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朝廷在京师开设妓院,并派专人管理。刘辰在《国初事迹》中记载:“太祖立富乐院于乾道桥……专令礼房吏王迪管领。并沿袭两宋的酒楼制度,于富乐院之外,又建有十六楼:南市、北市、醉仙、鹤鸣、轻烟、翠柳、淡粉、梅妍、鼓腹、讴歌、来宾、集贤、重译、乐民、石城、清江,专以处俏酒歌妓者。”

青楼在古代合法么(是明代社会烂掉的重要原因)(1)

“官妓的迅速扩大很快就诱导出整个社会的狎妓冶游风气。实际上,明初统治者采取了开放妓院、鼓励冶游的政治态度。”虽然明朝有“禁止文武官吏及舍人,只容商贾出入院内”的规定,如《椒园杂记》亦载“前代文武官,皆得用官妓。今狎妓宿娼有禁,至罢职不敛。”

但对官员招妓俏酒却没有禁止,官营妓院等级森严无法进入,“文武官吏”便出入等级较低的富乐院,由此,狎妓宿娼的风气就愈发盛行了。沈德符在《敝帚斋余谈》中记载:

“今上辛巴壬午间,聊城傅金沙光宅以文采风流,为政守洁廉,与吴士王百谷厚善,时过其斋中小饮。王因匿名蝎于曲室,酒酣出以荐枕,遂以为恒。王因是居间请托,橐为充牣。”

青楼在古代合法么(是明代社会烂掉的重要原因)(2)

由此可见明代官吏的狎妓风气已蔚然成风。明朝政府有关娼妓业的设置,对整个社会狎妓的风气产生了深远影响,政治的腐化败坏,影响到社会的其他阶层。

上位者大多耽于声色的享乐,荒淫无度,其他官吏更是留恋妓家,导致明代政治的混乱,文人们逐渐丧失对现实政治的热忱,或是受淫逸风气的影响,或是面临政治的迫害而选择避祸纵情。

最终,明朝的文人选择了声色欢愉作为自己纵欲的方式,他们既是狎妓风气的浸染者,也是狎妓风气的推波助澜者,明代中叶以后,娼妓业更为兴盛了。

青楼在古代合法么(是明代社会烂掉的重要原因)(3)

政府禁止官吏狎妓的规定虽未落到实处,但毕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官营妓院的发展,而民间的青楼妓馆不仅没有受到冲击,反而方兴未艾。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交通便利处出现了许多商业都市,上到富商巨贾,下到小生产者以及贩夫走卒各色人等,他们财力有余,成为了嫖妓狎娼的主力。

同时,原来等级森严只承应达官显贵的教坊也向社会全面开放,朝廷从中抽取税费,于此出现了官营妓馆与民间妓馆合流的趋势。

此外,明朝为了加强对教坊乐籍的管理,对娼妓的服饰有明文规定:“教坊司乐艺,青字顶巾,系红绿裕恕。乐妓,明角冠,皂措子,不许与民妻……教坊司妇人,不许戴冠,穿措子。乐人衣服,止用明绿、桃红、玉色、水、茶褐色。徘色长乐工,俱皂头巾,杂色绦。”

青楼在古代合法么(是明代社会烂掉的重要原因)(4)

由此可知,明代法律明文限制娼妓的服饰不能与一般妇女的相同,刘辰在其《国初事迹》中也有类似记载:“太祖立富乐院于乾道桥,男子令戴绿头巾,不许街道中走,止于道边左右行。或令作匠穿甲腰系红搭膊,足穿带毛猪皮靴,妓妇戴皂冠,身穿皂楷子,出入不许穿华丽衣服。”

从政府对于娼妓服饰的限制便可看出娼妓群体身份的卑微,各个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限制,连服饰都不能随意自由的搭配。

但到了明代中叶以后,奢靡之风蔓延,逾越礼制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随着嫖客对娼妓审美要求的提升,娼妓愈发重视梳妆打扮,其所用服饰也开始僭用,并影响到市井民众。

青楼在古代合法么(是明代社会烂掉的重要原因)(5)

此后,娼妓在服饰方面的选择越来越倾向于奢华,不再以朴素、淡雅为主,反而追求鲜华绮丽,巧样新裁,这种转变也影响到明代中后期的社会风气,她们以微贱的身份,赢得了世俗的艳羡与模仿,领导着都市其他女性服装的潮流,朝野上下,竞相追逐奇装异服。

明代中期以后,全国的娼妓事业以南京为盛,除此之外,各地的莺花亦为繁盛,如扬州“瘦马”、大同的“婆娘”,均为举世艳称。

运营/默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