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俗称灯影戏,民间称为“牛皮灯影子”,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清代初期,皮影戏就传入民乐,民乐皮影的萌生发展与陕西道情皮影和环县道情皮影的历史同步,但表现内容方式均有不同。皮影戏行装简单,用人较少,道具携带方便,表现诙谐,整个表演过程中吹、拉、弹、唱共用5~7人。
各类皮影人物及演出场景道具有幕布(俗称灯帐子)和板胡、二胡、鼓、锣、唢呐等乐器。皮影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人物造型、唱腔、情节处理等方面,都以农民的质朴生活态度和古代神话传说为基础,其腔调简单、唱腔粗犷、气势豪放、慷慨悲壮,已成为张掖地域文化的象征之一。2008年6月被列为省级非遗项目。
来源:张掖市文化馆 数字部
编辑:陆泊涵
审核:屈正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