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典故简短故事(别以为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典故只有开天辟地)(1)

相信很多人都在追这部剧,迷妹们已经中了深深的《鬼怪》毒。

其实呢?中国古代有很多神话传说,其中也有不少鬼怪的形象。和帅气的鬼怪大叔相比,这些鬼怪形象就有点恐怖啦(大过年的就不放图了,自行脑补)~

许多中国成语都来自于神话传说,另外,在先秦诸子以及后世的许多文学、哲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也创作出了大量的神话与传奇故事,逐渐演变成了成语,可以说,成语中的神话传说是一朵瑰丽的奇葩。

关于成语典故简短故事(别以为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典故只有开天辟地)(2)

别以为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典故只有开天辟地,其实多得让你想像不到!不信你往下看吶!

开天辟地

你以为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讲了吗?

【出处】三国·吴·徐整《三五历纪》:“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关于成语典故简短故事(别以为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典故只有开天辟地)(3)

开天辟地是成语,是讲盘古开天地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呢,这个事情从考古这个角度,就是画像石、画像砖,这个角度呢,汉朝就有。但是真正记载的文字是三国时候了,可是它仍然不妨碍它非常古老,因为也许过去都是作为一种口头传说流传下来的,到三国大家把它整理成一个有趣的故事了,一个创造世界的故事。传说盘古他老人家住在形似鸡蛋的“混沌”里呢,开始在这个里面成长,后来他可能觉得这个空间非常狭小了,妨碍他的成长了,然后他就把这个蛋壳给打破了。于是到处都是鸡蛋清、鸡蛋黄,鸡蛋清它是比较清的,它就上升了,上升为天;鸡蛋黄是比较重浊的,它就下降了,下降为地。但是当时这个天地可能刚刚开始分离,它的一个距离还很窄、很短,盘古就自己头顶着天脚踏着地,在生长的过程中,天一天往上长一尺,地一天往下降一尺,经过了一万八千年,这个天和地才彻底分开,分成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他开天辟地这个工作完成了之后他自己也累了,累了就老去了,就死去了。死去之后呢,他的这个四肢就幻化成山脉,他的血液幻化成河流,他的经络幻化成道路,他的呼吸幻化成风,他的声音幻化成雷,就是我们在自然界中看到的这一切,就由盘古这个人给定下来了。

关于成语典故简短故事(别以为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典故只有开天辟地)(4)

抟土造人

这个成语厉害了!

【出处】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牵、拉)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縆(绳)人也。”

关于成语典故简短故事(别以为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典故只有开天辟地)(5)

西方有上帝造人的说法,而我国古代有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女娲是抟土造人,她也是一个神,但是她也是用自己的形象来塑造一个人,但是她是一直在做,用土来做。她造了一个人又一个人,这里头并没有强调性别,比如说先造男人后造女人。这个故事就强调她一直在辛苦地造人、造人。但事实上呢,你这个形象要捏的很细腻,她这活儿干得也不可能很快。 后来她累了,累了怎么办呢?她就开始拿一根柳条蘸泥浆,然后就甩,甩出这些最后居然也成了人,就好比造人上流水线了,速度加快了。这样女娲干的就不是那种精细的手工活儿了,人就有了贵贱之分了。其实女娲造人的神话出现得比较晚,它是出现在东汉《风俗通义》里的。而东汉正好是中国等级社会形成的那个时候,之后不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是门阀制度的形成时期。在这样的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之下,不管说原来女娲造人这个神话是不是开始很早,但是至少这个时候说女娲造人把人分了等级,恐怕有这个时代的特征。所以杏坛君要告诉大家的是,那些你认为很久远的成语,其实出现的时间并不长。

西方神话中上帝造人没有贵贱之分,只讲有性别的区分,中国讲造人呢,是将开始就分成了贵人和贱民,但事实上西方后来的这个等级制度远比中国的要明显。为什么中国后来有科举制,科举制“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是我们用人发明创造的制度把这种先天可能存在的差异给弥补了。女娲造人不光是有捏的人,还有甩的人,最后都放一炉子里面烧,烧出来的成瓷器的就是瓷器,烧的不好就是陶器啊、残次品啊,这炉子就相当于科举制。 当然了,这一些甩出来的小人得先走到杏坛下接受教育,接受教育这个过程就是淬炼成形的过程。所以说,多接受教育、多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多收看《新杏坛》节目,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成语典故简短故事(别以为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典故只有开天辟地)(6)

夸父逐日

追什么不好,非要追太阳!

