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没被历史承认为汉朝的皇帝#

对于中国人来说,最为熟悉的古代历史,莫过于三国历史了。毕竟,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力深入人心的缘故,三国故事在我国可谓妇孺皆知。不过,很多人对三国,其实存在一种误判:那就是认为三国是魏蜀吴三个国家并存,而且,刘备的国家,名字就叫蜀国。

甚至电视剧《三国演义》,蜀汉朝廷的军队打的旗帜,也是一个硕大的“蜀”字。

但其实,刘备的朝廷,正式的国号叫汉。而且刘备事实上也不认为自己是新王朝的开创者,而是东汉王朝的延续者。不过,几乎没有历史学者认为刘备是汉朝皇帝,蜀汉也没有取得和东汉一样的历史地位,这其中原因何在?

刘备是不是汉朝最后的皇帝(刘备为什么没有被视为汉朝皇帝)(1)

1、曹操:汉献帝的恩人还是仇人?

西元220年,东汉魏王曹丕胁迫汉献帝禅位给自己。对于此情此景,汉献帝并不陌生:毕竟,打从汉献帝当皇帝的那天开始,他就是傀儡皇帝。甚至如果没有曹操的话,汉献帝的生活还真没有保障。

起初汉灵帝驾崩后,东汉朝廷册立的皇帝是汉少帝。而且汉少帝也是诸侯承认大汉天子。直到董卓进入洛阳以后,才废黜汉少帝,改立汉献帝为新的皇帝。不过,天下诸侯在讨伐董卓的时候,口号之一就是要求董卓恢复汉少帝的皇位——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天下诸侯要求汉少帝复位,并且只承认汉少帝为正统,言外之意,便是认为汉献帝的皇位合法性并不被承认。

所以,少年时候的汉献帝,对董卓的态度是很纠结的:董卓当然只是利用自己,而天下诸侯,其实也未必容得下自己。而董卓被杀以后,东汉朝廷又经历了一番波折和动乱。在波折中,汉献帝和自己的群臣,一度过着食不果腹、朝不保夕的生活。如此狼狈的天子,尤其是在位期间处于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状态的天子,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很罕见的。

直到汉献帝遇到曹操以后,情况才发生变化:遇到曹操后,曹操在物质层面上,保障了汉献帝真正过上了名副其实的皇帝生活,并且在形式上给了汉献帝皇帝的尊严。最主要的是:曹操直接表示承认汉献帝是大汉朝的正牌皇帝。并且用曹操集团的实力作为背书,来保障汉献帝朝廷的权威性。在曹操的努力扶植下,天下诸侯开始默认汉献帝的皇位合法性。

所以对汉献帝来说:曹操算是他的恩人。但是曹操并没有让汉献帝真正掌握皇帝的权力,对汉献帝来说,曹操又算是自己的仇人。所以,汉献帝多次谋划铲除曹操,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而曹操为了证明自己没有篡位的想法,也没有和汉献帝计较这些事情。

2、曹丕建魏引发的纠结

曹操去世后,汉献帝认为自己苦尽甘来:毕竟曹操去世后,自己也该亲政了。不过曹丕并不这么想:曹丕继承曹操的势力以后,开始派人逼迫汉献帝禅位给曹丕。汉献帝有心想反抗,但此时的东汉朝廷,几乎都是曹家父子一手打造起来的,大臣们当然不能站在汉献帝立场上维护汉献帝的利益。更何况,曹家父子还有军队。汉献帝虽然不甘做亡国之君,但也只好在悲痛之余禅位给曹丕。

刘备是不是汉朝最后的皇帝(刘备为什么没有被视为汉朝皇帝)(2)

就这样,曹丕以“汉朝皇帝将皇位禅让给自己”的名义,登基做了皇帝,建立曹魏朝廷。

不过,此时的天下,巴蜀还在刘备手里,江东还在孙权手里。刘备和孙权虽然割据一方,但此前一直表示自己是汉献帝的诸侯。因此,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和汉献帝时代的这两个诸侯,关系变得紧张起来。曹丕知道:刘备肯定是不会承认自己的皇位合法性,更知道自己和刘备早晚有一战。反倒是孙权,让曹丕摸不透心思。

果然,刘备在曹丕称帝的第二年,以“汉献帝禅位是受胁迫,自己恢复汉朝朝廷”的名义,在成都登基,宣布自己是新的大汉天子。不过,此时刘备并没有考虑“光复”汉朝本有的中原地区,而是在登基不久,就发动对孙权的讨伐。

此时孙权为了应对蜀汉的讨伐,于是派人前往魏国,表示承认曹魏朝廷的合法性,同时希望得到曹魏的册封。孙权此举是为了稳住魏国。而曹丕也颇为慷慨,宣布册封孙权为大魏的吴王。换而言之,此时曹魏的合法性,得到了孙权的承认。

蜀汉对孙权的讨伐以失败而告终。在逃亡路上,刘备病死,刘禅继承了刘备的皇位,不过,蜀汉的大权掌握在诸葛亮手里。此时蜀汉经过对孙权战争的惨败,同时还处于魏国、孙权集团的敌视之下,局面空前危险。而曹魏打算直接统治东吴地区的想法,也让孙权和曹丕的矛盾激化。因此,诸葛亮主动向孙权抛出橄榄枝,蜀汉和东吴的结盟算是正式达成。

此时的孙权,身份比较尴尬:孙权此时依旧自称吴王,但不认为自己是大魏的吴王,而是认为自己是东汉的吴王——需要注意的是:此时东汉朝廷已经不存在了,但孙权依旧表明自己是东汉的吴王,至于蜀汉,孙权并不认为蜀汉是汉朝的延续。甚至孙权直接把刘备父子,视为蜀地的君主,而非汉朝的君主。

刘备是不是汉朝最后的皇帝(刘备为什么没有被视为汉朝皇帝)(3)

毕竟孙权精明,他知道:如果承认蜀汉是东汉的继承者,那自己岂不是刘禅的臣子?自己可没必要给自己找个主子。

3、蜀帝还是汉帝

西元229年,蜀汉朝廷陷入了一番争论。争论的原因就是:孙权做了多年的尴尬吴王以后,宣布称帝。在此之前,曹魏的开国皇帝曹丕已经去世。孙权熬死了刘备、曹丕后,成为了一位姗姗来迟的称帝者。

孙权登基的时候表明:汉朝灭亡三百多年了,现如今天下没有正牌皇帝,而自己蒙上天拣选,决定称帝。在孙权的表态中,他称帝的原因是汉朝已经不存在了。这一表态算是再次重申:孙权不认为刘备父子的朝廷,是汉朝朝廷。

所以孙权称帝的消息传到成都以后,引起蜀汉朝廷的争论:蜀汉朝廷里,有人认为不该承认孙权的帝号,甚至该把孙权和曹睿一样,视为乱臣贼子。最终诸葛亮力排众议:认为此时蜀汉应该务实,团结吴国,共同对抗强大的曹魏。为此,诸葛亮专门派人出使吴国,对孙权称帝表示祝贺。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亲政,蜀汉朝廷继续表示承认孙权的帝号。

可见,早在三国时代,不论是曹魏还是吴国,都不认为刘备父子的朝廷是真正的汉朝朝廷。蜀汉朝廷承认吴国的皇位合法性,也意味着默认了蜀汉不等于汉朝。所以后世的历史学者,也自然不会把刘备父子当成大汉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