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这首令人痛彻心扉、感同身受的诗句,出自李觏所作的《乡思》。中国传统文化里,自己的家乡是一辈子魂牵梦萦的存在,每一个人在家乡才能找到心灵的归处,落叶归根也是每个中国人的夙愿。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完成这样看似轻而易举的愿望,有些人客死异乡,空留绵绵无絶期的恨意,和浓浓的思乡之情,至死都无法安心。

可以看出来,家乡对于中国人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王琪,也像那些在外无法归家的异乡人一样,渡过了漫长的五十多个春秋。

这一切,来自一个误会,而这个误会,让中国老兵在印度滞留54年之久,森林中迷路误入印度,无奈之下只得在印度娶妻生子。

从印度回国的老兵王琪现在的情况 迷路误入印度遭滞留(1)

有志青年,志向远大

王琪,1937年在陕西省一个小村庄里出生,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一开始他叫王养院。在当时如此困苦的环境下,王家还有富余的钱供三个孩子读书上学,应该也算是小康之家了。

王琪一路读到了高中毕业,高中学历在那个年代也算是挺高的学历了。可是王琪还想百尺竿头更上一层,读完高中后在技术学校读了一年测绘专业。之后加上他强健的体魄,他还去过市体委打过一阵子篮球。

或许是经过了抗日战争的洗礼,亲历了新中国的伟大,王琪对祖国有着深深的眷恋,对军旅生涯有着向往,他一直就希望为国家尽一份自己的力量,这也为他之后加入军队埋下了伏笔。

从印度回国的老兵王琪现在的情况 迷路误入印度遭滞留(2)

王琪

在1960年那个大雪纷飞的冬日,他只身前去青海,期望成为一名军人。一年后他正式入伍,担当队伍中的工程测绘兵。同年,王琪的母亲因思念外出参军的孩子,特地去往青海探亲。双方都不知道,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和对方见面。

王琪所处的渡河连,是军队负责架桥的先锋队。于部队中,他不仅要管机械设备,还要负责勘测并为其它战士探寻前方道路。1963年,王琪随着部队在藏南达旺地区驻扎时,中印关系剑拔弩张,时不时出现战争,而他所辖部队正好便在边境的边缘地带。

讲道理,从专业角度来说,王琪本应认清调兵布阵时候的双方领域的形势。可没想到,他却居然在自己最擅长的工作上惨遭滑铁卢。

从印度回国的老兵王琪现在的情况 迷路误入印度遭滞留(3)

误入森林,困于他乡

按照王琪的话来说,他因为前期作战时高压的工作,导致身体极度疲劳,精神高度紧绷。当时中印战争已经接近尾声了,自己认为可以稍微喘一口气,便在12月31号向上级申请外出放松。

恰逢当时元旦,可以休息,临近日落,王琪漫步于丛林之中,这让他不禁放松了警惕,居然误闯了周边的原始森林。那时中印边界的森林人迹罕至,完全没有道路。而且一个人在都是树的情况下很容易找不着北,果然,最终他回不去了!

密林深处找不到回去的路也就算了,他还差点成为老虎和狼的盘中餐、腹中肉。幸而,他逃了出来,却没想到遇上另一场不幸。王琪曾经回想当时:“当天我离开军营散步之后迷了路,又倦又饿。一辆红十字会的车经过,我便上前请他们帮忙,不料他们把我送到印度军方去。”

那时中国和印度已经打完仗,王琪自然会认为:只要我向印度红十字会寻求帮助,说不定能够脱离当下的困境,甚至将我送回祖国。

从印度回国的老兵王琪现在的情况 迷路误入印度遭滞留(4)

坐在车上的时候,王琪看到了一辆中方红十字会的车,他当时想要打招呼,被当时在车上的人捂住了嘴巴。他就这样与祖国的人擦肩而过,而最令他觉得痛苦万分的是,车子行驶的方向不仅不是中国,目的地居然还是印度军方。

这一次错过,王琪与祖国竟分离了54年。而祖国在王琪失踪后,也曾经试图寻找他,可惜依然无法找到任何线索。

王琪刚在印军驻扎处落脚,就被迅速移交到了旁遮普邦内政厅。印度方认为王琪有着中国间谍的嫌疑,不停地审问拷打着王琪,王琪想要替自己申辩,却因为不懂印度语而百口莫辩。

而印方发现不管他们问王琪有关于中方的任何线索,王琪都给不出来。他们以为王琪“食古不化”,甚至还想趁机灌醉王琪,试图从他嘴里得到些信息。不说王琪什么都听不懂,他一沾酒便倒头就睡,醒来之后更是茫然不已。

最终印度军方在试了几次无果后,他们终于知道王琪是工程兵,估计没有办法知道更多的事情了。在这之后不久,印方政府终于也放弃了,只能送王琪去印度旁遮普邦监狱关押,可是出于安全的考量,还是将王琪关了有七年之久。

自此之后,王琪便展开了长长的囚禁生涯。这段时间,王琪不停地被送往不同的监狱,痛苦地渡过了每个异乡之日。

从印度回国的老兵王琪现在的情况 迷路误入印度遭滞留(5)

