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春城讯老昆明人对饵块情有独钟,年节时常被抢购一空,或炒或煮或烧都让人垂涎三尺、回味悠长。民间有俗语:“云南十八怪,粑粑叫饵块。”近日,记者来到官渡饵块传习馆,听饵块传承人讲述官渡饵块背后的故事。

云南的一种饵块怎么吃(官渡味道你好我是云南美食界)(1)

“儿时最喜欢跟在长辈身后,学着他们的样子一起一落地舂饵块,不时还会自己抬着米、挑着柴去官渡古镇排队舂。现在谈起,依旧历历在目,这段回忆的确是独属于我们老官渡人的。”官渡饵块传习馆负责人杨勇告诉记者,官渡饵块作为官渡的一张文化名片,谁都不希望它的传统纯手工舂制技艺在时代变迁中逐渐消失于大众视野,2011年1月,官渡饵块传习馆在昆明官渡古镇正式授牌成立。

云南的一种饵块怎么吃(官渡味道你好我是云南美食界)(2)

传习馆筹建初期困难重重,无论是寻觅古法制作的设备,还是探究传统制作技艺的手法,都是一道道难以攻克的难关。值得庆幸的是,在这条传承和延续的道路上,杨勇一行人不是踽踽独行。凭借附近村落老一辈官渡人的回忆和口述,他们从锯木头、搭板子开始,一步一步地将一整套舂制饵块的古老器具完整的复原了出来,更是在这群年逾花甲的官渡老手艺人的指导下,摸索出了一套独属于他们的制作技艺。

云南的一种饵块怎么吃(官渡味道你好我是云南美食界)(3)

一进入传习馆,映入眼帘的便是这个“庞然大物”了,更引人注目的是器具末端处,悬挂于房梁上的八根绳子,突兀到令人费解。杨勇在此处卖了一个关子:“这是官渡饵块制作的‘灵魂’”。听他这么一说,更是摸不着头脑了,只好带着疑问继续探索。

云南的一种饵块怎么吃(官渡味道你好我是云南美食界)(4)

按照传统纯手工舂制方法,官渡饵块制作十分讲究,完全采取人工舂制、人工揉捏等古老方法。杨勇告诉记者:“传统饵块的舂制需十余人团结协作,六至八人踩碓、一人拔碓、二人揉、其余人负责厨房工作。”品质好、有香味、有黏性的团颗米作为官渡饵块唯一的原材料,制作时需先入水充分浸泡,而后放到木蒸子里第一次分蒸至六七成熟,第二次又用猛火一次性蒸至熟透,取出放进沙石碓窝里进行舂制。这时,前文提到的八根绳子就派上了用场。

云南的一种饵块怎么吃(官渡味道你好我是云南美食界)(5)

“这八根绳索其实是踩碓的工作人员保持身体平衡的支点,这样不仅保证了高频率踩碓时的安全性,利用好了更是能以此借力,事半功倍。”杨勇说这话时,受“职业病”的驱使,下意识的走到了拨碓处。原来,踩碓和拨碓是需同时进行的,他所谓的官渡饵块的“灵魂”正是在此。只有拨碓和踩碓配合好了,制作出的饵块在口感上才会更黏、更筋道。待熟米舂打成面泥状后,取出放到案板上进行搓揉,捏制成各种形状放置于阴凉处待取而食之,这就是官渡饵块了。

云南的一种饵块怎么吃(官渡味道你好我是云南美食界)(6)

做好的饵块无论是烧、煮、炒、卤、蒸、炸均可,风味各异,久食不厌。但相较于昆明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小锅米线、过桥米线、凉米线……饵块在市场上的流通率实在是显得“单薄”。杨勇告诉记者,饵块其实属于“节气食品”,春节前后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而其余日子皆是淡季。

云南的一种饵块怎么吃(官渡味道你好我是云南美食界)(7)

“我们现在是文化输出和生产制作放在一起做,但实际上,文化和生产是两码事,必须要分开。

”正所谓,只有先生存,才能谈理想。杨勇无奈地告诉记者,为提高制作效率,传习馆被迫引入机器代替人工生产,但他的心中始终有一方净土是留给传统手艺制作的饵块。“非遗文化不可能仅靠某个人就能延续,必须要大家一起传承。”他表示,饵块作为官渡的一个文化载体,它不独属于谁,而应该属于这里的每一个人。

掌上春城实习记者:张蝶 马米丽

责编:徐望格

编审:吴晨萍

终审:钱红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