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雁馍”是阜阳及皖北地区家喻户晓的美食,不同于般美食的是它有自己的象征意义。就是女儿出嫁后,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直到清明前要送给父母的一件礼物。所这段日子,是父母一年当中最有期盼的时光之一。

在阜阳,“老雁馍”也称花馍,用特制优质面粉制成。制作精巧,造型美观,色彩艳丽,栩栩如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显著的民俗特色。

二月二送老雁(张杰二月二送雁馍)(1)

那么,阜阳“二月二,送老雁馍”的习俗由来从何而来呢。旧传,每年二月二前,正逢大雁过境停歇,大雁敏锐机警,一有风吹草动即惊人长空,其凄厉的鸣声在河滩、旷野久久回荡,让人产生一种不祥之感。农历二月二恰为传统的“青龙节”,俗称“龙抬头”,皖北一带的老百姓认为,该天是老龙王升天的日子,老人也会随之升天(去世之意);并且,老百姓还认为:老人升天是其灵魂被大雁叫声带入云天导致的结果。

另据有关文献记载:“民国二十七年(1938)后,沿涡河、颍河黄泛较重的地区,二月二初常有群雁起落。太和一带谣传:‘五更闻雁叫,老人遭劫数。’于是这个风俗很快传到颍河两岸,每逢二月二,出嫁的女儿就给长辈送雁馍,以消灾避祸。以上这两种流传于皖北的“老雁馍”习俗去除迷信色彩之外,都源发于“孝亲敬老”这一情感基点。

二月二送老雁(张杰二月二送雁馍)(2)

有学者认为“老雁馍”是皖北特定生态环境下大雁物象与麦作文化的巧妙结合,是已婚女性达孝心的载体。大雁为定期迁徙的候鸟,喜欢栖息于旷野、沼泽、湖泊、河畔、滩涂、麦田,特别是水生植物丛生的水边。皖北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水源丰沛、湖泊相连,水生植物尤其茂盛,是大雁南北迁徙最佳的停栖地之一。

查阅据阜阳地区志,发现阜阳对大雁迁徙过境也有详细记述:“春分时节:鸿雁归去.紫燕飞来,斑鸠安家.香椿萌芽.红芋育秧。秋分时节:荞麦开花,黄豆入仓.鸿雁南来。”由此可见,大雁是皖北习见习知的候鸟。

二月二送老雁(张杰二月二送雁馍)(3)

阜阳有一句俗语道:嫁出门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传统农业社会里,已嫁的女性被视为泼出的水,她们事事都要以婆家为重,不到逢年过节,难得有机会回娘家一聚。大雁木落南翔、冰泮北徂、年复一年、往返有期、不忘故地,大雁的这种生物属性常常激起皖北已婚女性的比附、联想。她们以雁自喻,寄情于雁,由此催生出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老雁馍”民俗。开春之际,她们希望能够像大雁一样回到故园,同父母团聚,这成为“老雁馍”民俗产生、滞留、传承的情感心理基础。总之,在物质相对匮乏的皖北传统农耕社会里,“老雁馍”倾注了阜阳已婚女性眷恋故地、孝敬父母炽热而纯朴的隋感。

二月二送老雁(张杰二月二送雁馍)(4)

另外,在物质相对匮乏的皖北传统农耕社会里,“老雁馍”还是已婚女性彰显孝心的物质载体。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和首要精神。早在先秦时代,中华文化就呈现出强烈的孝亲情结。《诗经•小雅•蓼莪》中有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曾谈到:中国文化从某一意义上来看,可谓为孝的文化。谈中国文化而忽视孝,即非于中国文化深有所知。孝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其逻辑起点与情感基点源于事亲。

二月二送老雁(张杰二月二送雁馍)(5)

二月二送老雁(张杰二月二送雁馍)(6)

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物质尚不充裕的传统农耕社会里,对一般百姓来说,毋庸置疑,养父母身心,尤其是物质上的孝养是血亲关系中最根本的义务。

阜阳地处中原,深受儒家孝文化濡染。加之皖北自古以农耕为主,传统农业生产与生活有赖于老人的经验引领,所以,尊老尚齿之风颇为浓厚。即使是女性也恪守孝道,勤于纺织,赡养公婆。在阜阳,提及青云街,很多老阜阳人都很熟悉,这条街曾是阜城历史上有名的“双孝子街”。据《阜阳县志》记载,清咸丰六年,居民李复本为母亲操办丧事时,忽然巷内失火,但母亲的棺材还在屋内,李复本哭喊着和妻子一起把衣服弄湿,趴在母亲棺材上痛哭。也许苍天有灵,大火熄灭后,母亲棺材不仅保全了下来,李复本夫妻也奇迹生还,“湿衣护母”的故事流传于颍州大街小巷。清朝的时候,阜阳玉石街住了一家姓杨的,杨姓之子娶了本城一位女子,夫妻俩举案齐眉,感情很好,并生有一子。大约一年后,杨家这位儿子因病去世。在那个时候,平民百姓特别是女子碰到这种情况再婚再嫁也属寻常,杨家公婆为此也劝媳妇“再走一步”。这位媳妇看到孩子尚幼,而且公婆年纪又大,乏人照料,发誓不再改嫁。于是悉心拉址孩子,尽心照料公婆,使小孩长大成人,把公婆养老送终,自己也终老其家。类似这样的孝道故事在阜阳不胜枚举,“老雁馍”即为阜阳孝道之风的衍生物。

二月二送老雁(张杰二月二送雁馍)(7)

“老雁馍”作为阜阳地区一种活态的民俗文化,既有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也有对中华文化大传统的接纳。从阜阳“老雁馍”的文化蕴涵来看,“二月二,送雁馍”的习俗表达了敬老孝亲为核心内涵和情感旨归。

二月二送老雁(张杰二月二送雁馍)(8)

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这个字已经烙刻在我们生命里,指导着我们的言行。我国是一个具有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悠久历史的文明之邦,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的今天,更需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阜阳是一个农业大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广大农村地区主要的养老模式依然是家庭内养老。所以,颇具与孝道与感恩文化内涵的阜阳“老雁馍”是当前社会呼唤孝养的精神生长点之一,应该大力弘扬,让孝心传递让,让爱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