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言

水浒英雄人物人人皆有绰号,大部分可以说是「闻绰号便知其人」,反应了水浒英雄人物的性格、特长和身份、外形。

比如:

但有一些梁山英雄的「怪绰号」,晦涩冷僻,难以理解。如梁山好汉之一:朱贵,其绰号为「旱地忽律」。

水浒朱贵外号(水浒拾遗朱贵绰号)(1)

我们知道,朱贵管理梁山的「酒店业」,以开酒店为幌子,杀人劫财,用「人肉」做成「包子」,冒充「黄牛肉」,可以说是物尽其用,颇有「生意头脑」。

同时,他也是梁山「克格勃」的头子,以酒店为据点,探听江湖消息,刺探军情,同时充当梁山的「中转补给站」。

那么,「旱地忽律」的「旱地」容易理解,那「忽律」是什么意思呢?「旱地忽律」的绰号与朱贵的性格、身份、特长有那些联系呢?


(二)「忽律」转音「忽雷」及其三个意义

查阅《汉语大词典》,收录有「忽律」之词条,意为「鳄鱼」,也称为「忽雷」:

水浒朱贵外号(水浒拾遗朱贵绰号)(2)

注1

但是,《汉语大词典》中的「忽雷」词条中,却给出了三个意思:

  1. 响雷
  2. 琵琶名
  3. 鳄鱼的别称

水浒朱贵外号(水浒拾遗朱贵绰号)(3)

注2

水浒朱贵外号(水浒拾遗朱贵绰号)(4)

图引自注3

根据北宋钱易所撰《南部新书》,「大、小忽雷」琵琶产生的过程作与唐代宰相韩滉有密切关系。

韩滉入蜀,发现一颗巨大的树,他用弓射树,树的枝丫坠地——「响震山谷,有金石之韵」。他就命令樵夫砍树,能工巧匠制成两把琵琶,大者名「大忽雷」,小者名「小忽雷」:

水浒朱贵外号(水浒拾遗朱贵绰号)(5)

注4

所以,「柯坠于下,响震山谷,有金石之韵」,应当是韩滉将他制造的琵琶命名「忽雷」的原因:忽忽如雷,声音穿透力强。

水浒朱贵外号(水浒拾遗朱贵绰号)(6)

注5

唐人一直有对琵琶声大如雷,浑厚有穿透力的审美追求,比如:史料记载五代时期冯道之子冯吉善弹琵琶,演奏琵琶时被周世宗柴荣赞为「绕殿雷」。

所以,「忽雷」琵琶的取名,与其材质、音声特质及其背后的时代音乐文化品位密切相关。【注6】


(三)「忽律」应为外来词,释为「鳄鱼」比较合理

综上考证可见,根据古代文献的记载,「忽雷」有三种意思:「响雷、忽雷琵琶」、「鳄鱼」。

「旱地忽律」中「忽律」转音为「忽雷」,解释为「响雷、乐器」都不合理,只有解释为「鳄鱼」比较合理。

其次,「响雷、忽雷琵琶」都是用的「雷」的本义,是不可能转音写作「忽律」的,「律、雷」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

「忽律」、「忽雷」从字面意义无法释读出「鳄鱼」的意义,因此,应该是一个音译外来词,「忽雷、忽律」的区别,应该就跟「奥巴马」和「欧巴马」一样。

百度百科说「忽律」是北宋时代的契丹语对鳄鱼的称呼:

水浒朱贵外号(水浒拾遗朱贵绰号)(7)

百度百科「旱地忽律」词条

但是,这种信口开河几乎没有任何文献予以证明,目前契丹文并没有完全破译。我是没有查阅到任何文献说「忽律」来自的「契丹文」。

令人想不通的是,在网络上包括知乎,「忽律是北宋契丹语」这个说法到处被引用。

水浒朱贵外号(水浒拾遗朱贵绰号)(8)

这个世界到处是「听风就是雨」的人,比如:我的文章下经常有人留言说「普通话」是「满语」,「粤语」如何的「上古中原雅音」。

我就想问他们:你懂满语吗?你能懂三千年的中原雅音吗?你如果不懂,你凭什么这么说?