【出处】《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关于成语典故简短故事(别以为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典故只有开天辟地)(7)

“夸父逐日”这个成语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夸父这人吧属于闲得难受,干点什么不好,我们看看这段时间其他神话人物在干嘛?

女娲,造人、搞婚姻中介;

燧人氏,教百姓钻木取火--东方的普罗米修斯;

有巢氏,教百姓搭建树屋,躲避野兽袭击,改善人类居住环境;

神农氏,勇尝百草,拓展老百姓的菜篮子工程;

伏羲氏,根据河图画了八卦,创造了汉民族的一种文化理论体系,顺带为大韩民国设计了国旗;

后稷(jì),授稼--教百姓耕作田地种庄稼,开创了古代农业文明;

仓颉(jié),造字,教人民文化,造出文字,这个贡献太大了!仓颉造字、夜有鬼哭,说文字里隐含天机,鬼神都要哭泣......

而夸父呢?什么正经活儿不干,追太阳玩。最终死了,身体零部件化为各种山川湖泊

关于成语典故简短故事(别以为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典故只有开天辟地)(8)

精卫填海

这个故事有点悲惨!

【出处】《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纹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传说炎帝神农氏有个小女儿,名字叫女娃。有一天,女娃独自一个人离开家,来到东海边玩耍,没想到在此溺水身亡。她死后化作一只小鸟,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足爪。这只小鸟心中充满了怨恨,整日整夜地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人们便给她取名叫作“精卫”。精卫不甘心自己的死,她终日不停地在东海上空盘旋、啼叫,她既恨东海夺走了自己的生命,也担心再有其他人在东海里淹死,于是每天不停地从西山衔来一条条小树枝、一粒粒小石头扔进海里,想要把东海填平。

关于成语典故简短故事(别以为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典故只有开天辟地)(9)

人们同情精卫的不幸遭遇,也钦佩精卫不屈不挠的精神,把她叫作“誓鸟”“志鸟”“帝女雀”,还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叫作“精卫誓水处”。陶渊明的《读山海经》一诗中,也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的句子。“精卫填海”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故事很凄惨,教训也很深刻:学会游泳吧...

还是忍不住问一句:妹子你把海填了,海水去哪儿?

节目预告

其实源自神话传说中的成语还有很多,你比如愚公移山、斩蛇逐鹿、泥马渡江、结草衔环、南柯一梦等等,想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吗?敬请关注山东广播电视台少儿频道2月2日(正月初六)早6:15(首播),晚23:15(重播)播出的《新杏坛》“中国成语故事”节目系列之《大显神通》吧!

关于成语典故简短故事(别以为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典故只有开天辟地)(10)

关于成语典故简短故事(别以为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典故只有开天辟地)(11)

关于成语典故简短故事(别以为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典故只有开天辟地)(12)

今天是大年初六,

热热闹闹,是年初六的传统习俗。

它送走旧日贫穷困苦,

迎接新一年的美好,

它见证着中国人对生活的重视与认真。

春节假期即将结束,

明天开始正式上班,

踏上新一年的征途了吗?

感谢各位看官支持,个人账号请疯疯转发,公众账号转载请务必征得杏坛君同意!

不掺水的原创,把把都是汗~

关于成语典故简短故事(别以为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典故只有开天辟地)(13)

关于成语典故简短故事(别以为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典故只有开天辟地)(14)

关于成语典故简短故事(别以为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典故只有开天辟地)(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