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过境迁,往事如烟,五六十年一晃而过了……

回忆过去,挥之不去。那些令人痒痒的年代,现代人听了,好像是童话,好像是故事……

童年16页至30页的主要内容(难忘的童年虱代)(1)

我们小时候,每个人的身上都生长着一种贴身的伴侣------虱子。就是这种敷生的小生物,相伴着人身,与你亲密相处,享受着人身的温暖,吮吸新鲜的血液,令人天天抓不尽,隔夜催又生……

每到冬天,棉衣加身,温暖如春。在棉衣的里层,那虱子正在蠢蠢欲动。这些小东西从内衣针脚里,缝隙里,钻了出来,在肉肉的身体上窜来窜去,还不时咬上几口,令人奇痒无比,忍不住挠几挠,无奈也无妨。

童年16页至30页的主要内容(难忘的童年虱代)(2)

每当傍晚,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老年人都在摸索着,捉衣服上的大虱子。有的老两口甚至比谁捉的多,比谁挤得响。孩子多的人家,这时候最忙,孩子们乘热脱下的衣服,都堆在炕上,棉腰腰上虱子最多,那虱子遇冷就往里层钻,不抓紧时间,那虱子跑的跑,藏的藏,想捉也逮不住了。那虱子也是鬼精鬼精的,一感觉温度不对,就拚命往前窜,往夹层钻。捉虱子必须眼捷手快,连按带拈,两手大拇指同时用力,方能将虱子挤死。有的虱子已钻进针脚节里,必须用牙齿咬一咬,藏在里面的虱子和虮子啪啪直响,可有成就感了……大孩子们都自己捉虱子,每当捉住大的虱子,还要在父母面炫耀自己的成果,还要放在手心上观看半天,再把它放在炉盖上,听听响声。

童年16页至30页的主要内容(难忘的童年虱代)(3)

到了夏天,衣裳穿的单薄了,虱子少了许多,但又一种神秘的小生物----跳蚤又如约而至。它比虱子更可恶,来无踪去无影,小孩子肉嫩血甜,能咬得你浑身疙瘩,挠破后遍体鳞伤。那跳蚤,不像虱子,行动缓慢,它一崩就找不见了,捉一个跳蚤,比捉一个特务都费劲。后来才知道,那跳蚤是狗狗身上的,猫逮回耗子后,耗子吃了,跳蚤都蹦到家里………没有办法,只好在炕席底下撒点六六粉,到供销社买一种象粉笔的药笔在衣服被褥上画来画去,才能让跳蚤少些。

童年16页至30页的主要内容(难忘的童年虱代)(4)

过去的大人,拉扯孩子不容易,而捉虱子,就让当父母的费尽了心血,操碎了心。有女孩子的人家,每天要给孩子用篦梳沾着母亲的唾液,刮下长头发里的虱子、虮子。那一梳一唅,一捋一看,捉虱子场面,令人情动。捉虱子,也成了孩子们难忘的亲情纽带。奶奶、姥姥家,都是孩儿最愿意去的地方,一到了这里,老人家都要给孩子捉尽身上的虱子,体会世间最亲的温暖。

童年16页至30页的主要内容(难忘的童年虱代)(5)

我们在虱子的陪伴下,也慢慢地长大了,但却根除不了虱子的困扰。后来才知道,那东西人人身上都有。历史传说,就连皇帝身上都有三个御虱,何况平民百姓。在我上高中以后,看了一本美国人斯诺写得书叫《西行漫记》,里面就写了主席捉虱子的故事。后来又读了陈毅元帅的名诗:"冷食充肠消永昼,禁声扪虱对山花"的诗句,才知道:虱子,人皆有之,还富有诗意。

童年16页至30页的主要内容(难忘的童年虱代)(6)

在九十年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才慢慢提高,卫生条件的改善,各种洗涤用品的运用,虱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现在,曾经让那几代人难以对付的虱子几乎绝迹了,这也许是人类走向文明的进步,也许还是生物灭绝的先兆………

唉,我怀念那种因虱子带来的亲情,也怀念那令人痒痒的年代……

童年16页至30页的主要内容(难忘的童年虱代)(7)

作者:刘胜亮(刘三根),察右前旗土贵镇。高中毕业当过兵,服役三年回农村。写点回忆忆往事,不忘过去家乡情。老家往事多点击,感谢读者一片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