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大同中学高三化学教师梁晟斌在课堂与学生互动。(资料照片,受访者供图)
“如何用化学知识来解释中药治疗新冠肺炎?”“消毒液买不到,可以自制吗?”……在过去一个多月中,00后的聚集地bilibili网站(以下简称“B站”)上,主播“迪布”红了,他的化学课上,人气过万是常事。“迪布”就是大同中学高三化学教师梁晟斌。每次他上化学课,只要他在讲,弹幕就是一片“沉默”,只要停下来,各种赞就在弹幕上出现。因为他的化学课上,每个人能学到的不仅是化学知识,还有如何用化学知识改变生活。
80后化学教师寒假直播10场抗疫科普知识
2月28日晚上8时,B站“迪布的直播间”被一位胖胖的化学老师“燃炸了”。
“迪布”是梁晟斌在B站上的名字,只见他戴着口罩,开口跟屏幕那头的00后聊一聊如何正确佩戴口罩。曾参与过企业研发的他家里囤了各式口罩——从最普通的棉纱口罩、明星常戴的彩色口罩,到医用口罩、N95口罩,再到最专业的防毒面具,梁晟斌“现身说法”地对四大类口罩逐个“点评”。
“有些学生喜欢戴明星们常戴的彩色口罩,其实它的原材料是普通的聚氨酯。防病毒效果差,大家最近出门不要戴这种……”直播过程中,也有学生拿出非常专业的防毒面具,梁晟斌摆摆手:“防毒面具?过了!过了!按照现在病患占人口的比例,以及你所处的开阔空间,病毒浓度根本达不到需要防毒面具的标准,千万别浪费,戴出去还会引起恐慌。”随后,他一转身就写出一串数字,关于不同类型病毒的飞沫载体差异以及传播规律。
一瞬间,满屏弹幕飘过,这堂化学课吸引了2900人同时在线观看,人气值过万。
化学课为啥直播口罩的知识?梁晟斌有自己的思考:疫情暴发之初,网络上的海量信息真假难辨。细心的梁晟斌在学生们的QQ空间发现,不少学生都有焦虑的负面情绪。何不用化学知识为孩子们解疑释惑?于是寒假里,梁晟斌利用业余时间,在B站上开出了近十场与抗疫相关的科普化学课。
“为什么我们现在还不能出门?”“红外线测温仪到底准不准,热成像原理是什么?”“消毒液买不到可以自制吗?”……每天直播虽然只有两个半小时,但他把其余时间全部用来查阅资料,准备直播内容,他用概率、化学原理等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地科普新冠肺炎的小知识。
爱漫画和玩具的80后,和00后更有共同语言
其实,梁晟斌在B站上的直播经验已超过三年。2012年,梁晟斌从华东师范大学高分子化学专业硕士毕业,成为大同中学的一名化学教师。讲台之外的时间里,这位80后教师与00后有着大致相同的爱好:“没事看看动漫,喜欢收藏各类玩具。”也正因此,梁晟斌与00后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准备一堂在线课程,比传统线下备课更花心力。“传统课堂听众只有学生,即使一个知识点讲错了,下节课还能弥补。而在线直播课,观众有学生和家长,还有同行,甚至还有专家,一个知识点讲错了就会掉粉,容错率很低。”每次直播课前,梁晟斌会给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和没有学懂的知识点。根据这些问题,他每次备课都得做七八十页PPT,“虽然辛苦,但是在线上课时,能够得到所有学生的即时反应,非常开心!”
在线教学的经历,让梁晟斌积累了不少教学的秘诀。他发现,高中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有曲线规律。“上课时先讲一讲课内知识,看到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就讲一讲抗疫科普,然后再讲作业题……”直播中,梁晟斌还设计了“彩蛋”环节,邀请同学们参与抽奖,“奖池”里还有“开学检查作业”之类的“奖项”。
在这样的课堂上,梁晟斌发现,在线学习即便没有老师的叮嘱,学生没有一个迟交作业,“这在传统课堂都是难得一见的”。
化学课的意义不在于熟记反应式,而是让生活更美好
大同中学高三学生项重远是梁晟斌的“铁杆粉丝”,从高一寒假他就开始看梁晟斌的直播课,至今已是第三年,“梁老师总会把枯燥的化学知识融合到生活实践中,而且他开朗幽默,非常愿意和我们互动。”
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梁晟斌的化学课喜欢跟学生“扯一扯”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讲到氢氧化钠时,梁晟斌会拿一块猪油和生活用碱,在课堂上为学生制作肥皂。
他说,化学是一门很抽象的科目,学生们普遍感觉“化学在生活之外”。所以,他总是绞尽脑汁想些稀奇古怪的方法,让学生学化学时有摸得到的直观感受。
高二的一堂化学课,讲的是钢铁的腐蚀和防护。00后们连铁锈都很少见过,如何让他们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梁晟斌索性直接将一辆自行车推到了教室里,让学生观察车身锈蚀的情况,还以此给出研究课题——通过化学方法避免共享单车被腐蚀,减少报废率。他鼓励学生去摸一摸家里的排油烟机和燃气热水器都是什么材质,并分别观察他们失去表面油漆涂层的保护后是否会浮现斑斑锈迹。
梁晟斌说:“化学课的意义并不在于让学生背下反应式,而是了解生活现象中蕴含的化学原理,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