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心养耳百听不厌(聽十目一心耳听为王)(1)

爸爸下班回家。

刚推开门,便看到自家的双胞胎儿子正在争抢一只桔子。

两个六岁的小男孩,谁也不肯让步,面红耳赤,怒视对方,容貌酷似,表情如出一辙,宛如镜中影像。

“看样子,家里的桔子又没存货了,贪吃的小子!”爸爸微微一笑,来到两个孩子跟前,接过桔子,走进厨房,抄起水果刀,干脆利落,将桔子一切为二,一手一半递给两个孩子:“这样不就好了吗?”

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两个孩子各分到半个桔子,争执解决了,矛盾也消失了,似乎各得其所,皆大欢喜。然而,生活就像一个爱好恶作剧的老顽童。剧情往往不会按照我们预想的套路进行。

哥哥分到桔子之后,吃掉桔肉,将桔皮顺手扔进了垃圾桶。而弟弟则刚好相反,他将桔肉剥出,仅留下桔皮,原来他争抢桔子,并非为了吃,而是需要用桔皮来烤蛋糕,陈皮(桔皮)是烤蛋糕时很常用的一种香料。

看到这里,我们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爸爸那一人一半看似公平的分配方案,其实浪费了整整一半的资源。原本,哥哥可以吃到整个桔子,而弟弟也可以获得一个完整的桔皮。

在这件小小的事情中,爸爸缺少的,只有两个字——倾听。

只要他能在做决定之前抽出短短一分钟时间,去倾听一下两个孩子各自的诉求,他就会很容易想到最适合的分配方案。

如果把两个孩子在争抢之前没有倾听对方的诉求归于年龄所限,那么爸爸的行为则完全是因为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或者说,在这件小事里,他忽略了倾听的重要性。

赏心养耳百听不厌(聽十目一心耳听为王)(2)

人有五官,两耳一口,耳朵的位置比嘴的位置要高,也许是大自然在告诉我们一个简单质朴的道理:听在言先。

我们很习惯于说,因为说可以让别人,让全世界听见自己的声音,我们生怕自己被忽略,被无视。

我们一方面在极力的发声,希望别人能听到自己的观点和诉求,另一方面,却不愿意去仔细倾听别人的声音,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小小的自私呢。

说话诚可贵,倾听价更高。

因为我们说话的时候,常常是在强化自己认知世界中的已有观点,并且带有半强迫的意愿,希望别人能够认可和屈从于自己的思想。而倾听也不同,它需要我们多一点点耐心,并且怀着一丝小小的谦卑,静静的去接收另一种观点和思想,这种观点和思想对于倾听者而言,也许是全新的,也许是和自己固有观念冲突的,这时,又需要我们付出一点点的宽容。

我也许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愿意听你说完。

如果所有人都只在说而不去听,那么说便失去了意义,变为了对空气发声。

听和说,就像白纸的两面,互相对立,却又互相依存。正如这世界的丑陋之于美丽、愚昧之于智慧。

史铁生曾经说过:这世上,从来都是愚昧衬托出了智慧,丑陋凸显出了美丽,这世上,从来都是平凡成就了伟大,众生度化了佛祖。

我想说,是倾听成就了说话。倾听有千钧之力,言论才有自由之光。

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听的繁体字“聽”,将其拆开,意即:十目一心,耳听为王。

愿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倾听这个世界上所有值得倾听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