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巅峰之作,刻画了几百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除了金陵十二钗等众多佳丽之外,有一些小人物同样大放异彩,令我们读后过目不忘,甚至成为生活中某类人物的代名词。

红楼梦刘姥姥在其中是什么身份(为什么说刘姥姥才是红楼梦中深藏不露的公关高手)(1)

今天我们讲讲其中一个很有趣很另类的小人物——刘姥姥。话说,提起刘姥姥,我们的眼前就出现一个村气十足的老妈妈,插了满头花朵,喝得酩酊大醉,层出不穷地闹笑话。

“刘姥姥进大观园”已经被人们习惯用来嘲讽那些在公众场合眼花缭乱,手足无措,丑态百出,洋相出尽的乡巴佬形象。

可为什么身份卑微、小家小户的刘姥姥竟能在荣国府三进三出,并获得大量的衣帛财物呢?这与刘姥姥貌似愚蠢,实则久经世故以及不经意所使用的公关技巧是分不开的。

刘姥姥两次进大观园,赚得钵满盆满:第一次二十两银子加一吊钱,第二次一百多两银子加一车子衣物杂什。可谓令人刮目相看。今天咱们就聊聊刘姥姥有哪些公关手腕值得学习!

公关技巧一:形象包装,毛遂自荐

咱们先来看看刘姥姥的身份:千里之外、芥豆之微的小小人家。

“其祖上曾做过小小的京官,昔年曾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为贪王家的势力,便连了宗,认作侄儿……如今其祖早故,只有一个儿子,名唤王成,因家业萧条,仍搬出城外原乡中住了。王成亦相继身故,有子小名狗儿,娶妻刘氏。”

这就是狗儿与荣国府的仅有的联系,而刘姥姥是狗儿的岳母,对荣国府而言,他们之间的联系又远了一层,而且常年没有往来,感情基础更是薄弱了。要凭着这一点点的联系,就去“打抽丰”,谈何容易?

红楼梦刘姥姥在其中是什么身份(为什么说刘姥姥才是红楼梦中深藏不露的公关高手)(2)

刘姥姥怎么办呢?幸亏“这刘姥姥乃是个久经世代的老寡妇”。她的社会人生经历使得她对社会有更敏锐的观察力,更懂得人情世故。且处处留心,善于观察,善于总结。

‘侯门深似海’公关人选恰当,是完成任务的前提。当时而言有三个人选:刘姥姥,狗儿,其妻。

首先说狗儿,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原话说:“你是个男人,有这样个嘴脸,自然是去不得”,狗儿名利心太重,顾头不顾尾,托祖上之福,吃喝惯了,这样的人要进入偌大的贾府出色地完成任务是不可能的;

其次是狗儿之妻,同样是第六回刘姥姥原话:“我姑娘年轻媳妇子,也难卖人卖脚的”,狗儿媳妇年轻,封建时代的女性一般是不抛头露面的,自然那也是下下人选。那么任务自然就落到刘姥姥自己的头上。

刘姥姥自己毛遂自荐有何过人的优势呢?显而意见,她是经过比较的,首先自己七十五岁,已是积古之年,一农村的老迈妇女,卖老脸自然是比媳妇容易些,其次年迈之人容易引起人同情,这点自然是天然的优势,是狗儿与妻子暂时比不上的。

红楼梦刘姥姥在其中是什么身份(为什么说刘姥姥才是红楼梦中深藏不露的公关高手)(3)

其三,更精心的一点是打算带上孙儿板儿一起,这效果就构成了公关成功的一个基点,板儿只有几岁,这一老一小在年龄上形成巨大的反差,别说是怜贫恤老爱斋敬僧的贾母和王夫人,就是普通老百姓也不免生出同情之心。

长安寄语:公关前要充分分析对方和自身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任选,准备好最佳道具,做完全准备。

公关技巧二:寻找中介,曲线救国

民间小调《十三亲》唱道:“你说亲戚亲,但亲戚也不亲,你有我富那才算亲。有朝一日过穷了,富家不登贫家的门。”

荣国府那么富有,前来登门拜访的人何其多也,谁会知道千里之外有一个叫做刘姥姥的,所以刘姥姥进荣国府,肯定需要别人引荐,她不可能顺顺利利直接见到最高负责人,那么中介是谁呢?

