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一双地理的眼睛,品味大千世界的美好」
五尺道,是战国时代修筑的一条连接中原、四川、云南的通道。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采用积薪烧岩的方法,开山凿岩,开通了此条道路。因路宽五尺,所以称为“五尺道”。
现存五尺道主要位于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豆沙关景区。
豆沙关,天下雄关
豆沙古镇,千年古镇,依旧弥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豆沙古镇,在2006年7·22地震后重新修建,虽是重建,却不失古韵
豆沙古镇,店铺林立,千年的烟火气生生不息
一、秦代五尺道
五尺道,现在残存的遗迹约有350米,一级一级的青石阶高低不一,路面留存的凹陷马蹄印痕有39处,有的深达3、4寸,要在硬石上踩成这样的蹄印,非千年万次难成,不知有多少马蹄的磨蚀,才留下了这深重的历史印记。
五尺道,记载着马道悠久的历史
二、石门关(豆沙关)
石门关是五尺道上“锁钥南滇,扼守西蜀”的重要关隘,高15米、宽4.5米,由条石砌成,古道就从关楼门洞中穿过。关楼在50年代毁损以后,于1982年、1994年两次重修复原。
石门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势;后因清初在此守关的彝族将领叫“豆沙”,又称豆沙关
天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三、僰(bó)人悬棺
僰人悬棺位于关楼直线150米外的对岸绝壁的岩缝中,现存棺木6具。用望远镜头摄下来看,悬棺悬在关河水面以上百米的绝壁岩缝当中,盗棺者都无力攀达,而安放悬棺如今更是一个迷。
僰人悬棺
四、石门关旁边岩壁上的古代题字
唐代的“唐袁滋题记摩崖”最为宝贵,题字讲的是公元749年唐代御史中丞袁滋奉命赴滇,受唐朝皇帝之命去南诏(现云南大理一带)册封南诏国王的事件。
丞袁滋奉命赴滇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古代题字
五尺道旧迹还在,僰人却消失了。有人说,他们在汉以后就不知缘由地杳无踪影。有人说,他们亡于明朝万历年间发动的灭族式屠杀。
所谓的杳无踪影,或因僰人南迁,或因民族融合。历史上许多边地族群都是这样,血统里几乎都注入了中原汉人的基因。他们一直有踪有影,只不过他们让自己的影子遁形了,或与别人的影子重叠了。所以,不能轻易地给一个族群定义为消失。
我相信,生命有期,道无止境。关于五尺道,一定还有许许多多的后续故事。
豆沙关景区景观
豆沙关景区景观
豆沙关景区景观
豆沙关景区景观
豆沙关景区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