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二战装备的轻武器(二战主要参战国轻武器)(1)

DSHK德什卡12.7毫米机枪原本是苏联研发应用的高射防空机枪,在二战中苏军就将其应用于平射

在二战苏军轻武器体系中还有两款特殊的武器,就是DSHK德什卡12.7毫米高射机枪和ZPU系列14.5毫米高射机枪。严格意义来讲,这两款机枪根本算不上步兵轻武器,ZPU系列14.5毫米高射机枪初期版本,也就是四联装ZPU4的重量甚至超过2吨,这两种机枪的设计目的也是为了防空。实际上ZPU系列14.5毫米高射机枪甚至都没有出现在二战战场,该系列机枪直到二战结束才研发成功。但是,鉴于DSHK德什卡12.7毫米高射机枪在二战中和二战后的发展,以及ZPU系列14.5毫米高射机枪在二战后的应用发展,这两款诞生自二战时期的轻武器还是值得介绍一下的。

DSHK德什卡12.7毫米高射机枪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为了低空防御的需要,前苏联就开始研发第一款大口径机枪,当时的称谓是大口径防空机枪。1925年,苏联参照德国德莱赛机枪技术研发成功苏联第一款大口径防空机枪。只是,在试用中苏联发现,这款枪的自动机并不可靠,射速也达不到要求。受此影响,苏联这一款最早的大口径机枪就迅速被淘汰,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苏联才研发成熟新的大口径防空机枪。

苏联二战装备的轻武器(二战主要参战国轻武器)(2)

二战后苏联的好学生更是将12.7毫米机枪的平射功能发挥到极致

1930年,在经历了第一次不成功的大口径防空机枪研制之后,苏联再次推出新的大口径机枪。苏联著名的轻武器设计师捷格加廖夫研发出一款12.7毫米口径防空机枪,该枪被苏军命名为DK机枪,也就是捷格加廖夫大口径机枪的缩写。该枪使用12.7*108毫米大口径枪弹,以及导气式工作原理设计,整体性能还算不错。只是,由于初期的DK机枪设计采用弹鼓式供弹,每个弹鼓只有30发弹药,火力持续性和弹鼓重量明显不如人意,射速也很让人不满。

直到1938年,苏联另一位著名的武器设计师为DK机枪设计弹鼓式弹链供弹机构以后,DK12.7毫米防空机枪才正式成熟。这款最新的改进型DK机枪被命名为DSHK38德什卡大口径机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爆发前,苏军已经生产列装了2000挺DSHK38德什卡大口径机枪,到二战结束前的1944年1月份,苏军已经拥有超过8000挺DSHK38德什卡大口径机枪。该枪最初的用途是对抗德国空军的强项低空战术空袭,但是,根据英国人使用大口径机枪防空的经验来看,这种应用思路效果很可能不会太好。

苏联二战装备的轻武器(二战主要参战国轻武器)(3)

14.5*114毫米弹药是苏联在二战前研发成功的独特口径弹药,目前使用这种口径弹药的国家并不多,这种弹药在二战苏军中主要用于反坦克枪。

而真正让DSHK38德什卡大口径机枪发挥价值的场所则是地面战场,据称为了对抗德军的攻势,在二战中苏军就开始使用DSHK38德什卡大口径机枪平射,而这样的思路借助12.7*108毫米弹药的巨大威力,在地面战场自然是无往而不利。而且,借助苏联索科洛夫轮式枪架的应用,和该枪架结合的DSHK38德什卡大口径机枪自然也不需要担心枪口跳动带来的精度问题。众所周知,12.7毫米机枪受较大动能作用,射击时枪口的跳动幅度都非常大,这样的性能使得这种口径机枪在很多时候都只能固定使用,比如车载或者阵地防御,而苏军索科洛夫轮式枪架则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前文关于苏军SG43郭留诺夫重机枪的介绍中就曾提到,苏军索科洛夫轮式枪架的重量达到26.6千克,这个重量指标完全可以压制12.7毫米机枪射击时的弹跳。而借助索科洛夫轮式枪架,DSHK38德什卡大口径机枪在进行战场机动平射方面,也非常合适。而由此就可以看出,苏军在二战中用DSHK38德什卡大口径机枪平射也是很实际的操作。实际上,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东亚局部战争中,出口之后的DSHK系列德什卡大口径机枪也同样被大范围应用于平射作业。

苏联二战装备的轻武器(二战主要参战国轻武器)(4)

