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与?虚而不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黄帝内经阴阳消长平衡规律?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黄帝内经阴阳消长平衡规律(老子说多闻数穷)

黄帝内经阴阳消长平衡规律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与?虚而不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这是《道德经》第五篇,我将持续更新,分享自己从中医的视角,感悟《道德经》的大道,谢谢你的关注。

以医入道,道莫善焉;以道释医,医莫大焉

人类常以万物之灵自诩,但在浩瀚玄妙的自然面前,人只不过是天地循环中的一粒尘埃罢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会因为你是人而格外照拂于你吗?显然不会。

既然我们是一粒尘埃,就应该做尘埃该做的事情,把自己融入天地之中。“天人合一”,“效法自然”,这就是一粒尘埃该做的事情。只有把自己完全融入自然之中,融入一花一木、一猫一狗之中,让自己成为自然的一份子,才能体会道的真谛。

道家思想和中医理论何其相似。我们来看一段《黄帝内经》中的文字,可以清楚的看到,和这篇道德经说的是一个道理。

“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与?”老子把天地比作一个风箱,其实也是取像于人。人体有肺,呼吸吐纳,循环无端,无有穷尽。而天地之间,云升雾降,自然循环,同样无始无终。

“虚而不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呼吸吐纳,动而愈出,动则消耗,自然会有散失,老子说:“不如守中”。无论是咳逆哮喘,耗散肺气,还是深夜诵读,伤及心血,中医都以“守中”论治。分享两则医案,一起来学习清代名医叶天士对医道的感悟。

无论是说话还是诵读,都是一件耗费心神、耗散肺气的事情。心者,血之营;肺者,气为帅。而气血皆出于脾胃,脾胃就是“不如守中”的“中”。脾胃在人体来说,处于人体中间,上为心肺,下为肝肾,脾胃就像交通枢纽;从作用来说,脾胃吸收食物营养,乃后天之本,其性为土,地处中央,是人体的中流砥柱。

患者诵读累心,耗气损营,导致神烦心悸,头眩脘闷。这可能也是很多人都有的毛病,不论是征战商场,曲运神机,还是为情所困,伤心苦离,亦或贫为生计,愁怨多忧,都可能导致这类病患的发生。

如何治疗?“不如守中”,中即脾胃,亦是气血,炙甘草、大枣温补脾胃,两味药温而不热,补而能润,温润尔雅,乃药中君子。淮小麦凉润心阴,因暗耗心血,虚热内生,此药正合其用。白芍、炒柏仁滋补营血,加茯神而安神定志,茯神还有运化脾胃的作用。

这几味药,中正平和,甚合病情。对于那些长期失眠,心热神疲的患者也有良效。

下面再看一则医案。

第二则医案,患者长期劳烦哮喘,最是耗散肺气,肺似“橐龠”,当“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如常年哮喘,气出太过,但泄不收,诸气闭塞,则耳聋目盲。

治疗亦当“守中”,脾属土,肺属金,五行相生,脾土能生肺金,治当补脾以益肺。

方用人参建中汤,炙甘草、人参、大枣温补脾气,少用桂枝,温营活血,白芍微酸,收敛脾营散越之气,亦有补充营血的作用。不用生姜者,因生姜有发散之性,不利病情。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不仁,实为大仁,万物自生自灭,才能各自繁荣。我生天地之间,当“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此为“守中”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