周瑞家的!周瑞家的何许人也?王夫人的陪房,常在大观园及王夫人、琏二奶奶处做事露面。处事较为圆滑、见风使舵,是贾宝玉口中典型的“鱼眼睛“形象,也算是荣国府有些体面的小管家之一。

红楼梦刘姥姥在其中是什么身份(为什么说刘姥姥才是红楼梦中深藏不露的公关高手)(4)

刘姥姥为何找她呢?一则,周瑞家的曾得过刘姥姥姑爷的帮助,二则这个人有些好面子,刘姥姥找她只要马屁拍得得体,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见到周瑞家的之后,刘姥姥也并没有直接说明来意,而是婉转地说“原是特来瞧瞧你,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便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刘姥姥与周大娘的对话正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兜圈子”技巧。

红楼梦刘姥姥在其中是什么身份(为什么说刘姥姥才是红楼梦中深藏不露的公关高手)(5)

刘姥姥与周瑞家的感情并不深厚,双方都比较谨慎,言语中稍有差错,都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于是刘姥姥把最主要的目的退为次要,而把来看周瑞家的放在首位。周瑞家的听到这些话,虽然明白刘姥姥的用意,但还是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

此外呢,周瑞家的也想显现一下自己的体面,于是帮刘姥姥引见王熙凤,并且不忘提醒刘姥姥:“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一般的模样,少说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她不过。回来你见了就知道了。只就一件,待下人未免太严了些”。

红楼梦刘姥姥在其中是什么身份(为什么说刘姥姥才是红楼梦中深藏不露的公关高手)(6)

这些话很重要,就是给刘姥姥打预防针,见了二奶奶说话一定要小心一点,千万不可唐突。

长安寄语:要打通关节,处理好与中间人或者媒介的关系,毕竟阎王好过,小鬼难缠。让中间人满意,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公关技巧三:巧妙奉承,善戴高帽

王熙凤能说会道,自然不必多言,在她面前想说一句漂亮话并不容易,然而刘姥姥还是不遗余力给王熙凤戴了高帽。

“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么,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

红楼梦刘姥姥在其中是什么身份(为什么说刘姥姥才是红楼梦中深藏不露的公关高手)(7)

寥寥数语让王熙凤倍觉有面子,所以赏了二十两银子加一吊钱。

“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可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罢。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天也晚了,也不虚留你们了。到家里该问好的,问个好儿罢。”

红楼梦刘姥姥在其中是什么身份(为什么说刘姥姥才是红楼梦中深藏不露的公关高手)(8)

第一次公关比较成功,吃了顿饱饭,得了许多银两。

当然,如果深入分析,也有些粗糙和不成熟,比如:“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的脸,欲待不说今日又为何而来?只得忍齿……”,这说明还是有些放不开,拘谨,脸皮薄些了。

比如俗语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也比我们腰粗!这些话在凤姐面前说确实是粗鄙了些,唬的周瑞家的直递眼色。

第二次进大观园,吸取了第一次说话的经验,刘姥姥显然圆滑了很多。

《红楼梦》第三十九回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见到了最高领导贾母,于是刘姥姥开始施展自己的公关技巧,文中写道:

红楼梦刘姥姥在其中是什么身份(为什么说刘姥姥才是红楼梦中深藏不露的公关高手)(9)

刘姥姥便知是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福了几福,口里说:“请老寿星安。”

可别小瞧这句“请老寿星安”!这是一句差异化奉承。为啥?像贾母这样身份地位的人享尽了荣华富贵,听腻了阿谀奉承,最希望得到的就是长寿安康。可身边的人怎么称呼她?王熙凤叫她“老祖宗”,大家叫她“老太太”,外边的和尚道士叫她“老佛爷”“老菩萨”,唯独这个农村来的老太太一句“老寿星”正中贾母下怀,她怎么会不高兴呢?

