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术室物品消毒灭菌

(一)常用消毒灭菌方法

1、高压蒸汽灭菌(最常用);

2、环氧乙烷灭菌法;

3、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法;

4、低温甲醛蒸气灭菌法;

5、干热灭菌法。

(二)、布单类

1、手术衣:分大、中、小号,用于遮盖手术人员未经消毒的衣着和手臂。

2、手术单:有大单、中单、无菌巾、各类手术孔单及各种包布等,均有各自的规格尺寸和一定的折叠方法。

3、布单类均采用高压蒸汽灭菌,保存时间在夏季为7日、冬季为10~14日,过期应重新灭菌。

4、经环氧乙烷低温灭菌的密封包装纸及塑料袋,灭菌后的有效期可保持半年到1年。

5、用过的布单类若污染严重,尤其是 HBeAg 阳性病人使用过的布单类,需先放入专用污物池,用1000~2000mg/ L 有效氯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洗涤、灭菌。

6、一次性无纺布的手术衣帽和布单类可直接使用,免去了清洗、折叠、包装及再消毒所需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但不能完全替代棉质布单。

(三)、敷料类

1、敷料类:吸水性强的脱脂纱布和脱脂棉花。

2、作用:术中止血、拭血及压迫、包扎等。

3、特殊敷料:如消毒止血用的碘仿纱条,因碘仿遇高温易升华而失效,严禁高压。

4、使用过的敷料按医用垃圾处理。

5、感染性手术用过的敷料,双层朔料袋打包,并注明“特异性感染”。

(四)、器械类

1、基本器械

(1)、分为 5类,即切割及解剖器械、夹持及钳制器械、牵拉用器械、探查和张器、取拿异物钳。

(2)、多用不锈钢制成,术后用多酶溶液浸泡刷洗,去除器械上的血渍、油垢,用流水冲净再消毒、干燥。

(3)、对有关节、齿槽和缝隙的器械,应尽量张开或拆卸后进行彻底洗刷。

(4)、有条件的医院可采取超声清洗、压力清洗方法。

(5)、洗净后的器械干燥后,用水溶性润滑剂保护,分类打包后高压蒸汽灭菌。

(6)、对肮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特殊感染手术器械

①、朊毒体污染的器械,先浸泡于 1mol / L 氢氯化钠溶液内作用60分钟,再按普通器械处理流程处理,压力蒸汽灭菌应选用134~138℃、18分钟132℃、30分钟121℃、60分钟

②、气性坏疽污染的器械,先用3%过氧化氢或0.2%过氧乙酸或2000~5000mg/ L 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60分钟,再按普通器械处理流程处理。

2、特殊器械

(1)、包括内镜类、吻合器类、其他精密仪器(如高频电刀、电钻、激光刀等)。

(2)、可根据制作材料选用不同的灭菌方法,较好的方法是环氧乙烷灭菌

(五)、缝线和缝针

1、缝线

(1)、用于术中缝合各类组织和脏器,促进手术伤口愈合;

(2)、用于结扎血管,起止血作用。

(3)、缝线的粗细以号码标明,常用的有1~10号线,号码越大线越粗。细线则以0标明,0数越多线越细。

(4)、缝线分为不可吸收和可吸收2类。

①、不可吸收:指不能被组织酶消化的缝线,如丝线、金属线、尼龙线等,黑色丝线是手术中最常用的缝线;

②、可吸收:包括天然和合成2种,天然缝线有肠线和胶原线,肠线常用于胃肠、胆管、膀胱等黏膜和肌层的吻合;合成缝线有聚乳酸羟基乙酸线( XLG )聚二氧杂环已酮线( PDS )等,合成缝线比肠线更易吸收,组织反应更轻,但价格较高。

2、缝针

(1)、常用的有三角针和圆针2类。

(2)、角针用于缝合皮肤或韧带等坚韧组织;圆针对组织的损伤较小,用于缝合血管、神经、脏器、肌肉等软组织。

(六)、引流物

1、外科引流是指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或其他液体通过引流物导流至体外的技术。

2、引流物有乳胶片引流条、纱布引流条、烟卷式引流条、引流管等。

3、可根据手术部位、创腔深浅、引流液量和性质等选择合适的引流物。

4、使用最多的是各型号的橡胶、硅胶和塑料类引流管,如普通引流管、双腔(或三腔)引流套管、 T 形引流管、蕈状引流管等,可按橡胶类物品灭菌或高压蒸汽灭菌。

二、手术病人的准备

(一)、一般准备:

