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基层减负,中央再下一剂猛药。

4月14日晚,新华社播发一份重磅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剑指”形式主义带来的“顽瘴痼疾”。其中,针对困扰基层的“文山会海”问题,《通知》切中肯綮,要求切实防止文山会海反弹回潮——

中央层面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守住精文减会的硬杠杠,对各地区各部门发文开会情况实施动态监测,对出现超发超开苗头的及时预警,确保比2019年只减不增;

加强对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工作中发文开会的统筹管理,避免多头发文、层层开会;

着力提高文件、会议质量,进一步明确精文减会的标准和尺度,完善负面清单,不发不切实际、内容空洞的文件,不开应景造势、不解决问题的会议,做到真减负、减真负……

开会机制怎么定(开会开会会)(1)

不难看出,“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成为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全面脱贫的决胜之年,又遭遇一场罕见的疫情考验。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线交织的特殊时期,对于正在打硬战的基层而言,这份文件可谓正当其时,振奋人心。

两度“精文减会”,有何深意?

这并非中办第一次发文聚焦“文山会海”问题。

2019年3月,中办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将2019年定为“基层减负年”。从整治文山会海、改变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现象、完善问责制度和激励关怀机制等方面提出务实举措,要求“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上级会议原则上只开到下一级,经批准直接开到县级的会议,不再层层开会”。

今年中办下发的《通知》,再次收紧开会的“闸门”。对突出问题整治成果进行巩固,特别是在守住精文减会硬杠杠、进一步改进督查检查考核方式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措施,为基层干部降压减负。

针对同一问题,中央两度发文,有何深意?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耳熟能详的十个字,勾勒出基层工作的重要和繁杂。毋庸讳言,现在基层的担子不轻松。

开会机制怎么定(开会开会会)(2)

2019年3月21日,人民日报刊发《基层干部,被哪些形式主义困扰》一文,揭露形式主义“痛点”,“层层开会”问题赫然在列。“光开会每个村干部每周至少要往乡里跑两次”,引发许多基层干部共鸣。不少干部调侃,不在会场,就在赶往会议的路上。会上坐久了,会外时间就必然吃紧。

不可否认的是,一年多以来,着力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要清醒看到,形式主义是一个顽症,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依然存在,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新表现,有的改头换面、隐形变异,有的屡禁不止,干部群众反映强烈。比如,发文件红头改白头、正式改便笺,同一议题会议层层重复开,过多要求基层提供视频图片资料作为工作佐证,随意要求基层填表报数、层层报材料,调研扎堆流于形式干扰基层工作,以“属地管理”为由搞责任“甩锅”等等,让基层苦不堪言。

从根上“真减负”,绝非一日之功。在疫情尚未结束、多重挑战并存的当下,必须紧盯老问题和新表现,持续精准施治、靶向治疗、防止“反弹”,为基层提供更大的支持和底气、为实干者撑腰鼓劲,才能扫除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

开会机制怎么定(开会开会会)(3)

“会”到底应该怎么开?

“不能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重复性、没有效率的工作。各部门少发文、少开会,深入一线,下沉基层;真正给基层解决问题,不要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在今年2月11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曾这样呼吁。

那么这“会”,到底应该怎么开?

2019年2月11日,全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要求,下决心砍掉不必要的会议,并提出这些“硬杠杠”——

严格落实会议审批和报备制度,各级一律不开没有实质性内容的会议,能合并召开的一律合并召开,能开视频会的一律不集中开会,能现场办公解决的事情一律不开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和时间,提倡开短会,一律不得要求无关人员层层陪会;省里直接开到县乡的视频会议,市县如没有新的具体措施原则上不再开会。全省各级各部门会议数量要减少1/3以上。

2019年4月,山东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精文简会工作的十五条措施》,明确提出会议讲话、发言等文稿要言之有物,直击问题要害,力戒冗长拖沓,不搞照本宣科,不搞泛泛表态,不刻意搞传达不过夜。

能开视频会的,不集中开会;

能小范围解决问题的,不大范围开会;

能现场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不召集人员开会;

能一个会议解决问题的,不分别开会,不议而不决、反复开会;

能接续召开的,不分开开会。

该文件还提出,经批准直接开到基层的,各级不再层层重复开会。“各类督查考核要突出工作实绩,不能简单以开多少会议、发多少文件作为依据。”

2019年7月,山东省委办公厅研究制定《关于规范优化省委各类会议的规定》,定下刚性“规矩”。对10类会议的参会人数、召开频次、会期等要素直接量化,规定省委专项会议不超过1天、其他会议不超过半天,会议发言一般每人不超过6分钟等。数据显示,仅2019年上半年,省委会议就减少38.9%。

值得注意的是,为贯彻“短实新”要求,今年山东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会期压缩至四天半,在山东省政协历史上是会期最短的一次全会。

针对基层反映强烈的会议多、时间长、频次高、“陪会”多等问题,山东也在大力加强会议优化整合,研究确定最优会议方案。一言以蔽之,能合并的坚决合并,能不开的坚决不开,能优化人员的坚决优化,从思想上转变“落实就靠开会”、“开会就是落实”的旧观念,大力破除“开会发文检查”的惯性依赖。

开会机制怎么定(开会开会会)(4)

基层减负并非“不开会”

当然,基层减负也绝不能简单化、“一刀切”。

会议数量降了,质量不能“缩水”。少开会、开短会,并非机械地以“无会周”“无会日”为衡量标准,更不是“不开会”,而是要开必要、高效、管用的会,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创新工作机制,提高会议质量,有的放矢解决问题,确保责任不减、力度不降、劲头不松。那种诸如“白天不开会跑基层、晚上加班开会”的减负措施,实则是在形式主义的桎梏中“绕弯”,用形式主义做法解决形式主义问题,不仅与精文减会精神不符,还给基层带来更多的负担。

为政以公,行胜于言。从这一角度看,扑下身子抓落实,要先从精文减会抓起。我省明确要求:抓落实的“岗位”,主要不在办公室、会议室,不在文件堆、资料堆里,也不在网络和微信群里。去哪里抓落实?基层一线!

以前在会场,现在在现场。对此,山东精文简会“十五条”提出,多让“会议”下沉到基层。对一些征求意见、了解情况的会议,不请参会同志到上级机关开会,多采用调研指导方式,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解剖“麻雀”现场解决问题。

基层减负,既要狠抓“当下改”,更要注重“长久立”。唯有亮剑有声,落地有力,才能激活干事创业的一池活水,让基层干部真正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从“过度留痕”中抽离出来,彻底卸下包袱、轻装上阵,集中精力真干事、干实事,回归服务群众的本职。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单青 策划 兰传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