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性疾病盆腔炎性疾病是常见的女性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若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彻底,将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生殖器结核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需引起足够的重视的疾病,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为什么女人经常容易得盆腔炎?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为什么女人经常容易得盆腔炎(人体健康之盆腔炎)

为什么女人经常容易得盆腔炎

盆腔炎性疾病

盆腔炎性疾病是常见的女性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若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彻底,将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生殖器结核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需引起足够的重视的疾病。

病原体包括外源性病原体与内源性病原体,常为混合感染。

轻者无症状成仅有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

重者有发热或伴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

诊断标准:妇科检查为最低标准,实验室检查为附加标准,病理或影像学检查为特异标准,抗生素是主要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

可引起不孕、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痛等后遗症。

1、 盆腔炎性疾病( elvie innammatory diseas,pD)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 endometritis)、输卵管炎( salpingitis)、输卵管卵巢脓肿( tubo-ovarian abscessTOA)、盆腔腹膜炎( peritonitIs)。

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儿个部位,以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最常见。盆腔炎性疾病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妇女,初潮前、无性生活和绝经后妇女很少发生,盆腔炎性疾病,即使发生也常常是邻近器官炎症的扩散。盆腔炎性疾病若未能得到及时、彻底治疗,可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炎症反复发作,从而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且增加家庭与社会经济负担。

二、女性生殖道的自然防御功能

女性生殖道的解剖、生理生化及免疫学特点具有比较完善的自然防御功能,以抵御感染的发生;健康妇女阴道内虽有某些微生物存在,但通常保持生态平衡状态,并不引起炎症。

1、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遮掩阴道口、尿道口。

2.由于盆底肌的作用,阴道口闭合,阴道前后壁紧贴,可防止外界污染。阴道正常微生物群尤其是乳杆菌,可抑制其他细菌生长。此外,阴道分泌物可维持巨噬细胞活性,防止细菌侵入阴道黏膜。

3.宫颈内口紧闭,宫颈管黏膜为分泌黏液的单层高柱状上皮所覆盖,黏膜形成皱褶、嵴突或陷窝,从而增加黏膜表面积;宫颈管分泌大量黏液形成胶冻状黏液栓,成为上生殖道感染的机械屏障;黏液栓内含乳铁蛋白、溶菌酶,可抑制病原体侵入子宫内膜。

4.育龄妇女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也是消除宫腔感染的有利条件。此外,子宫内膜分泌液也含有乳铁蛋白、溶菌酶,清除少量进入宫腔的病原体。

5.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向宫腔方向摆动以及输卵管的蠕动,均有利于阻止病原体侵入。输卵管液与子宫内膜分泌液一样,含有乳铁蛋白溶菌酶,清除偶尔进入上生殖道的病原体。

6.生殖道免疫系统生殖道黏膜如宫颈和子宫聚集有不同数量淋巴组织及散在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此外,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补体以及一些细胞因子,均在局部有重要的免疫功能,发挥抗感染作用。

当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或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内分泌发生变化或外源性病原体侵人,均可导致炎症发生。

三、病原体

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原体有外源性及内源性两个来源,两种病原体可单独存在,但通常为混合感染,可能是外源性的衣原体或淋病奈瑟菌感染造成输卵管损伤后,容易继发内源性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感染。

1. 外源性病原体 主要为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其他有支原体包括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以及解脲支原体。在西方国家盆腔炎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体是沙眼衣原体及淋病奈瑟菌。如美国,40%-50%盆腔炎性疾病由淋病东瑟菌引起,10%-40%盆腔炎性疾病可分离出沙眼衣原体,对下生殖道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的筛查及治疗,已使盆腔炎性疾病发病率下降。在我国,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引起的盆腔炎性疾病明显增加,已引起人们重视,但目前尚缺乏大宗流行病学资料。

2.内源性病原体 来自原寄居于阴道内的微生物群,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可以仅为需氧菌或仅为厌氧菌感染,但以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多见。主要的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有脆弱类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厌氧菌感染的特点是容易形成盆腔脓肿、感染性血栓静脉炎,脓液有粪臭并有气泡。70%-80%盆腔脓肿可培养出厌氧菌。

四、感染途径

1.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 病原体侵入外阴、阴道后,或阴道内的病原体沿宫颈黏膜、子宫内膜、输卵管黏膜蔓延至卵巢及腹腔,是非妊娠期、非产褥期盆腔炎性疾病的主要感染途径。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及葡萄球菌等,常沿此途径扩散。

2.经淋巴系统蔓延 病原体经外阴、阴道、宫颈及宫体创伤处的淋巴管侵入盆腔结缔组织及内生殖器其他部分,是产褥感染、流产后感染及放置宫内节育器后感染的主要感染途径。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多沿此途径蔓延。

3、经血循环传播 病原体先侵入人体的其他系统,再经血循环感染生殖器,为结核菌感染的主要途径。

4、直接蔓延 腹腔其他脏器感染后,直接蔓延到内生殖器,如阑尾炎可引起右侧输卵管炎。

五、高危因素

了解高危因素利于盆腔炎性疾病的正确诊断及预防。

1. 年龄据美国资料,盆腔炎性疾病的高发年龄为15-25岁。年轻妇女容易发生盆腔炎性疾病可能与频繁性活动、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宫颈黏液机械防御功能较差有关。

