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世间万事万物,其实都是同归一源,本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是有了人,才有了区别。
有了人之后,乌鸦的叫声变成了不祥的征兆,喜鹊的叫声就变成了吉祥的送达,但实际上,乌鸦和喜鹊只是两种非常接近的鸟类,它们的叫声只是生物本能。
也是因为人的主观情感,把秋天萧瑟的景象看作一种悲凉和落寞,把春天萌芽新生的迹象,看作一种精彩与盎然。
而人皆是平等人,也没有贵人和普通人之分,只是我们看待名利的眼光不同,所以就有了区别。
有人曾说这样一句话:人生自守,枯荣勿念。
世间万物本来都一样,乌鸦和喜鹊并没有什么区别,都只是一种生物。春天和秋天也没有什么区别,都只是四时变换的其中一个节点。
而正是因为有了人,才有了分别,有了好和坏之分。
而这一切的根源,都始于主观意识的“区别心”。
主观情感引申的也是智慧,很多人总拿自己的智慧沾沾自喜,人类也把“智慧”当做自己凌驾于其他动植之上的资本。
但是正因为智慧的出现,人类也比其他生物多了一些苦恼。
对于人生来说,内心都有一些苦恼纷扰,或多或少,这一些苦恼的出现给自己的人生带来的是折磨,让自己的生活质量,也打了折扣。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本源,就是去除自己的区别之心,以大道认知万事万物。
国学智慧《菜根谭》之中说:
天地中万物,人伦中万情,世界中万事,以俗眼观,纷纷各异,以道眼观,种种是常,何须分别?何须取舍。
天地之间各种事物,人际之间各种感情,世界上很多事情,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各有各的不同,用超越世俗的眼光去对待,每一种都平常,有什么必要去分别呢?有什么必要去取舍呢?
人生的境界是在于平常心,以“道眼”看世界,超越世俗。
拥有平常心之后,外界的得意与失意才能视为平常,否则只会增加自己的苦闷,给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增加障碍,抛开自己的差异心,这是一种“道”。
庄子的《大宗师》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
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 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 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
什么叫做真人呢?古时候的真人不以众凌寡,不自视成功,不图谋世事,像这样的人错过了时机没有后悔,赶上了时机也没有得意,像这样的人登上高处不颤抖,下到水里也不会浸湿,身上进入火中不觉得灼热,只有能通达大道境界的人能做到这样。
在这一篇当中,庄子所阐述的是一个“真人”的形象,所谓的“真人”就如同道家中所说的“圣人”意义是相同的,这是一种通达大道的觉悟。
进到水里不会沾湿衣服,进到火里也不会感觉到浑身发热,庄子在这里使用的是夸张的表述,但是阐述的也是真人的智慧。
真人能够认知大道,忘却外身外物,达到一种无情无欲的区别。
没有自己主观的欲望和分别心,对待万事都能坦然待之,这便是一种通达,所以他们赶上时机也没有自鸣得意,错过了时机也没有懊悔。
庄子塑造的“真人”是一种超越世俗,智者的心态。
从另一种角度来看,所谓的真人也是一种容纳,容纳世间的千姿百态,不以个人的主观意识去区别,去掉的是自己的有色眼镜,免除的也是自己的恼怒之心,正因为没有了区别心,所以没有了得失,没有了宠辱,自然也没有了遗憾和缺失。
文|国学书舍
看了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