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首描写长征的诗词,也是毛主席诗词的经典代表作之一。流传的时间很长,范围也甚广。按说毛主席写的长征诗词不下十多首,大多数诗词是描写长征中的某一处片段,唯有此是诗将长征大部分的经历总结了一遍。涵盖了从瑞金出发到延安的大部分事件。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是1962年后定稿的版本。俗话说,好诗不怕改,这首诗也经过了多次的修改,比较有名的是第五句中的“浪”改“水”,只是里面的一个小插曲,据说另外可能还有一些字也做了相应的改动。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搜索一下相关文章。 大家知道,上世纪的60年代初,也是毛主席书法造诣水平的巅峰时刻,再配上他经过多次精心修改后的诗词,用诗书双绝这个词来形容这首毛主席亲笔手书的书法作品是再恰当不过了。

七律长征每句背后的故事(长征诗背后的故事)(1)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速联系本人予以删除。

通过多年对几个字的修改,提升了此诗的寓意与境界。 同时长征途中的各种艰难险阻与广大红军指战员高昂坚韧的革命斗志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人早些年收藏有一枚发行于文革时期,关于长征题材内容的铝制毛主席纪念章。此章呈圆形,正面背景是当时流行的红色底版。中心位置是毛主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标准照片侧面头像,最下面是雪山草地,也象征着红军长征。中间偏下的空余部分是毛主席《七律•长征》诗词的亲笔手书体。背面写有“毛主席万岁!XX部队”的铭文。

七律长征每句背后的故事(长征诗背后的故事)(2)

个人藏品

一枚像章,一段红色记忆。记录了长征的全过程,也展现了当时险象环生的境地。作为遵义会议后党的最高领导人,毛主席指挥着中央红军冲破长征途中的各种艰难险阻,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随后这些革命的火种又从这里出发,奔赴抗日前线,奔赴全国解放战场,奔向新的胜利!毛主席的书法气势磅礴,把领袖指点江山的风度展现得淋漓尽致。此章的收藏价值高于设计价值,而宣传价值又高于收藏价值。

作为一名硬笔书写爱好者,我现在能做的就是用工整的楷书和一颗敬畏崇拜的心,一笔一画用心去缮写毛主席的这一首《七律•长征》。从字里行间去感悟领袖的伟大之处,在书写的过程中去体会学习伟大的长征精神!

和风习字

6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