2. 性活动 盆腔炎性疾病多发生在性活跃期妇女,尤其是初次性交年龄小、有多个性伴侣性交过频以及性伴侣有性传播疾病者。

3.下生殖道感染 下生殖道感染如淋病奈瑟菌性子宫颈炎、衣原体性子宫颈炎以及细菌性阴道病与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4.子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等,由于手术所致生殖道黏膜损伤、出血、坏死,导致下生殖道内源性病原体上行感染。

5、性卫生不良 使病原体侵人而引起炎症。此外,低收入群体不注意性卫生保健,阴道冲洗者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生率高。

6、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 如阑尾炎、腹膜炎等蔓延至盆腔,病原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

7.盆腔炎性疾病再次急性发作 盆腔炎性疾病所致的盆腔广泛粘连、输卵管损伤、输卵管防御能力下降,容易造成再次感染,导致急性发作。

六、病理及发病机

1.急性子宫内炎及子宫肌炎 子宫内膜充血、水肿,有炎性渗出物,严重者内膜坏死、脱落形成溃疡。镜下见大量白细胞浸润,面向深部侵入形成子宫肌炎。

2.急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脓肿 急性输卵管炎症因病原体传播途径不同而有不同的病变特点。

(1)炎经子宫内膜向上蔓延:首先引起输卵管黏膜炎,输卵管黏膜肿胀、间质水肿及充血、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严重者输卵管上皮发生退行性变或成片脱落,引起输卵管黏膜粘连,导致输卵管管腔及伞端闭锁,若有脓液积聚于管腔内则形成输卵管积脓。淋病奈瑟菌及大肠埃希菌、类杆菌以及普雷沃菌,除直接引起输卵管上皮损伤外,其细胞壁脂多糖等内毒素引起输卵管纤毛大量脱落,导致输卵管运输功能减退、丧失。因衣原体的热休克蛋白与输卵管热休克蛋白有相似性,感染后引起的交叉免疫反应可损伤输卵管,导致严重输卵管黏膜结构及功能破坏并引起盆腔广泛粘连。

(2)病原菌通过宫颈的淋巴播散:通过宫旁结缔组织,首先侵及浆膜层,发生输卵管周围炎,然后累及肌层,而输卵管黏膜层可不受累或受累极轻。病变以输卵管间质炎为主,其管腔常可因肌壁增厚受压变窄,但仍能保持通畅。轻者输卵管仅有轻度充血、肿胀、略增粗;严重者输卵管明显增粗、弯曲,纤维素性脓性渗出物增多,造成与周围组织粘连。

卵巢很少单独发炎,白膜是良好的防御屏障,卵巢常与发炎的输卵管伞端粘连而发生卵巢周围炎称为输卵管卵巢炎,习称附件炎。炎症可通过卵巢排卵的破孔侵入卵巢实质形成卵巢脓肿,脓肿壁与输卵管积脓粘连并穿通,形成输卵管卵巢脓肿。

输卵管卵巢脓肿可为一侧或两侧,约半数是在可识别的急性盆腔炎性疾病初次发病后形成,另一部分是屡次急性发作或重复感染而形成。输卵管卵巢脓肿多位于子宫后方或子宫、阔韧带后叶及肠管间粘连处,可破入直肠或阴道,若破入腹腔则引起弥漫性腹膜炎。

3急性盆腔腹膜炎 盆腔内器官发生严重感染时,往往蔓延到盆腔腹膜,发炎的腹膜充血、水肿,并有少量含纤维素的渗出液,形成盆腔脏器粘连。当有大量脓性渗出液积聚于粘连的间隙内,可形成散在小脓肿;积聚于直肠子宫陷凹处形成盆腔脓肿,较多见。脓肿前面为子宫,后方为直肠,顶部为粘连的肠管及大网膜脓肿可破入直肠而使症状突然减轻,也可破入腹腔引起。

4、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病原体经淋巴管进入盆腔结缔组织而引起结缔组织充血、水肿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以宫旁结缔组织炎最常见,开始局部增厚,质地较软,边界不清,以后向两侧盆壁呈扇形浸润,若组织化脓形成盆腔腔腹膜外脓肿,可自发破入直肠或阴道。

5、败血症及脓毒血症 当病原体毒性强、数量多、患者抵力降低时,常发生败血症。发生盆腔变性疾病后,若身体其他部位发现多处炎症病灶或脓肿者,应考虑有脓毒血症存在,但需经血培养证实。

6、肝周围炎( Fitz-Hugh-Curtis合征) 是指肝包膜炎症面无肝实质损害的肝周围炎。淋病奈瑟菌及衣原体感染均可起,由于肝包膜水肿、吸气时右上腹痛,肝包膜上有脓性或纤维渗出物,早期在肝包膜与前腹壁腹膜之间形成松软粘连,晚期形成琴弦样粘连。5%-10%输卵管炎可出现肝周围炎,临床表现为继下腹痛后出现右上腹痛,或下腹疼痛与右上腹疼痛同时出现。

