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生长于岩壁或幽地草本植物,叶数枚可数,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中国文人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
写意兰画法常识
兰花画法:先将笔蘸清水,然后再蘸墨,墨从笔锋逐渐吸入至笔腹、笔根,由浓渐淡,这样画花瓣,从内向外,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自有深浅区别。行笔宜快捷、利落。花全放为五笔,未开、半开者可用二、三笔,花形向背恰似京戏中的“兰花指”。蕊点三笔,提顿略如山字,花多时可用二、三、四点穿插运用,以免雷同。
兰叶画法:用浓墨以草书之侧锋长撇法运之,从内向外,从外向央,从上向下,从下向上,一长一短一交叉。兰叶多倾斜,有风姿。叶宜攒根,长短交错,提顿疾徐,若断若续,有聚有散。叶间穿插宜自然形成大小不同之“凤眼”,忌匀、忌乱,忌成方块。画兰亦有用线勾者。“无法之法,乃为至法。”力追古人,师法造化,多读多作,久之自然逐渐提高。平时练字临碑帖,于画兰有辅助作用。
兰草构图需留意虚实聚散,主次有别,留白得宜。小幅几叶几花,或配以竹石,以空灵为好,切忌满塞。巨幅可数丛并生,这样留留意前后层次。山上、岩下、石畔之兰,或丛生,或侧生,或倒垂,应按地势写之。写意兰运笔灵活,章法空旷,乃为佳构。
写意兰画法示例
撇兰叶,悬肘悬腕自左向右撇去,如同写字,提顿应自然。前人有歌诀:一笔长、二笔短、三笔交凤眼。所谓凤眼即指叶间所留空白。
自左向右撇叶是逆向,一笔撇去,也可顺势回带,反复用笔,留意叶间穿插留白。兰叶自下向上者,可从下向上撇去,也可顺势从上向下拖加,这样用笔部位不同,墨色又有变化,如此反复视章法而定。
向右向左撇叶,随其自然均可出现断叶、折叶形态。用较挺健的笔提画较顺手。湿笔蘸墨,凡向右倾斜的叶子,一般先从左起笔,轻下笔,有顿有提向右上撇画,至叶尖端提笔;凡向左倾斜的叶子,可从右向左画,亦可从左向右撇去。叶有长短,穿插空间应形成凤眼,忌成方块。
线勾兰叶,宜做到穿插自然,长短留空。
兰花五瓣,画时调墨笔锋重,向上笔腹、笔根渐淡,这样一笔写去墨色自然有深浅。花有初放、待放、全放之不同。一般先画茎,而后添花,左右布置,一气呵成,不宜复笔。点蕊可用一、二、三、四笔点,避免雷同。
线勾兰花也应留意其正侧向背的不同形态,点蕊可参照墨兰画法,这样较概括,可使描绘逼真。
写兰顺序一般为:茎、花、叶。茎用淡墨画,花之用笔宜在笔锋略蘸浓墨,这样画墨色自然有深浅区别。叶用浓墨,左右穿插撇画。
定兰可用石头配景,视章法而定。
写兰也有露根者,画者有意夸张其根部,形成画境美。
兰草顺势垂叶、折叶示例。花头绿色的可点红蕊。
写两丛以上的兰,应有大小、远近、主次之分。水墨点根部,以起烘托作用。
两丛线勾兰示例。叶子用笔宜迅捷,处理好叶子的穿插与掩映关系。
三丛兰花组成章法,花头方向略作变化。
兰草与灵芝组成章法。画灵芝可用净笔净水调赭石、胭脂后,再蘸墨去完成。
兰草也可与菊花构成章法,应留意两者的呼应关系。
兰、竹组成章法。兰草为主,竹枝为辅,此为册页常用之法。兰草多用墨画,亦可用色画。
悬崖垂叶兰示例。用墨画石崖,用赭石画花,调色与墨同,点蕊用红色。下配墨竹一丛,竹叶用墨画且上扬。上下左右要有呼应,这样使画面具有野外趣味,意境开阔。
兰草与石鸟组成章法。如此画法,画面自然丰富,显得生机与灵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