长安寄语:夸奖对方也要讲究策略,要注意研究对方的性格特点与所处环境,差异化称赞往往会取得非同凡响的效果。

公关技巧四:讲故事投其所好

贾母见惯了官场风云、朝廷大事,自然想听点新鲜的东西,刘姥姥投其所好讲了一个农村的故事,愣是让大家听得出了神。

“我们村庄上种地种菜,每年每日,春夏秋冬,风里雨里,那里有个坐着的空儿,天天都是在那地头子上作歇马凉亭,什么奇奇怪怪的事不见呢。就像去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我那日起的早,还没出房门,只听外头柴草响。我想着必定是有人偷柴草来了。我爬着窗眼儿一瞧,却不是我们村庄上的人。”

红楼梦刘姥姥在其中是什么身份(为什么说刘姥姥才是红楼梦中深藏不露的公关高手)(10)

贾母道:“必定是过路的客人们,冷了,见现成的柴,抽些烤火去,也是有的。”刘姥姥笑道:“也并不是客人,所以说来奇怪。老寿星当个什么人?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儿——”

第一个故事因为贾府南院马棚失火而停止,于是刘姥姥赶忙讲了第二个故事。

刘姥姥便又想了一篇话,说道:“我们庄子东边庄上有个老奶奶子,今年九十多岁了。他天天吃斋念佛,谁知就感动了观音菩萨,夜里来托梦,说:‘你这样虔心,原本你该绝后的,如今奏了玉皇,给你个孙子。'原来这老奶奶只有一个儿子,这儿子也只一个儿子,好容易养到十七八岁上死了,哭的什么似的。后来果然又养了一个,今年才十三四岁,生的雪团儿一般,聪明伶俐非常。可见这些神佛是有的。”

红楼梦刘姥姥在其中是什么身份(为什么说刘姥姥才是红楼梦中深藏不露的公关高手)(11)

这一段话不但合了贾母的心事,更合了喜欢吃斋念佛的王夫人的心事,可谓赢得满堂喝彩。

长安寄语:俗话说能够讲好一个故事就是最大的营销,我们如果能讲一个正中对方下怀的故事,收获的不单单是掌声,还有对方发自内心的欣赏与认可。

公关技巧五:礼尚往来,拉近距离。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扮演了一个仰面求人的角色,荣国府的人只是把她当一个乞丐一样打发走了。但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就不一样了。

她这一次来,带了一袋的野菜倭瓜,是来还情的。红楼梦第四十二回有一处,见到平儿:“早要来请姑奶奶的安,看姑娘来的,因为庄稼忙,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担粮食,瓜果菜蔬也丰富。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着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也吃腻了,也算是我们的穷心”。

红楼梦刘姥姥在其中是什么身份(为什么说刘姥姥才是红楼梦中深藏不露的公关高手)(12)

贾母也喜欢这些新鲜野意儿,贾府上上下下成天吃香喝辣也没什么滋味了,倒是对乡下这些无污染的瓜果疏菜很喜欢。

刘姥姥这几句话说的很有水平,不卑不亢,尽管刘姥姥是一片穷心,但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她不是以一个仰面求人的姿态去和他们交往,她虽然穷,但是她却可以以一个平等的身份去与他们交往。

红楼梦刘姥姥在其中是什么身份(为什么说刘姥姥才是红楼梦中深藏不露的公关高手)(13)

其次,刘姥姥带了野菜倭瓜来,正好符合了交际活动中双边互动的运动规律,尽管价值不大,但即使是地位显赫的荣国府,也不好拒绝刘姥姥的这份人情了。

刘姥姥这个举动和这几句话大大缩短了与荣国府的距离,并且她这种若无其事的道谢态度,也使荣国府里的人消除了警戒心理,从这一点看,刘姥姥果然是公关高手,也不怪乎她走的时候收获了满满一车的回报。