囚禁人生,艰难适应

在监狱之中,狱方并没有让王琪劳作,日日不过安排王琪三餐之后,去广场上无所事事、消磨时间。可是夜幕降临的时候,他们就会让王琪赶紧回去,当时的印监的条件并不好,牢房里没安装灯泡,整个室内都没有光线,王琪只有在广场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光明的存在。

从印度回国的老兵王琪现在的情况 迷路误入印度遭滞留(6)

哪怕是餐食方面,也不过是让王琪饿不死罢了。而且印度人是用手吃饭,王琪最初并不习惯,狱方还是讲道理的,为了让王琪成功过渡在异国他乡的生活,还给他了一个勺子,让他不至于那么窘迫。

从印度回国的老兵王琪现在的情况 迷路误入印度遭滞留(7)

为了更快适应,找到机会回家,王琪努力学习英语,如果遇到不知道怎么表达的,他就会用手势跟狱方的工作人员比划,慢慢地,他和监狱人员关系也变好了。之后王琪被释放,他们偶尔还联络对方,甚至为王琪之后在印度站稳脚步,做出了许多帮忙。

王琪其实并不是没有灰心丧气的时候,他无数次因为无法适应、失去自由而感到绝望,但又怀着能够回家的愿望而重新面对生活,在每个黑暗的夜晚,靠浓烈的思乡之情支撑着渡过了监狱生活。

从印度回国的老兵王琪现在的情况 迷路误入印度遭滞留(8)

重见天日,再造人生

苦苦捱过了七年,终于,1969年,当地法院觉得王琪实在没什么好关押了,军方最终下令将他释放,按《环球时报》报导所说,王琪在重见天日之后,印度政府曾经询问他之后的计划,王琪自然想要归国。印度政府口头上答应了王琪,过几天就会送他回家,可是没想到迎来了新的牢笼。

尽管王琪已经出狱,可是印军仍然担忧他的身份。为了安全着想,王琪被送到了中央邦蒂罗迪村。

从印度回国的老兵王琪现在的情况 迷路误入印度遭滞留(9)

这座村子说白了就是“流放”和“软禁“,它的周围十分荒芜,根本没有什么人来往;交通不便,出去的路被封死了,周围都是森林与湖泊,在这里的人都是其他国家的士兵,他们都被印方怀疑各种罪名。

此刻王琪悟了,这里和监狱里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没有高墙罢了。即使他们可以自由行走,却无法走去更广阔的地方,甚至回家。王琪向印方多次表达不满,提出了归国的请求,可是印方哪里会那么轻易放过他。甚至一些高层直白地跟他说,“你也许永远回不了家了”。

即便是这样困苦的情况下,王琪依然没有放弃过回国的希望,他努力地想要找到生活的动力。古语曾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果要回家,首先要能够活下去。

从印度回国的老兵王琪现在的情况 迷路误入印度遭滞留(10)

于是他先去找工作,终于在一家面包厂找到了适合他的劳务,这样他就不至于会饿死。随着他的努力,他甚至还攒到了钱,能够开一家小商铺做点买卖。

在印度的时间也许足够久了,王琪也学会了当地的语言,而且慢慢适应了这里的风土民俗。他和当地的人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可是因为他被印度警察排挤,被打断了一条腿。好在因为他素来与人交好,犯事的相关人员受到了惩罚,他也慢慢走向了上坡路。

从印度回国的老兵王琪现在的情况 迷路误入印度遭滞留(11)

可是在每一个深夜,王琪依然会感怀身世,无语凝噎,他的心依旧牵挂着祖国的家人。在印度站稳脚步的同时,他也不停地向印度的政府写信请求回国,但结果没有任何人给他回应

不过现实也还是眷顾王琪的,一个人美心善的印度女孩对王琪这个异乡人暗生情愫。这个女孩叫做苏西拉,父母双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她和王琪同病相怜,都是无法和家人团聚。

苏西拉的出现照亮了王琪黑暗的人生,身边的朋友都希望他们能够在今后的人生中互相扶持,多番帮助下促成他们喜结良缘。婚后,王琪和苏西拉育有四子。

即使异国他乡的王琪没有办法像其他人一样收获来自亲朋的祝福,但是妻子和孩子的陪伴让他觉得终于有了家的感觉。在家庭温暖之下,王琪的生活动力更加强烈,他对回家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从印度回国的老兵王琪现在的情况 迷路误入印度遭滞留(12)

可欺人太甚的是,即使和印度女孩结婚,王琪依然没有获得印方发放的任何的正式身份证明文件,无国籍,无身份,王琪的脚步也举步维艰,完全就是被排挤在外的存在。他通过各种方式想要让印度政府了解他的窘境,可是印方对他的请求置若罔闻,表现出兴趣缺缺的样子。

雪上加霜的是,他的长子在28岁时罹患重疾,为了挽救孩子的性命,他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却依然没有办法阻止死神带走长子。幸好,其余三个孩子生活顺遂,次子在做矿工,长女和次女都有着一份体面的工作,可以说上天并没有让王琪走到绝路。

