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红楼梦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看看贾雨村和门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

书生很久以前读过一遍《红楼梦》,大概是1998年吧。当时读完了就是读完了,什么也没想。虽然后来看了很多关于《红楼梦》的解读,最终也是不了了之。最近又想起了这本书就想好好读读,最近读到“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有点想法,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望指正。

第一,感觉时间上有点穿越的感觉。林黛玉进京,“次日起来,省过贾母”后,从探春处,听说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现在应天府案下审理,如今母舅王子腾得了信息,故遣他家内的人来告诉这边,意欲唤取进京之意。贾雨村是随着林黛玉一起进京的,从“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拜辞了贾政,择日上任去了”可以知道,至少是两个月后的事情了。然后在判案的时候说冯渊的仆人说:小人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可以知道这个案子至少是一年以上了。从金陵(南京)到神京(北京)需要走一年吗?就是十个月后的薛蟠应该能和贾雨村在贾府相遇吧?

第二,我看到贾雨村判案后的第一想法不是他忘恩负义,而是当代依然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恩人”的概念的扭曲。只有地位在你上面,钱财比你强的,总之是比你厉害的人帮助你的恩情才是恩情。一旦是你自己的地位、金钱等超过了施恩的人,恩情就变成了理所当然,或者是投资、或者是另有所谋、甚至是不怀好意图谋不轨。如果对于上级的感恩指数是10,那么对于下属的感恩指数就是0或者负数。贾雨村真的不记得以前答应帮忙寻找甄英莲吗?只是现在是知府,对于当年土财主的帮助就觉得理所当然了。变成了帮忙找你要感恩,不帮你找也是本分了。这一点从门子被充军发配就知道了,拯救他政治生命的人因为知道他不堪的过去而放弃了。

第三,门子的“雪中送炭”后的结局,就是职场的大忌讳。一是升米恩斗米仇,门子可以说是拯救了贾雨村的政治生命,他还有什么能够给门子的呢。二是投机取巧最终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为什么说门子投机取巧了呢?难道他之前就没有认出贾雨村就是那个穷书生吗?一定是认出的,从“一面说,一面从顺袋中取出一张抄写的“护官符”来”可以看出是早有准备的,包括:被告、原告、拐子、英莲等的介绍,整个案情的分析,最终出的主意等都说明他早就认出贾雨村来了。直到断案的时候才说是什么?这叫恃宠而骄。这种人谁也不喜欢用的。三是领导的黑材料自己知道就可以了,不要让领导知道你知道了他的黑材料啊。威胁这么大,不处理你处理谁?

第四,看看作为领导的贾雨村是如何处理这件事情的。首先门子。对于门子提出的案件处理计划,贾雨村的态度是这样的:“雨村笑道:“不妥,不妥。等我再斟酌斟酌,或可压服口声。”从这里看到了什么?门子的计划不够周详吗?这只是贾雨村的故作姿态,嘴上说是压服众人的口声,实际上是在压服门子。个人觉得没有成功!如果成功了门子就是心腹而不是充军发配了。其次英莲。英莲是被薛蟠强行买走的,而薛蟠作为薛家的掌门人是贾雨村不能得罪的,所以他记得了贾府的恩情,对于英莲不闻不问不知道。再看冯渊的冯家,有点小钱。所以给许多烧埋银子,安抚为主。最后是拐子,买卖合法啊。至于拐卖英莲的事,有这个事吗?谁能证明,人家是亲生的。

最后说一说贾府,那就是一句话真的黑得不能再黑了。从“贾宅族中凡有的子侄,俱已认熟了一半,凡是那些纨绔气习者,莫不喜与他来往,今日会酒,明日观花,甚至聚赌嫖娼,渐渐无所不至,引诱的薛蟠比当日更坏了十倍。”从文中看到,薛蟠已经是草菅人命无二不作的人物了。更坏了十倍是什么概念?就是说原来的薛蟠与贾家子弟比起来,简直是纯洁的小白兔啊。

薛蟠是纯洁的小白兔,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