红楼梦刘姥姥在其中是什么身份(为什么说刘姥姥才是红楼梦中深藏不露的公关高手)(14)

长安寄语:求人办事切记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要过分卑微,最好做到不卑不亢,这样既能表达你的意思,又能获得对方的尊重。

公关技巧六:扮丑角,用幽默诙谐取悦别人,让别人消费自己。

刘姥姥自知身份卑微,想要借得钱来,必须要哄大家开心,于是她开始扮演起丑角,并且扮演的出神入化。

镜头一:

刘姥姥将少见多怪、自轻自贱的交际方式表现得淋漓尽致。荣国府是一个官位显赫的大户人家,刘姥姥在二进荣国府时,是处处惊叹,时时咂舌。她把大观园比作是画儿上才有的,甚至比画儿还要强上十倍;看到“省亲别墅”的牌匾就下跪,说是“玉皇宝殿”,跪下去就磕头。再如听到吃螃蟹花的银子的惊叹,听说茄鳌做法时的咂舌。

红楼梦刘姥姥在其中是什么身份(为什么说刘姥姥才是红楼梦中深藏不露的公关高手)(15)

她的一举一动无不露出乡下人的无知与愚昧,而这种所谓的物质与愚昧恰好满足了很多人的优越感和猎奇感心理。

镜头二:

大家进入大观园后,王熙凤为了逗乐贾母,使坏给刘姥姥头上插花,其实这是对一个积古老人极大的不尊重,此刻刘姥姥但凡表现一点点不悦之感都会很尴尬,可她不但欣然接受,且主动表演起来。

红楼梦刘姥姥在其中是什么身份(为什么说刘姥姥才是红楼梦中深藏不露的公关高手)(16)

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来,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的不住。刘姥姥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众人笑道:“你还不拔下来摔到他脸上呢,把你打扮的成了个老妖精了。”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

镜头三:

众人吃饭的时候,刘姥姥开始了第二次娱乐表演,用一句俏皮话逗乐了所有人。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征,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

红楼梦刘姥姥在其中是什么身份(为什么说刘姥姥才是红楼梦中深藏不露的公关高手)(17)

史湘云掌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姆,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

正如我们欣赏小品相声获得娱乐满足一样,刘姥姥此举满足了在场所有人娱乐消费的情绪需要。那些贾府里的小丫鬟们平日子受尽了主子们的气,今天大观园来了一个身份更加卑微,命运更加不幸的老太太,她们在感慨自己身世的同时也获得了心理安慰与满足。

因此,第二次进大观园,刘姥姥更加收获颇丰,一百多两银子外加一车子的东西。不只是贾母赏赐丰厚,各房均有赠予。刘姥姥虽是农村老太太,却是不折不扣的公关高手。

红楼梦刘姥姥在其中是什么身份(为什么说刘姥姥才是红楼梦中深藏不露的公关高手)(18)

我们习惯了仰视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其实内心更倾向于观赏小人物的成长。很多时候“审丑”更能带给我们巨大的精神鼓舞。“审丑”会获得一种同理心与同情心,一方面审示他们的悲惨命运,一方面不断反思自己,更加利于自己成长。

这也许是很多人喜欢周星驰电影的重要原因吧。因为星爷的电影讲述的多为底层小人物奋发的故事,与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有深深的心灵契合。

长安寄语:真正的智者绝不是那种时刻不肯屈服时刻桀骜不驯的人,而是能屈能伸,敢于自嘲。

于我而言,刘姥姥的公关技巧值得每一个职场人学习,刘姥姥是一个农村老妇,却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妇。她虽然没有读过书,却阅历非凡。她穷的是金钱,却不是智慧。所以,她能在荣国府中三进三出,收获颇多。

在现代公关活动中,我们可以摒弃她的一些自轻自贱、少见多怪的方式,学习她巧妙地自我包装,婉转的曲线策略,智慧地夸奖关心对方,以及随机应变,敢于自嘲,勇于打破常规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