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文字非常古老,由来已久我们的远古祖先是现代人类中智慧而勇敢的族群,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和先驱者之一目前社会上用“汉字”来形容我们的文字是不妥的,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华夏的起源?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华夏的起源(华夏文字的由来)

华夏的起源

我们的文字非常古老,由来已久。我们的远古祖先是现代人类中智慧而勇敢的族群,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和先驱者之一。目前社会上用“汉字”来形容我们的文字是不妥的。

早在秦代就统一了我们的文字,形成了书写极为优美且完整的篆体文字。在秦代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华圣贤们就使用我们的文字,留下了影响至今的文明经典。殷墟甲骨文的考古发掘,使世界公认我们的文字以及我们的文明起码开始于距今3600年的商代。其实,比商代早的夏代,我们的文字就已经使用了,只是目前缺乏考古提供的有力物证而已。因此,我们的文字以及我们的文明还要早,我们的文字以及我们的文明所包含的精神与智慧那就更早了。所以,华夏文字应该是我们的文字的正确称谓。

流传3000多年的商代前期的古医书《玄隐遗密·九真要》曰:“故录图而画,宓羲以为之曰纪;巿,羲之出名纪。纪之浮白,曰日月,日月为易。有,夏也。明,商也。俗,易也。名,象也。象,有形也。纹之记曰文,无之记曰爻,形之附其图,象之会曰字。文有其初,字有其记。故文始者,知也;字始者,意也;文與字之始乎,用也、治也。用者錄以字,可以为用也。出巫者也,曰天言也,亦有其畜也。兆众出者,曰農、曰牧,曰耒、曰田,之常也。”

这一段文字弥足珍贵,它揭示了甲骨文的起源、演化过程、创制方法以及使用方式。

一、甲骨文的起源

“宓”古通“伏”,宓羲即伏羲氏。“录图而画”,说明甲骨文从画符起源,这也是人类所有文字的起源。伏羲氏应该是甲骨文的发明者。当然,在伏羲氏以前的母系氏族里就有图有画,考古发现在一些制作精美的古老陶罐上绘有非常抽象、非常玄奥的图画,这就是伏羲氏创造甲骨文的灵感和智慧的源泉。传说伏羲氏创制八卦,八卦的图形更为抽象和玄奥,它属于另一种神秘的语言,后来也成为了甲骨文的组文成字的重要来源。

二、甲骨文的演化过程

最先创制的甲骨文是“日”与“月”,说明“日”“月”在古人心目中具有神圣的地位。“日”代表白天,“月”代表黑夜。“日”“月”交替,就是“易”,即日常的变化。从日常事物和生活感悟中着手创制甲骨文,是古代先圣的基本创制思路。这证明了古人既有其神秘玄奥的一面,亦有其质朴赤子的一面。“有,夏也。明,商也。”经过千年的演化,到了夏代,甲骨文逐渐成形;直到商代,甲骨文迎来了创制和使用的巅峰。

三、甲骨文的创制方法

“纹之记曰文,无之记曰爻,形之附其图,象之会曰字。”这段文字清晰地阐述了创制甲骨文的四种基本方法。一是将具体事物抽象为线条,用线条来表述概念,线条是甲骨文的基本形态。从此,线条不仅成为了华夏民族的思维规则,而且也成为了审美规范。二是对神秘力量的崇拜。在甲骨文中“无”与“無”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無”字是指没有的意思,远古时代对待已方在战争中阵亡的将士,一般采用火化方式寄托敬意和哀思,以激励士气。而“无”是指形体虽然消失,但是灵魂得以转化升华的意思。“无”就是那种神秘的力量。古人对神秘力量的思考和描述,已经不是现代人能够完全理解的,这也是许多甲骨文无法破译的障碍。三是以线条图画的方式描述具体事物的形状,从而形成文字。这样的甲骨文大量存在,比如鸟、羊、牛、豬、貓、狗等。四是用多个文汇集成字。在古时“文”与“字”是不同的,“文”是最基础的文字,“字”是由多个文组合而成的文字,比如日、月、皿是文,而盟则是字。所以,“文”既抽象,亦很形象。而“字”则常常表达会意,故古人称之为“象之会”。“故文始者,知也;字始者,意也。”

四、甲骨文的使用方式

“出巫者也,曰天言也,亦有其畜也。兆众出者,曰農、曰牧,曰耒、曰田,之常也。”这段文字其实告诉了后人,商代的甲骨文有两套系统,一套系统是由巫师祭司掌握的甲骨文,亦是由巫师祭司创制的甲骨文,主要用来卜筮祭祀。这套甲骨文非常神秘、非常玄奥,非凡人所能知,因为它是写给神看的。所以,它被雕刻在被古人视为有灵性、有神性的龟甲和牛骨上,通过烧烤观察其裂纹与文字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揣测出神的旨意以指导人们的行为。这是真正的甲骨文,亦是目前考古出土的殷墟甲骨文。这一套甲骨文使用过后必须认真仔细地收藏保存。今天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它们,也说明当时古人已经掌握了相当有效的存储技术,可以确保甲骨不致受潮腐坏。另一套系统是平常民众使用的甲骨文,亦可以称之为商文,被刻写在竹简木牍丝帛之上。后来经过周人的修缮整理传承下来,并逐演化为我们今天仍然能够书写认识的汉字。

《玄隐遗密·九真要》短短的100多个字,囊括了一个多么伟大的文明!它的思想,它的智慧,它的审美,它的虔诚,它的博大,它的情致,尤如黑暗中照亮前程的火炬,它驱散阴冷,启迪文明!

本文來自搜狐網絡

作者: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