其实很多人都是看了几篇错误百出的网络帖子就信以为真,其实只不过是人云亦云而已。网络时代,人人都是信息制造者,就会导致各种谣言和不靠谱的东西满天飞。

人不是全知全能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遵循一个原则:除非我明明白白知道它确实为真 ,否则绝不轻易相信。

这也就是哲学家笛卡尔在《谈谈方法》中给出思考原则之一。

水浒朱贵外号(水浒拾遗朱贵绰号)(9)


四、「忽律(忽雷)」应为南方百越土著语

《汉语大词典》的将「忽雷」释为「鳄鱼」的文献证据来自《太平广记》引唐代的《洽闻记》:

《太平广记·卷四六四》引唐郑常《洽闻记》:

扶南国出鳄鱼,大者二三丈,四足,似守宫状。常生吞人,扶南王令人捕此鱼,置于堑中,以罪人投之。若合死,鳄鱼乃食之;无罪者,嗅而不食。

鳄鱼别号忽雷,熊能制之。握其嘴至岸,裂擘食之。一名骨雷,秋化为虎,三爪,出南海思雷二州,临海英潘村多有之。

《洽闻记》的这个记载说明两点:

  • 第一,至少在唐代,就有将「鳄鱼」称为「忽雷」或者「骨雷」的叫法。
  • 第二,从《洽闻记》的记载的地名:「扶南国(今越南)」、「南海思、雷二州(今海南和贵州)」来看,称「鳄鱼」为「忽雷(古雷)」,似乎是唐代【安南都护府】一带的南方土著的叫法。

水浒朱贵外号(水浒拾遗朱贵绰号)(10)

唐代的【安南都护府】

明人邝露所撰的《赤雅》一书,是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风物的记叙、注疏、训诂,有明代《山海经》之称:

水浒朱贵外号(水浒拾遗朱贵绰号)(11)

《赤雅·卷下》有多达80多个词条,记载了很多南方「鸟兽虫蛇」之名,其中就有「忽雷」词条,释为「鳄鱼」,也记载南方少数民族的「鳄鱼断狱」,跟唐人《洽闻记》相同。

水浒朱贵外号(水浒拾遗朱贵绰号)(12)

因此,根据这两个证据,我猜测「忽律(忽雷)」应该是岭南百越土著对鳄鱼的叫法(百越是一个泛化的概念,指的中国古代南方的少数民族)。


五、结论

综上考证,我们可以给出结论:

第一,「旱地忽律」的「忽律」也即「鳄鱼」,在古籍文献中「忽律」也转音为「忽雷」,这样恰好恰好跟表示「唐代乐器」的「忽雷」、表示「大声迅猛的响雷」的「忽雷」同形。

这也即汉语的「同形异词」现象,比如:

  • 「新生——新的生命」,「新生——新来的学生」
  • 「生气——不愉快」,「生气——活力」

第二,朱贵绰号「旱地忽律」之所以强调「旱地」,说明「忽律」应该是「水生」,因为「狮子、老虎」根本无需强调「旱地」。

如上文所言,朱贵在梁山是搞「间谍情报」工作的,而且以「酒店掌柜」为幌子,杀人劫财的同时,还要「肉尽其用」,其特点是难以防备,且阴狠毒辣。

这个特性如同捕猎的鳄鱼一般,看似纹丝不动,实则暗藏杀机,让人防不胜防。

正如清人程穆衡的《水浒传注略》所言:

鳄鱼在水中其恶如是, 今在旱地, 其恶又当何?【注7】

鳄鱼常居水中,人在陆上,故称朱贵为「旱地忽律」,大致意思「陆地上的鳄鱼杀手」,形容朱贵是「勇猛阴险」。

其实,从《水浒·第二十三回》来看,水浒作者形容武松胆大,所使用的「对举」修辞手法,将「忽律、豹子、狮子」视为一类的猛兽:

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景阳冈上的猎户见到武松说:你那人吃了「忽律心、豹子胆、狮子腿」, 如何敢独自一个,昏黑将夜,又没器械,走过冈子来?不知你是人?是鬼?

所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一百回版本《水浒》将「忽律」写作从「㺀犭聿」,很明显是指一种猛兽:

水浒朱贵外号(水浒拾遗朱贵绰号)(13)

注8

第三,从唐代《洽闻记》和明代《赤雅》的记载来看,「忽雷(忽律)」应该是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对「鳄鱼」的称呼的汉化写法。

网络上很多文章说「忽雷(忽律)」来自宋代的契丹语,我暂时没有任何文献证据能支撑这种说法,其次,目前契丹语并没有完全破译。

另外,契丹人为游牧民族,一直居住在中国北方,应该是不大能见到鳄鱼的,古代交通闭塞,信息交流困难,如果说他们的语言中有表示「鳄鱼」的词汇,应该说不合常理的。

-----------------

参考文献:
  1. 罗竹凤,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Eds.). (1995). 汉语大词典. San lian shu dian (Xianggang) you xian gong si.卷7,页426
  2. 同注1,卷7,页429。
  3. 刘正国. (2016). “琵琶”乐器三考. (Doctoral dissertation, 上海师范大学).页35
  4. 陈岸汀. (0). “华化”与分型:汉唐琵琶的类型特征、演奏方式及其人文存在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页144
  5. 同注3,页34
  6. 同注4,页147
  7. 【国学导航】-水浒传注略,第十卷,词条77,旱地忽律
  8. 【明】施耐庵(1997),《水浒》(人民文学出版社),页2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