七、临床表现

可因炎症轻重及范围大小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做。常见症状为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腹痛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热情严重可出现发热甚至高热寒战、头疼、食欲缺乏。月经期发病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若有腹膜炎,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伴有泌尿系统感染可有尿急、尿频、尿痛症状。若有脓肿形可有下腹包块及局部压迫刺激症状;包块位于子宫前方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如排尿困难、尿频若引起膀胱肌炎还可有尿痛等;包块位于子宫后方可有直肠刺激症状;若在腹膜外可致腹泻、里急后重和排尿困难。若有输卵管的症状及体征,并同时有右上腹疼痛者,应怀疑有肝周围炎。

患者体征差异较大,轻者无明显异常发现,或妇科检查仅发现宫颈举痛或宫体压痛或附件区压痛,严重病例呈急性病容,体温升高,心率加快,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甚至出现、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盆腔检查;阴道可见脓性臭味分泌物;宫颈充血、水肿,将宫颈表面分物拭净,若见脓性分泌物从宫颈口流出,说明宫颈管黏膜或宫腔有急性炎症。穹隆触痛明显,注意是否饱满;宫颈举痛:宫体稍大,有压痛,活动受限:子宫两侧压痛明显,若为单纯输卵管炎,可触及增粗的输卵管,压痛明显:;若为输卵管积脓或输卵管卵巢脓肿,可触及包块且压痛明显.不活动;宫旁结缔组织炎时,可打及宫旁一侧或两侧片状增厚,或两侧宫骶韧带高度水肿、增粗,压痛明显;若有盆腔脓肿形成且位置较低时,可扪及后穹隆或侧穹隆有肿块且有波动感,三合诊常能协助进一步了解盆腔情况。

八、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可做出初步诊断。由于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临床诊断准确性不高(与腹腔镜相比,阳性预测值为65%-90%)。理想的盆腔炎性疾病诊断标准,既要敏感性高能发现轻微病例,又要特异性强避免非炎症患者应用抗生素。但目前尚无单一的病史、体征或实验室检查,既敏感又特异。由于临床正确诊断盆腔炎性疾病比较困难,而延误诊断又导致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发生。2010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推荐的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标准,旨在对年轻女性腹痛或有异常阴道分泌物或不规则阴道流血者,提高对盆腔炎性疾病的认识,对可疑患者做进一步评价,及时治疗,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最低诊断标准提示在性活跃的年轻女性或者具有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若出现下腹痛并可排除其他引起下腹痛的原因,妇科检查符合最低诊断标准,即可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附加标准可增加诊断的特异性,多数盆腔炎性疾病患者有宫颈黏液脓性分泌物或阴道分泌物0.9%氯化钠溶液湿片中见到大量白细胞,若宫颈分泌物正常并且阴道分泌物镜下见不到白细胞,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需慎重,应考虑其他引起腹痛的疾病。阴道分泌物检查还可同时发现阴道合并感染,如细菌性阴道病及滴虫阴道炎。

特异标准基本可诊断盆腔炎性疾病,但由于除B型超声检查外,均为有创检查或费用较高,特异标准仅适用于一些有选择的病例。腹腔镜诊断盆腔炎性疾病标准包括:①输卵管表面明显充血;②输卵管壁水肿:③输卵管伞端或浆膜面有腻性渗出物。腹腔镜诊断输卵管炎准确率高,并能直接采取感染部位的分泌物做细菌培养,但临床应用有一定局限性,如对轻度输卵管炎的诊断准确性较低、对单独存在的子宫内膜炎无诊断价值,因此并非所有怀疑盆腔炎性疾病的患者均需腹腔镜检查。

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标准(美国CDC诊断标准,2010年)

最低标准

宫颈举庙或子宫压痛或附件区压痛

附加标准( additional enteral

体温超过38.3度

官颈或阴道异常黏液脓性分泌物

阴道分泌物湿片出现大量白细胞

细胞沉降率升高

血C反应蛋白升高

实验室证实的宫颈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阳性

特异标准( specific criteria)

子宫内膜活检组织学证实子宫内膜炎

阴道超声或磁共振检查量示输卵管增粗输卵管积液,

伴或不伴有盆腔积液输卵管卵巢肿块,

或腔镜检查发现盆腔炎性疾病征象

在做出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后,需进一步明确病原体。宫颈管分泌物及后穹隆穿刺液的涂片、培养及核酸扩增检测病原体,虽不如通过剖腹探查或腹腔镜直接采取感染部位的分泌物做培养及药敏准确,但临床较实用,对明确病原体有帮助。涂片可作革兰染色,若找到淋病奈瑟菌可确诊除查找淋病奈瑟菌外,可以根据细菌形态为选用抗生素及时提供线索;培养阳性率高,并可做药敏试验。除病原体检查外,还可根据病史(如是否为性传播疾病高危人群)、临床症状及体征特点初步判断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