苏联14.5毫米口径防空机枪直到二战之后才研发成功

苏联14.5毫米口径防空机枪直到二战之后才研发成功,分为四枪管版ZPU4、两枪管版ZPU2和单枪管版ZPU1,中国仿制对应型号为56式、58式和75式14.5毫米高射机枪,该机枪对付地面目标有奇效。

而且,借助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对苏制DSHK系列德什卡大口径机枪的使用操作经验,前苏联最好的学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也研发成功自己的12.7毫米口径机枪。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前苏联这个最好的学生在其后更是将12.7毫米机枪的平射性能发挥到极致,甚至研发出专一平射用途的重机枪版。而借助这些研究和应用的改进,在一些国家,12.7毫米机枪,尤其是轻量化12.7毫米机枪已经成为步兵主力轻武器。二战苏军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在几十年后被自己最好的学生完成。

ZPU系列14.5毫米高射机枪

和DSHK38德什卡大口径高射机枪在地面战场被广泛应用相比,苏联ZPU系列14.5毫米高射机枪的步兵应用思路发展更加离奇。前苏联ZPU系列14.5毫米高射机枪是典型的弹药带动枪械研发的例证,该口径弹药为前苏联独创,至今为止也只有少数几个传统的苏系装备使用国在使用这种口径弹药和枪械。前苏联的14.5毫米口径弹药是一种14.5*114毫米设计,是前苏联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期研发定型的一种独特口径弹药。

苏联二战装备的轻武器(二战主要参战国轻武器)(5)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局部冲突之后中国研发成功02式14.5毫米机枪

受14.5*114毫米弹药较大的动能影响,苏军在二战中对该弹药的使用主要是反坦克,实际上12.7毫米弹药设计也有反坦克装甲型号,苏军在二战中列装有14.5*114毫米口径的反坦克步枪。至于防空作战,这种弹药的性能自然也是非常不错的,二战苏军也确实希望研发这种口径弹药的防空版本。但是,随着战争的持续,尤其是苏联空军和坦克部队的崛起,防空作战的需求紧迫性也开始降低,14.5*114毫米口径防空机枪的研发也开始放缓。直到二战结束之后,面对西方强大的战略战役轰炸能力,苏联才再次重视起这种防空机枪的研发。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苏联研发成功ZPU系列14.5毫米高射机枪,分为四联装版本、二联装版本和单管版本。但是,在此时,苏军对该型机枪的使用还是防空,实际上,该系列机枪技术发展的继任者中国在最初也同样赋予了该口径机枪防空的任务。

苏联二战装备的轻武器(二战主要参战国轻武器)(6)

02式14.5毫米机枪一个9人步兵班就可以携带

但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局部战争后,中国的14.5毫米机枪应用思路开始转变。借助14.5毫米弹药的巨大威力,中国在当时的战争中迅速意识到该型机枪的价值,并将其应用于地面作战。而在地面作战中,14.5*114毫米弹药和机枪也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威力,这种弹药的初速超过1400米/秒,在1000米距离甚至可以以50度角打穿20毫米厚均质钢板,实际上在中东战场,14.5毫米弹药就曾创造过打穿美军新式履带装甲车的案例。在打击碉堡建筑方面,该型弹药也有奇效。只是,在苏联ZPU系列14.5毫米高射机枪技术基础上发展的中国版14.5毫米机枪、也同样受制于重量的问题,该机枪的四联版重量超过2吨,单管版也达到140千克,很难在地面战场应用,在其后,中国就开始迅速解决这个问题。

苏联二战装备的轻武器(二战主要参战国轻武器)(7)

伊拉克战争后,伊拉克看中并进口了国产02式14.5毫米机枪

在对抗IS的战争中发挥巨大作用,伊拉克版02式和我军自用型02式最大的区别是重量,伊拉克版02式受成本控制影响没有采用我军自用02式的大范围钛合金使用设计,重量也较大。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中国开始研发新的14.5毫米机枪,也就是我军现役的02式14.5毫米机枪。该机枪设计非常巧妙,大量使用钛合金材料降低重量,02式的重量已经降低到73千克。而且,我国还为该枪研发了一款钨芯脱壳穿甲燃烧弹,该枪的使用性能再次提升。本世纪初伊拉克军队重建时就相中了中国的02式14.5毫米机枪,在对抗IS的地面战斗中,该枪发挥巨大作用。只是由于伊拉克当时的经济实力问题,伊拉克版02式并未和我军自用的02式一样采用钛合金,为降低成本采用了钢制材料,重量指标有所下降,但性能不减。

而借助12.7毫米机枪和14.5毫米机枪的后续发展,这两款诞生于二战苏联的防空机枪也开始成为地面作战的火力支援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