从印度回国的老兵王琪现在的情况 迷路误入印度遭滞留(13)

不过丧子之痛也给了王琪一记警钟,他明白健康的身体才能够有回国的希望,所以自此之后,他更加积极锻炼身体,希望自己能够撑到回家的那天。

哪怕生活没有太大波折,足够平安,但王琪一天都没有忘记家乡。相处多年苏西拉自然明白王琪的心结所在,她也承诺过王琪在哪里,她就在哪里,永不分离。次子苏什拉在父亲的思乡之情的耳濡目染下,也对故国十分神往,想知道自己的老家有着怎样的文化底蕴。

从印度回国的老兵王琪现在的情况 迷路误入印度遭滞留(14)

终遇归期,亲人团聚

王琪的回国之梦在中国和印度关系回暖后有了转机。20世纪80年代,王琪终于收到了他期盼已久的家书,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也开始重视饱经风霜的王琪。在多方努力下,2002年,滞留在印度四十余年的王琪,终于能够和母亲通电话了,这可让王琪激动不已、夜不能寐

从印度回国的老兵王琪现在的情况 迷路误入印度遭滞留(15)

四十多年,可以抵得上一个人的半辈子了,对于王琪而言,这是期盼已久的夙愿,听到了阔别多年的母亲熟悉的乡音,王琪还是忍不住泪洒当场。令人叹息的是,他的母亲于2007年驾鹤西去。临终前,也没有能见到儿子回来。我国政府也慢慢地想方设法帮助王琪,助力他早日归国。

时间来到了两年后,2009年,王琪的侄子拿着旅游签证去印度与三叔重遇。见到亲人的那刻,王琪心里那团回国的火焰更加炽热。

从印度回国的老兵王琪现在的情况 迷路误入印度遭滞留(16)

到了2012年,王琪开始求助于中国驻印度使馆,使馆非常重视这件事情,想要帮助他。可惜岁月蹉跎,许多证明都已经随时间逝去,老人很难提供。

大使馆并不气馁,转而向他的亲属和相关部门核实。不过由于时间真的太长了,很多资料都缺失了,大使馆也没有办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复,甚至是确认王琪的身份。加上印方还是误以为他是间谍,这让他回国之路又多添了许多阻碍。

幸好现在是信息时代,技术发展为王琪身份的证明雪中送炭。之后我们数次和印方交谈沟通,表达了希望接王琪回国的要求。加上网络发展,2017年王琪的事情在媒体宣传之后,国内网友也力挺王琪,希望他早日归家。

从印度回国的老兵王琪现在的情况 迷路误入印度遭滞留(17)

命运终于完成了王琪的梦想,在多方的协助之下,王琪终于拿到了他的身份证明,他也拿到了属于他的中国护照。2017年2月11日中午11时38分,王琪从印度,坐上了回陕西的飞机,终于回到了家乡。

从印度回国的老兵王琪现在的情况 迷路误入印度遭滞留(18)

此时,他已经离开中国50多年了。这些年他一直说印度语,家乡话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和同胞的沟通也变得吃力,可他却并不认为自己就是印度人了,他的中国之心从未改变。

王琪回到故乡,乡亲们送上了他一束鲜花。在花香萦绕下,王琪再也无法按捺住内心狂喜的心情。回家的那天刚好又是正月十五,弟弟王顺这么久也没有忘记王琪最爱吃的食物,给他做了浇汤手擀面。王琪忍不住一口吃了七碗。

在中秋节那天王琪称:“我户口还没有在中国录起来。虽然我在这里很幸福,但是我一个老人独自在外面,我的孩子们都留在印度,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说完,他收拾好行李准备返程。

每次返程都需要两天一夜才能到达。在这两年里,王琪总是一个人往返,他似乎并不觉得自己的身体像八十多岁的老人。路上的时候,王琪老人还与记者聊到:“我每次回到中国就不想再回到印度了,那里的气候什么都不如这里。我想要将儿子带来,让他先在这里适应,学习中文。”

而今王琪终于得偿所愿,带着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了故乡,村里为让他尽快展开中国生活,还特意腾出了宅基地。

忘记了母语,可以从头学起;不会用筷子了,也可以重新练习。但是那份对家乡永恒的期盼,是永远不会变的。

从印度回国的老兵王琪现在的情况 迷路误入印度遭滞留(19)

结语:

家乡是人们心底最深处的思念,家人是一辈子的牵挂,无论身处何地,中国人始终都会牵挂着家乡,我们很难想象王琪老人在印度颠沛流离五十载是如何艰难度过的,不过好在结局是美好的。

也感谢祖国,感谢祖国没有忘记任何一位为祖国洒热血抛头颅的战士,没有忘记身在异国的人民。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兵,能够在国家政府的帮助之下落叶归根,回到自己熟悉的家乡。

参考文献:

《54年望乡:一个滞印老兵的真实回溯》 姚忆江 青年记者. 2018,(34) G212

《王琪,战友们欢迎你回来》 彭耀赵仕枢 老同志之友. 2017,(08) E263

《让老兵回家,以国家的名义!》 王言虎 济南日报地方级 E2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