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2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执法稽查局副局长王松林今日在全面加强冬奥知识产权保护新闻发布会上提到,截至目前,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案件240余件。

他介绍,从查办的案件情况看,违法行为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一类是未经权利人许可,在产品上使用奥林匹克标志。比如,南京市市场监管局查处的南京纽絮商贸有限公司销售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的口罩案,当事人在其网店中销售印有五环图案的口罩,同时还存在刷单和对口罩防护等级的虚假宣传,南京市市场监管局没收侵权口罩,并处罚款24万余元。

一类是未经权利人许可,在广告宣传中使用奥林匹克标志。比如,安徽省马鞍山市市场监管局查处的奥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案,当事人策划发布了含有“奥运”“奥林匹克”等词汇的商业广告,马鞍山市市场监管局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处罚款21万元。

还有未经权利人许可,在网站发布的内容中使用奥林匹克标志。比如,重庆市涪陵区市场监管局查处的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案,当事人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含有奥运内容的宣传图片,涪陵区市场监管局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处罚款15万元。

北京冬奥会会旗标志(榨菜官博发奥运图)(1)

王松林表示,奥林匹克标志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容易被不法分子所侵犯。2018年6月,中国政府修订了《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了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措施,为查处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行为提供了重要保障。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对侵权违法行为零容忍。作为主办城市方代表,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局长杨东起介绍,北京坚持常规检查,针对场馆周边、旅游景区、批发市场等重点区域加强巡查;严厉查处各类侵权案件。例如,某体育公司在其公众号上发布宣传文章,使用包括“燃动夏季 助力冬奥”“立即抢票”等内容,某酒业公司生产“2022北京冬奥”纪念酒产品,均因违反《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被有关部门予以行政处罚。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