1、做好手术患者和手术部位的核对;

2、准备好与手术相关的用物;

3、做好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二)、手术体位准备

1、手术体位要求:

①、最大限度保证病人的舒适与安全;

②、充分暴露手术野,避免不必要的裸露;

③、不影响呼吸、循环功能,不影响麻醉医师观察和监测;

④、妥善固定,避免血管及神经受压、肌肉扭伤、压疮等并发症。

常用的手术体位

手术室每周工作重点(手术室管理和工作)(1)

2、 仰卧位

(1)、水平仰卧位:

①、适用于胸部、腹部、下肢等手术。

②、方法:病人仰卧于手术台上,头部垫软枕;双上肢自然放于身体两侧,中单固定双臂;膝下放一软枕,膝部上方或下方 5cm 用宽约束带固定;足跟用软垫保护。

(2)、垂头仰卧位:

①、适用于颈部手术。

②、方法:双肩下垫一肩垫,抬高肩部20°,头后仰;颈下垫一圆枕以防颈部悬空;头两侧用沙袋固定;将手术床背板抬高10~20°,以利头颈部静脉血回流,余同“水平仰卧位”。

(3)、上肢外展仰卧位:

①、适用于上肢、乳房手术。

③、方法:患侧上肢外展置于托手器械台上,外展不超过90°,余同“水平仰卧位”。

3、侧卧位

(1)、一般侧卧位:

①、适用于肺、食管、侧胸壁、侧腰部(肾及输尿管中上段)等手术。

②、方法:

1)、病人健侧卧90°;双臂向前伸展于托手架上,束臂带固定双上肢;

2)、头、侧胸部垫软垫;胸背部两侧各垫一个长沙袋,置于中单下固定;

3)、上腿屈曲90°,下腿伸直,两腿间垫以软枕;约束带固定髋部。

4)、肾及输尿管中上段手术时,患侧肾区应对准手术台腰桥,使腰部平直舒展,大腿上1/3用约束带固定,铺无菌巾后,升高腰桥。

(2)、脑科侧卧位:

①、适用于频部、颅后窝、枕大孔区等手术。

②、方法:

1)、病人侧卧90°;

2)、头下垫头圈或置于头架上,下耳廓置于圈中防止受压,上耳孔孔塞棉花球以防进水;

3)、侧胸部垫软垫,束臂带固定双上肢于支架上;

4)、于背部、髋部、耻骨联合部各上一挡板或用宽约束带固定肩部、髋部以固定身体;

5)、下腿屈曲、上腿伸直,以放松腹部,两腿间垫软枕,约束带固定髋部。

4、俯卧位

①、适用于颅后窝、颈椎后路、脊柱后入路、背部、胝尾部等手术。

②、方法:

1)、病人俯卧于手术台,头放于头托或支撑于头架上(颅后窝、颈椎后路手术);

2)、双肘稍屈曲,置于头旁;胸部、髋部各垫一软枕,使腹肌放松;

3)、膝部用约束带固定;足背下垫小枕,防止足背过伸。

5、膀胱截石位

①、适用于阴道、肛门、尿道、会阴部等手术。

②、方法:

1)、病人仰卧,臀部齐手术床缘,臀下垫一中方枕;

2)、两腿屈髋、双膝置于腿架上,两腿间角度约为60~90°,双腿高度以病人腘窝的自然屈曲下垂为准;

3)、腘窝部垫一软枕,并用约束带固定;膝关节摆正,不压迫腓骨小头,以免损伤腓总神经。

6、半坐卧位

①、适用于鼻咽部手术。

②、方法:将手术床头端摇高75°,床尾摇低45°,使病人屈膝半坐在手术床上;整个手术床后仰15°,双臂用中单固定于体侧。

(三)、手术区皮肤消毒

1、消毒剂:碘伏属中效消毒剂,可直接用于皮肤、黏膜和切ロ消毒。

2、消毒方法:

(1)、用碘伏涂擦病人手术区域2遍即可。

(2)、对婴幼儿皮肤、面部皮肤、口鼻腔黏膜、会阴手术消毒一般采用 0.5 %安尔碘。

(3)、植皮时,供皮区用75%乙醇消毒3遍。

3、消毒范围: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20cm的区域,如有延长切口的可能,应扩大消毒范围。

4、消毒原则

①、以手术切ロ为中心向四周涂擦;

②、感染伤口或肛门会阴部皮肤消毒,应从外周向感染伤口或会阴肛门处涂擦;

③、已接触污染部位的药液纱球不能回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