的校长。她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学习舞蹈,梦想成为专业舞者。1999年,她被音乐人陈子鸿和黄怡发掘,签到了喜欢音乐,次年发行首张个人专辑《Penny》就获得金曲奖最佳新人奖提名。戴佩妮说,她当初是抱着好奇和学习的心态去尝试做一名创作歌手,直到第二张专辑《怎样》推出,还没想好未来要做创作歌手还是专业舞者。“《怎样》宣传结束我就回家了,也不知道有没有下一张。如果没有的话,我可能转行去做别的了。当然还会继续用音乐记录生命,但就不在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体系里了。”
在家休息期间,专辑里的《你要的爱》被公司推荐给《流星花园》作片尾曲,一下子火了。她印象最深的是有段时间走在街上,会有观众来打招呼:“哦,你就是那个唱《你要的爱》的戴佩妮!”而此前,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戴佩妮是谁。名字变成了“《你要的爱》的戴佩妮”,她觉得挺好。“那时候我第一次觉得因为我的音乐被大家认识了,之前打歌打得轰轰烈烈都没有这么大的回响。”现在回想起来,她仍觉得不可思议。《你要的爱》并不是专辑里第一、第二位主推的歌,她作为新人完全没有左右公司任何决定,也没有太多期待,却是无心插柳成就了这件事。
《你要的爱》之后又出了心动版、深夜版。
从小时候想当舞者到后来成为创作歌手,从首张专辑即获新人奖提名到《你要的爱》意外走红,戴佩妮对于世人眼中的“成功”并没有特别享受,反而感慨自己的人生很多时候都是无心插柳。“音乐这条路上,我看到很多厉害的人。包括我出道前的音乐小组有八个人,他们的音乐造诣都比我高,但第一个发歌,到现在还在走音乐这条路的就只有我。我很难不相信自己是幸运的人,因此也特别感恩。”以创作歌手身份出道21年,舞蹈依然是戴佩妮的梦想,但已不再是目标。“喜欢这件事的魂是不会变的,我后来换了一种方式去喜欢我的梦想。比如看现代舞的表演,观看的时候,很多的回忆、血液里的热忱就会燃烧起来。”
感谢“递话筒事件”的飞翔哥
《我的音乐你听吗》开播不久,戴佩妮在社交平台写道:“同事告诉我弹幕里都没有我,然后我就假装一度陷入沉思,然后我就……睡着了。醒来回头和同事说:可能、应该、也许是我没递麦克风吧。”她说的“递麦克风”指的是2018年武汉音乐会发生的“递话筒事件”。当时,她演唱《怎样》过程中把话筒递给前排男歌迷,他不仅跑调还笑场,她不得不掐着大腿才忍住笑意继续唱完。现场视频随后在网络疯狂传播,戴佩妮的表情也被做成了表情包沿用至今。这次意外走红网络,也成了另一种的无心插柳。
戴佩妮在一场音乐会现场唱《怎样》时,偶遇跑调歌迷,该视频当年在网上引发热议。
戴佩妮当时没想到“递话筒事件”会传播这么广。她只觉得这是很有趣的插曲,演出结束回到酒店就开始跟吉他手讨论一首歌的编曲。突然手机响个不停,她发现微博被那么多人@有点吓到,看了一下觉得很好笑,也没太在意。第二天起床发现这个事情还在发酵,朋友不断转发各式各样网友制作的她的表情包,她自己又笑了很久。“可能大家觉得创作女歌手都是很仙女型的或者怎样,但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我自黑惯了的。那天台上就是很正常的我,但不熟悉我的网友,或者对创作女歌手有既定印象的网友观念被颠覆了,所以反应比较大吧。”
