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秦赢是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zhuan xu)的后代,因善于驯鸟兽,被舜帝赐姓为赢,祖居东部中原地区。到了夏商时期,赢姓族人的主体部分开始西迁到山西、陕西、甘肃一带居住,多以当兵和祖传家艺为主要谋生手段。
在西周初期,族人中出了一位优秀驾驶员,叫造父,是周穆王的专职马车司机,能一日千里(造父让我们有了一日千里这一成语),深受穆王赏识,被赐地赵城,此地位于今天山西境内。这样,赢姓族人就都跟着以赵为氏。姓与氏的关系,前面讲过,不赘述。
秦所属的族群当时住在犬丘,就是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东南部的礼县。西周早期族长叫大骆,有两个儿子,大老婆申后生的叫成,一个小老婆生的叫非子。
这非子长大以后就去了位于甘肃和陕西交界的渭水流域的国营王家牧场打工,利用祖传技艺负责给周王养马,成了孙大圣悟空的同行。
马匹对于那个时代的军队来说,就相当于现在的飞机、坦克、装甲车的作用,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装备,一般国王都会特别重视马匹的畜养工作。周孝王是一位责任感很强的国王,他每年都要到国营牧场去视察工作。
有一年,当他来到渭水牧场时,发现这里的马匹个个膘肥体壮,高大威武,非常高兴,便亲自接见了优秀员工代表非子,经过考察,还任命他做了牧场的场长。非子也没有辜负孝王的信任,当孝王第二次来牧场时,看到的是渭水两岸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于是龙颜大悦,就想封非子为犬丘赢族的接班人。
陪同孝王一起前来视察工作的申国国君申侯,是申后的亲爹,成的亲老爷。他听到孝王的想法,吓了一跳,这是要抢他亲外孙子饭碗的节奏啊,这可使不得。于是赶紧上前劝谏,并给孝王出主意,让他另行赏赐非子一块封地,以示恩宠。孝王接受了申侯的建议,把犬丘东北方向一块方圆50里的秦邑封给了非子。这标志着秦国雏形的形成,时间大概是在公元前890年左右。
不过,这时的秦邑还不能称之为国,非子也没有被授爵位,依然是庶民。此时的秦也就相当于是一个可以有自卫军,但是没有外交权限的自治区。
根据秦非子的职业和家族背景,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家族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立国100多年连个史官都没有,加之它不是诸侯国,王国档案馆和其他诸侯国对秦也没有特别记载,或者偶有零星记录,也被后来的始皇大帝给一把火烧干净了。这样,后人对秦国早期历史了解甚少,以至于逼得司马迁老爷爷这样一个治学严谨的人,在编秦史时,也只能乱诌。结果一些事件被叙述的互相矛盾,留下千年谜案,在后来的两千多年里天天上热搜,搞得史学界大卡们脑壳痛。
例如,我们现在家喻户晓的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其实那故事就应该是先秦时期人们为学前班小朋友编的《狼来了》系列童话故事中的一篇,经不起常识的推敲。各诸侯国隔着千山万水,怎么会看得到幽王的郦山烟火,又怎么就会齐刷刷的全来了?想想就是一玩笑而已。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司马迁老爷爷竟然会信以为真,还编入《史记》,成了正史。由于他的超级网红和权威身份,使得国人也信了他两千多年。当然,如果是保卫京城的各路卫戍部队看到幽王和褒姒大美女在郦山上放烟花,不知就里,赶过来探个究竟,那也是有可能的。不知大家怎么看待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感觉是真的还是假的?
还有就是申侯灭周,襄公勤王这事。提到申侯,我们就会想到老申侯为保外孙子的君位,劝谏周孝王封秦地与非子的故事。现在的小申侯同样是为了外孙子继王位问题与幽王扛上了。果然是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
申侯家族自古善生美女,而且精于傍大款,这次申侯就直接给周天子幽王当起了老丈人。闺女很争气,生了个天子接班人。可不成想,半道杀出个程咬金,幽王想以褒姒之子取而代之。申侯听说后赶紧的去说服幽王改主意,可这幽王却不象他爷爷那么的听人劝,而这小申侯好像也不如他爷爷那么的善于劝谏。最终,劝谏不灵,申侯只好使出杀手锏。
待把闺女和外孙从宫里接出在家里安顿好后,直接联合西戎犬戎人和缯、许、郑等国,攻打都城,要灭幽王。幽王急忙向各诸侯国求救。此时的西周已是气数将尽,无人爱搭理他,结果幽王和欲要改立的儿子一起就真的被西戎人给灭了,都城镐京被毁,褒姒大美人也被西戎人给带走了。公元前771年,西周就此灭亡。
幽王死后,申侯笼络了几个诸侯哥们一起在他家里拥立他的外孙继位,即东周首位老大,周平王。而虢公翰等诸侯则在莫地拥立幽王弟弟为王,史称周携王。形成了二王并立的局面,并一直维持了二十一年,直至携王被晋文公刺杀。平王为了从物质到意识上彻底抹杀掉携王的存在,还给我们造了个成语,讳莫如深。
在这一事件中,秦国发挥了什么作用呢?据《史记 秦本记》记载:“七年春,……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
这个记载就有问题了。按《史记》说法,襄公应该是救的幽王,可是平王是幽王的敌人,怎么会因为襄公救幽王卖力而奖赏襄公呢?襄公勤完幽王,又立马回心转意派兵护送平王东迁,似乎也不太符合逻辑。如果襄公救的是平王,那就是与申侯一伙。为什么史籍中多次提到申侯及同伙的名单中都没有列秦的名子,由此基本可断定,秦应该没有去勤平王;还有,就是因为申侯灭幽王,联合的是外族西戎人,秦与西戎有世仇,从感情上不太可能与之为伍。再者,申侯反幽王能否成功也没有定数,搞不好还要背负弑君的罪名。以襄公的雄才大略,再加上当时的政治环境,料想他不会那样的轻率选边站队。更多的可能是与东方大国一样,甘心做一个吃瓜群众,等待结果明朗了再出手。
三年后,局势基本明朗,平王势力占优。此时,襄公则终于明确立场,果断地站到了平王一边,并派兵勤王,护送平王东迁洛都。因为此时携王尚在,所以平王对拥立自己的襄公也是感激不尽。不仅封侯,还把原先西都镐京以西的大片土地赏赐给秦。这为秦国后来东进挺进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理解襄公勤王是不是更合理呢,不知大家怎么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留言区讨论赐教。
当初,秦非子,虽然有了封地,但是没有被授爵位,所以也就没有资格立国,只能做附庸国。直到襄公时,周平王正式授襄公为侯爵,秦国才有了立国的资格。所以说秦襄公是秦国正式的立国之君,在位12年,病逝于征讨西戎的路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