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青铜四羊方尊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其中的件,高58.3厘米,边长52.4 厘米,重量34.5公斤,造型呈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兽面纹,肩部铸有探出器表的双角龙首。四角各铸有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的羊头,羊头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腹部和圈足之上,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圈足上是夔纹。整器花纹精丽,线条光洁刚劲。

方尊颈部饰由夔龙纹组成的蕉叶纹与带状饕餮纹,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有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全体饰有细雷纹。器四角和四面中心线合范处均设计成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既掩盖了合范痕迹,又可改善器物边角的单调,增强了造型气势,浑然一体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

四羊青铜方尊发现过程(商代青铜四羊方尊)(1)

商代青铜四羊方尊

据分析,这尊商代四羊方尊是分两次铸造而成的,即先将羊角和龙头单件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方尊外,再进行整体浇铸,一气呵成,显示出商代高超的青铜铸造水平。这尊商代四羊方尊,以四羊和四龙的造型展示出礼器中的至尊气象。羊有“跪乳”的习性,这被人们视为善良之礼,是孝敬父母的典范。以羊作为装饰题材,既有原始的宗教崇拜,又有以羊献祭神明的用意,还包含了人们对羊等家畜养殖兴旺的期盼,祈求“吉祥平安”之意。

四羊青铜方尊发现过程(商代青铜四羊方尊)(2)

这尊商代四羊方尊,是1938年因为湖南宁乡的农民姜氏三兄弟垦荒栽种红薯时无意挖掘出土的,刚出土时方尊黑不溜秋的,三兄弟拿在手中觉得很沉,应该是个宝贝,以为是金子,所以不停地打量着并用工具敲敲打打,没想到不小心竟将器物的口沿敲掉了手掌心大小的一块碎片。这是国宝的第一次破损。

姜氏兄弟挖到宝贝的消息很快传开,由于湖南历来就是青铜文物出土的宝地,文物贩子也多,因此黄材镇万利山货号的老板也在第一时间找上门,开出了四百大洋的价钱要购买这件稀世珍宝。这对于一个有10多口人的大家庭简直是天价,所以国宝就流落到了古董贩子手中,后来经求证在经过当地保长、甲长和乡绅的层层盘剥后,四百大洋最后到姜家手上就只剩下二百四十八块了。姜氏兄弟的老大姜景舒在卖掉宝贝时还下意识地将那片敲下来的碎片留下来做纪念。1976年,他将残片献给了国家 。

当时的长沙因文物盗掘走私现象严重,政府部门对出土文物走私现象的查处也十分严厉。四羊方尊出土的消息很快被长沙县政府得知。为防止奸商贪利将国宝卖给外国人,长沙县政府立即派警员前去查处此事,并将四羊方尊没收,上交了湖南省政府。宝物充公之后,被放在了时任湖南省主席张治中的办公室里,张治中虽然知道这是个宝物,但并不知道它有什么价值,竟把宝物作为笔筒放在几案之上达3个月之久。

不久侵华日军进攻长沙,当局决定实行"焦土政策"。1938年11月12日,延续两天两夜的大火,烧毁了长沙城近80%的建筑,史称"文夕大火"。四羊方尊被紧急运往湖南沅陵,途中遭到日军空袭,运输四羊方尊的卡车不幸中弹,四羊方尊被炸成了20多块,之后这些碎片就一直被丢弃在湖南省银行仓库的一只木箱内,十几年无人问津 。

解放后,向来关心文物的周总理,于1952年亲自责成文化部派人追查四羊方尊的下落,经多方查询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的仓库内发现了已经被炸成碎片的四羊方尊,经过有关文物专家的会诊攻坚,国内文物修复大家张欣如最终将破碎的四羊方尊修复完整,几乎看不出破损的痕迹。美中不足的是,尊的口缘部分始终还缺一块残片。

这事儿于1976年才被湖南省博物馆原馆长高至喜发现。为此,高至喜远走宁乡县,千方百计寻找到姜氏兄弟。至此,尊口上的云雷纹残片才终于完璧归赵。

这尊商代四羊方尊,造型雄奇,动静相宜,独具匠心,是迄今为止国内出土的体型最大、份量最重的商代青铜方尊,是商代青铜器铸造的巅峰之作,被誉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四羊方尊作为全国排名第三的十大传世国宝曾多次出国展览,并作为中国古文物的精华和古代青铜工艺的杰作编入中小学历史教科书和各类教材 。是2013年国家文物局第三批94件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