她也没想到,这件事的“后坐力”会如此持久,导致她以后再唱这首歌会忍不住想笑。“想笑的时候我觉得特别对不住这首歌,因为这首歌是很深情的。后来我找到了化解自己笑点很低的办法,就是唱到那个地方必须把话筒递出去,一定有人冲上来唱,我们一起唱。”不过她依然很感激那位跑调的男歌迷飞翔哥(@飞翔纯属意外),还专门关注了他的ID,不开心的时候就去听他唱歌。“他是一个勇敢唱歌的人,唱了我各式各样的歌,各式各样不在调上,我每次听完都挺开心的。某种程度上,我觉得他是帮了我,让大家看到我真实的那一面。我就是这样一个神经大条的人。”
戴佩妮不愿意把喜欢自己音乐的人叫“歌迷”,更希望称呼他们为“朋友”。“他们不用迷我,只要是好的音乐,他们都可以喜欢,没有说一定只能喜欢我,他们是谁的歌迷粉丝都可以。大家喜欢我的音乐就好,我自己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崇拜的地方。”戴佩妮非常感激这群朋友,她称自己音乐道路的前十年是在认识自己、寻找自己的方向,后面十年则是这群朋友给了她方向。“以前我写歌来治愈自己,后来我发现原来我的歌可以帮助一个不懂写歌的人释放他心中的情绪。这是当创作歌手非常有意义的地方。”
我一直都是小人物
戴佩妮。图来自艺人微博
戴佩妮告诉新京报记者,最初是因为不爱说话才通过写歌来表达。当了创作歌手之后,她发现需要不断去跟大家说,自己为什么要写这首歌,这让她感到特别痛苦。可她偏偏能忍受并逐渐适应这种痛苦,还从中获得了有价值的经验。“我慢慢发现这是有帮助的。本来没有想的那么清楚的地方,自己要什么和不要什么,经过媒体朋友不断发问、不断挑战我,让我一直讲这件事情,我的思绪是越来越清楚的。所以后面我就不再排斥,把跟大家说话当成跟朋友分享我过去发生的事一样。”
生活里随遇而安的戴佩妮也有执着的一面,就像《路》歌词所写——“我知道这一路的风风雨雨,它总是让人跌倒,也知道这一路的曲曲折折,会模糊了我的想要。未来也许飘渺,我的力量也许很渺小,要让你知道执着是我唯一的骄傲。”节目里,她跟年轻唱作人提到了跟师父,也是发掘她的“伯乐”陈子鸿第一次吵架的经历,起因是陈子鸿问她,要不要唱别人写的歌。“那时我特别难过,我就是因为能够唱自己写的歌所以才选了这条路,放弃了我那么多年的梦想。老师察觉到之后就跟我聊,我分享了这段经历,从此以后他都不敢提这件事情。”
不过,她的骄傲与执着都封印在了音乐领域。她的情歌非常有感染力,传唱度也相当高,但近年来她的作品不再限于个人情爱,开始关注社会议题。《臭小孩》关注家庭暴力对儿童的伤害,《贼》描述了网络世界的人们以寻找真相为名互相攻击。这样的转变源自她的生活状态和心境的改变,因为她的创作是写自己真的经历过的事情。婚姻美满之后就很难再写出情感失去的痛苦,除非有朋友来分享他们的情感故事。比如《无赖》的创作缘起,就是一个朋友专程来找她倾诉,讨论自己要不要离婚的纠结。
戴佩妮一直都关注社会议题,只是在想什么时候创作出来。那段时间,他身边的朋友没有太多的感情故事分享,她的创作视角自然而然转向了社会议题,特别是那些她自己会很担心的所在。她依然在用音乐记录自己的生命,只不过换了另一个能够引起共情的角度。“我一直就是个小人物,过着第二名也无所谓的生活。有时候也会有一点大气魄,这个大气魄就是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听到、注意到。但其实我又能有多大的影响力?我还是二十一年前喜欢在几平方米房间里写歌、唱歌给大家听的戴佩妮而已。”
新京报资深记者 杨莲洁
资深编辑 田偲妮 校对 吴兴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