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吴崇远 见习记者 刘俏言 发自上海

面对不少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日益增长的局面,部分地区推出了一系列机动车限行措施,以此来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昨天(11月2日)是上海外牌限行新规实施首日。新规规定,即日起,除周六、周日和全体公民放假日外,每日7时至20时,外省市机动车号牌等车辆禁止在上海市大部分高架道路上行驶。

原先上海高架道路的外地牌照机动车限行时间,大致处于早晚高峰两个时间段。相较此前的限行政策,此次限行新规一并覆盖平峰时间,限行时间也从7个小时延长到13个小时。

上海实施外地牌照限行新规后,效果如何?市民又有什么感受?昨天(11月2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赶赴上海实地体验。

“太爽了,高架上开车几乎不用踩刹车!”

傍晚六点半,上海晚高峰进行时。

记者从虹桥高铁站乘坐地铁来到静安寺地铁站。这里是上海市中心,紧邻人民广场和南京西路。暮色已然降临,下班的人行色匆匆,眼前的延安高架路上车流涌动,而地面道路上,下班的车辆也渐渐排起了队伍,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上海外牌限行加码吗(上海外牌限行升级观察)(1)

延安高架车流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在常德路静安寺地铁站9号出口附近观察了20分钟,在地面道路上,10多辆粤、苏、陕、皖、浙、川开头的外地牌照车辆依次驶过。

在限行新政实施首日,不少上海本地市民感受到了外地车限行给本地车辆带来的出行便利。

“太爽了,高架上开车几乎不用踩刹车!”

这是上海市民小田在外地车限行新规实施首日的最大感受。小田家住松江区,距离虹桥高铁站不远,“因为路堵停车也难,平时我自己去市区主要坐地铁,不过我老婆在淮海路上班,有时候要开车接送。”

小田说,从家里到妻子的公司,以往开车一般都在一小时左右,最堵的一次,足足开了1小时40分。“今天我是11点左右出发的,路上格外空,全程只开了半个小时,省了一半的时间!”

他认为,外地车限行新规的实施,极大方便了本地市民的出行。“以前上海的高架路早晚高峰也是对外地车限行的,不过到早高峰十点过后,很多外地车就会一窝蜂上高架,所以到头来,高架上一天到晚通行都很慢,而这次限行新规,平峰时段高架道路也对外地车限行,这就让我们在平时能够把车‘开起来了’。”

他给记者发来了几段行车记录仪的视频。

“延安高架路西向东往市区方向,这段高架以前平峰时段车也很多,今天通畅不少,基本能跑到六七十码。”

为了证明当天的交通状况有所改善,小田特地导出了上周两个相同路段的行车记录仪视频。“前面一段是10月30日晚上八点左右,延安高架路转内环内圈附近路况,那时候高架上车很多,速度差不多只有20码,今天白天11点,同样路段,时速基本上能按照限速跑。”

白天时段高架对外地车限行后,受限车辆会不会涌入地面道路?小田说,从他观察来看,地面道路通行状况变化不大。“可能有一部分受限车主已经提前了解了政策,转而乘坐地铁或者公交绿色出行了。”

那么在限行新规实施首日,上海地铁上乘客变多了吗?打车的人会不会多了?

截止目前,上海限行新规实施首日的数据尚未出炉。从直观感受来看,钱江晚报·小时记者从虹桥高铁站乘坐地铁2号线前往静安寺的过程中发现,在这条平时人流较为“汹涌”的地铁线上,人流相比以往没有大幅度的增加,而在出租车司机的口中,接单量也没有因此变多。

上海外牌限行加码吗(上海外牌限行升级观察)(2)

限行升级后另一面:

有人犹豫买房,有人决定回乡

几家欢乐几家愁。平静的表面下,变化悄然发生。

“以后工作日城里不约,这是要逼着换绿牌?”

上海外牌限行加码吗(上海外牌限行升级观察)(3)

在上海工作的吴志,看到朋友圈的这条吐槽,心里咯噔了一下。

他思考了一下,给自己的房屋中介发了一条微信,说买房计划要再搁置一段时间。然后中午挤着地铁去见了青海远道而来的朋友——“我本来打算开车来接他的,但是显然从今天开始不可以了。”

家住宝山,公司在浦东的国家开发银行大厦,每天上班,吴志需要开着粤B牌照的小车,经过延安高架和中环高架。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在上海被罚,就是因为违反了限行的规定,导航一个路口走错,就开到了限行的隧道里。“走地面的红绿灯会特别多,但是高架就不需要。”那是他第一次体会到外地牌照走在早晚高峰的上海,有多么不易。

因为限行,吴志平时很少开车上下班,外地牌照80元一天的停车费让他选择地铁出行,但是政策出来之后,无力感仍然会涌上心头。他觉得,不想开车和不能开车,是两码事。

上海外牌限行加码吗(上海外牌限行升级观察)(4)

他和几个同为外地牌照的朋友们聊起,都觉得在这个时间延长限行时间,实际是为了明年五月份上海地面全面禁止外地牌照做铺垫,“到明年那个时候,我们的车相当于白买了,因为公司就在内环,如果禁止地面通行,我就永远不能开车到公司了,万一遇到家里有紧急情况需要去医院,我们也没有办法开自己的车。”

但是,吴志也表示,自己不会为了限行政策去再拍一张上海牌照,“价格相当于重新又买了一台车。”

“或许,到了回浙江的时候了。”

短短十分钟,这句话张先生重复了三次,外地牌照限行时间的延长,对于他这样在上海做生意的浙江人来说,是一次重击。

2015年,儿子高考考上了浙大,张先生觉得孩子不需要照顾了,再加上老家很多人都去了上海做建材生意,于是他和妻子也在浦东新区的大建材市场租了商铺,主营业务,就是给客户送建材和上门安装。

家里的这辆浙牌面包车,承载起了上门送建材的重任。虽然早晚高峰有限行,但走地面也可以送到。因为噪声较大,建材安装的工作时间主要是在白天,但是新的限行政策出来后,往市中心送建材变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晚上八点以后,没人会同意安装的,会吵到邻居。”张先生表示,“因为限行,明天的两单生意我都告诉客户取消了,我送不了。”

让张先生最忧心的,就是明年五月份推出的全面限行外地牌照政策。因为户口没有落在上海,张先生不具备摇沪牌照的资格,也不准备去办理沪牌——“我现在先周边的生意做做看,如果实在不行,我就不干了回海宁老家。”

外牌限行之后,对电动车的销量有无直观拉动?市民对外牌限行还有哪些建议和期待?我们今天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