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价格为啥低一些(碧桂园网上骂声一片)(1)

01

继上半年“优化”了15000人之后,近日,碧桂园又开始进行2020年新一轮的营销架构职能大调整。

之前被“优化”的员工们普遍反应:碧桂园的做法是坚决不承认裁员,下达了要么转岗要么辞职的通知。这种方式的巧妙之处在于:不用给一分钱的赔偿。

而新的营销架构职能调整,更是让碧桂园营销岗位的员工们人人自危。



去年是多处楼塌的丑闻,

今年是裁员优化的风波。

这一次,碧桂园终于从项目高周转,沦为了“人均效能”的高周转。

站在企业的角度,从当下不景气的楼市环境下,虽然能理解这种做法。但对于被优化的碧桂园员工们,天天熬夜加班卖命,就这样还突然“优化”掉,成为大企业的牺牲品,没有了收入的他们,谁又替他们委屈呢?

今天的讨论重点,并不在乎这些。

通过近两年的观察,我发现了关于碧桂园的一个奇怪的悖论——

虽然楼塌风波、裁员负面不断,但这并不影响碧桂园的销量。

在《2019年上半年品牌房企销售业绩排行榜》中,碧桂园依然稳居第一。刚过去的10月份,碧桂园权益销售568亿元,同比大涨40%——

居然卖的也很好。

这到底是为什么?

那么,到底哪些人在买碧桂园?又为什么在买碧桂园?

猫叔摘选了知乎有关的回答。和大家分享一下——三四线的朋友们,到底身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楼市环境下?

当然你也可以来谈谈,你家乡有碧桂园吗?名声如何?你会不会选择买碧桂园的楼盘?



02

*以下摘选自知乎部分

"我们呆在井底,你们同样不了解井底的世界!"

我去年买了碧桂园的房子。今年年底交房。

介绍背景,河北小县城,人口大几十万。经济还可以。在本省名列前茅。

为什么买碧桂园的房子?都说碧桂园的房子不好,但是你要知道,“好”这个字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碧桂园来之前,我们这的开发商基本都是本地土老板。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房产乱象,我们这都有。

两家开发商跑路的,房子烂尾,业主们天天上访拉条幅游行,七八年了,到现在也没解决了。业主们的血汗钱就这样打水漂了。

有建房不符合备案图纸导致十几年了房产证还下不来的(加盖层数或者绿化不达标)。

有刚交房老板坐牢了,导致后面暖气煤气房产证物业等等问题没办法解决的。

有黑物业把控小区装修物料不让别的地方的装修物料进场,还三天两头和业主打架的。

有因为各种原因推迟三年五年不能交房的。

有房屋开裂漏水等种种问题无人管的。

有跟买房时图纸不符的垃圾户型。

碧桂园来之前,压根就没有卖房的时候有预售证的开发商,全部都是违规销售,然而并没有人管。

以上说的情况,本地所有开发商都涉及到一条或多条。不要说维权,小县城就这么大,开发商你惹不起,你也没那么多精力跟他们耗。

三年前,碧桂园来了。

买碧桂园的房子,首先它是我们这第一个五证齐全的小区,很难想象吧。我们不用担心它延期交房,因为大家都知道高周转。

我们不用担心将来拿不到房产证。没听说过碧桂园房子出不了证的吧。我们这里其他小区因为各种原因出不了房产证的比比皆是。

我们不用担心黑心物业,碧桂园物业不好,有时候会不作为,但是比本地黑心黑势力物业强多了。

我们不用担心不能贷款。

碧桂园房子精装质量不好,但是它和我们这本地开发商的毛坯房卖一个价。

碧桂园房子主体质量不行偷工减料,本底开发商更肆无忌惮的偷工减料。

碧桂园的绿化甩本地开发商18条街。

碧桂园户型都很棒,南北通透,方方正正,没有垃圾户型。

你们所在的大城市,可能数碧桂园垃圾了。但是像我们这样的小县城,碧桂园确实可以在各方面把本地小开发商吊起来打。

我们待在井底,我们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你们在外面,同样不了解井底的世界!

因为没得选

因为没得选。

骂碧桂园的,大部分都觉得碧桂园已经是房地产开发商的下限了,这类人,大部分要么对房地产一无所知,要么养尊处优不问世事。

碧桂园在四五线城市和县城的布局冠绝全国,你问问那些住在县城的人,除了碧桂园还有什么可以选。除了碧桂园,只有本地那些听都没听过名字的开发商,你觉得是碧桂园靠谱些还是这些开发商靠谱些。

由于地价上涨 限购政策,导致房地产开放商利润在目前阶段(注意是目前阶段)相当有限,因此,所有房地产开发商(没有几乎)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偷工减料节约成本,所以你这两年都能看到一些顶级口碑的开发商比如万科融创等都在被维权。

因此目前房地产开发商没有好的,只是一个谁比谁更差的区别

而在县城,碧桂园再差还能差过本地那些没名字的开发商么?

销量就这么来的。

一个社会的撕裂很可能是从认识层面开始的。

拼多多能够上市,本身就说明了中国14亿人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多元化的市场,甚至是分层割裂的市场。知乎里的中国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一个更加庞大的市场被我们忽视了、藏匿起来了。但这才是中国更大的真相。一个社会的撕裂很可能是从认识层面开始的。

对买房人来说:不懂、不知道、不在乎。

有的房子不均匀沉降,法院都判了,修也没修好,但是依然有人去买。

有的房子开发商已经跑路好多年了,每年都说10月交房,但是依然有人去买。

有的房子物业把业主打进医院了,但是依然有人去买。

房价涨的时候,再大的事都不维权,房价一跌,什么绿化率不足、规划变更、附近有垃圾站、人车不分流、小区入口和图纸位置不一致就都成大事儿了。这些个问题,99%的业主都是在买了房之后才通过微信群知道房子有问题,买之前别说开发商口碑了,购房合同都没看过。

说到底,买的是房价,首先是买不买的问题,然后才是住不住的问题。不买房没有社会地位哦。

口碑要是那么有用处,现在的开发商的平均水准就不会这么低。不是一家两家的问题,基本上没一家好的。

对买房人来说:不懂、不知道、不在乎。

这是一个比烂的世界,哈哈

规模三巨头里,维权词条万科和恒大都超过500万条,碧桂园约480万。

很多同行都说,业内公认碧桂园房子不行。

这话是对的,同样不行的还有恒大、中梁,换成我本人,如果不是纯投资基本也不会买这些品牌的住宅。

我相信手机从业者都公认VIVO手机不如苹果、华为,汽车从业者都公认奇瑞不如雷克萨斯,餐饮从业者公认开封菜不如全聚德。

所以呢?VIVO、奇瑞、开封菜什么时候倒闭啊?

碧桂园最便宜,我觉得这个价钱买这样的房子没啥好骂的。

不逼碧桂园一把,你永远都不知道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底线在哪。

前几年报道说kfc的水比马桶里的水还脏,然后kfc退出中国了?速腾断轴,大众退出中国了?

碧桂园搞楼海战术,销售额高是肯定的。低成本低售价低利润,薄利多销也是美滋滋。

关于房屋品质的话,很多人不是那么看中这玩意的。人家都说了,买房最关键的是什么?“位置、位置和位置!”这里头可没有房屋品质的事儿。一般改善型的人才会关心这个,但碧桂园尽量避开改善型的,不就完事儿了。或者是买来出租,投资啥的,反正不自己住,房子你别塌了就行呗。

不逼碧桂园一把,你永远都不知道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底线在哪。

不过其实碧桂园也没那么夸张,比那种九线不入流的小开发商,还是强多了,看价格吧。

骂碧桂园的很大部分是上网冲浪的年轻人。

我家也买了碧桂园的房,但像我爸这样的40岁的男子,根本不会上知乎,微博,骂碧桂园的很大部分都是像我一样没有钱,没话语权,只能上网冲浪的年轻人,但可怕的是这群年轻人把网络世界看成了整个世界,很多事情老一辈人都不发声的,但他们是中国社会现在实际的掌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