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性神曲《Lost Rivers》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那便秘般的鬼叫声仿若女鬼被霸凌,听得人热血沸腾……呸,听得人心惊胆战坊间甚至有“听完《Lost Rivers》自杀”的惊悚传闻,一时间其邪恶程度直追臭名昭著的《黑色的星期天》那么这首作品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又是什么样的人创造了这首神曲?,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lost river评论?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lost river评论(LostRivers我们究竟在听什么)

lost river评论

魔性神曲《Lost Rivers》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那便秘般的鬼叫声仿若女鬼被霸凌,听得人热血沸腾……呸,听得人心惊胆战。坊间甚至有“听完《Lost Rivers》自杀”的惊悚传闻,一时间其邪恶程度直追臭名昭著的《黑色的星期天》。那么这首作品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又是什么样的人创造了这首神曲?

首先说明一点,《Lost Rivers》不是一首“歌”,至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歌曲”。换句话说,《Lost Rivers》不是用来欣赏的,而是一首实验嗓音作品。“嗓音”是指人类自然发出的的声音,比如哭或笑,有时也包括说话或唱歌发出的声音。这些声音皆属于乐音范围。“实验嗓音”便以人声为研究对象,从音色、音域、音量等多个方面,尽可能挖掘嗓音的表现范围和极限。在《Lost Rivers》之中,歌唱家尽其所能,通过大量演唱技巧表现了不同的嗓音类型,同时对“怎样融合不同演唱方法”进行了探究。这些方法涵盖的类型相当之广,除了当代发声技巧,还兼具了喇嘛与萨满巫教的传统发声方法。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双声唱法”。双声唱法起源于古老的图瓦族,是呼麦的一种。演唱时,肺、喉头、舌头、上颚、牙齿、喉结、嘴唇、嘴角等器官全部参与发声。演唱者通过特殊的呼吸技巧,能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双音”。当然,不同地区的双声唱法也不尽相同,比如蒙古的双声唱法主要靠假声带振动,辅以胸腔共鸣从而产生双音;而图瓦的双声唱法则着重控制口腔的形状来产生泛音,同声带的发声共鸣,以达到双音的效果。不过,无论使用哪种方式,双声唱法的表现形式是相同的:在一个持续的低音上,唱出另一个如同口哨声般的高音。《Lost Rivers》中,歌者就这一方法进行了大量表现,令古老的技艺重现光彩。特别是鉴于目前双声唱法已经濒临失传的境地,《Lost Rivers》可以说在保护传统技艺的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

所以简言之,《Lost Rivers》是一个实验品,甚至是一份存档。它要探究的是人声表现力的边缘,其功能性大于欣赏性,甚至大于艺术性。它好比是苹果公司前不久开售的iPhone X,无论是全面屏设计或是面部识别,甚至是最新搭载的iOS11,成熟度上都远不及历经数次迭代的指纹识别、3D Touch等技术,更有甚者,认为iPhone X只是苹果公司为庆祝iPhone诞生十周年而匆忙炮制的半成品。然而iPhone X更准确的定义应该是一款消费级概念手机,其主要目的是为消费者展示未来手机的可能形态。而至于实用程度,或许并不是苹果公司首要考虑的。

有人曾嘲讽《Lost Rivers》是一次性作品,无法原样演唱第二遍。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因为《Lost Rivers》除了是一首实验作品外,还是一首即兴作品。有趣的是,“即兴性”,或称“随机性”,似乎一直都是实验作品标签。我想,这极有可能受到了“偶然音乐”的影响。

“偶然音乐”始于20世纪中叶,是西方现代主义音乐流派之一,在西方音乐史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代表人物是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John Cage]。凯奇同时也是一位先锋派音乐家,非常善于实验音乐的创作。偶然音乐作曲家在创作时通常会将偶然因素引入创作或演奏音乐的过程中。事实上,若是深究偶然音乐的起源,似乎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大小调体系已经走到了尽头,而瓦格纳的音乐则加速了它的瓦解。特别是他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Tristan und Isolde]中出现的“特里斯坦和弦”,可以说是给了大小调体系最后一击。瓦格纳之后的作曲家对音乐进行了重新思考,由此逐渐分裂成了两派:一派是以勋伯格[Arnold Schönberg]及他的学生贝尔格[Alban Berg]、韦伯恩[Anton Friedrich Wilhelm von Webern]为代表的“序列音乐”,另一派便是凯奇的“偶然音乐”。这两个流派代表了当时音乐家两种截然相反的极端思考:勋伯格发明了“十二音体系”,力求对音乐完全控制,从而达到高度的有序状态;凯奇则逐渐放弃了对音乐的控制,只规定音乐的过程,而不关心音乐的内容,力求随机。

作为一名先锋音乐家,凯奇在实验音乐领域一向比较大胆。比如他的作品《想象中的风景第四号》[Imaginary Landscape No.4],就是为十二台收音机而作的诡异作品。演出时需要24名演员,2人一组按照乐谱要求操作收音机,而收音机中播放的内容就是作品的内容。而要说凯奇最极端的作品,当属大名鼎鼎的《4’33”》。在这首作品中,钢琴家上台后无需演奏,只需要依照乐谱唯一要求“静默”[Tacet]即可(同时还要按照乐谱提示打开、关上琴盖)。演出期间观众可以随意走动或讲话,而在这段时间内发出的一切声音便是作品的全部。这样一来,作品的内容便完全随机,无法重复。由于凯奇在实验音乐领域举足轻重的地位,“随机”仿佛更像是后世实验音乐必须解锁的技能。

说回《Lost Rivers》。无论它有多么凌厉刺耳,你都要知道它演唱起来是非常难的,绝不是乱喊乱叫就能敷衍了事(事实上也不会有唱片公司愿意录制任何无谓的喊声)。它的演唱者是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国宝级歌唱家Sainkho Namtchylak,她是一位音域横跨7个八度的超级女伶(88键现代钢琴也不过7个八度而已)。1989年开始,Sainkho开始跨足欧洲前卫即兴乐界,致力于挖掘双声唱法与其他音乐风格融合的可能性。她高超的发声技巧和极端的嗓音控制,加上超一流的即兴演唱,使她成为了当今乐坛的一朵奇葩。然而真正奠定她音乐的地位的是她的实验精神。她坚持每张专辑都试图打破常规认知的范围,努力探索一种特别强调声音技巧表现、同时兼具不同国家传统的世界音乐。在这一点上,《Lost Rivers》可以说很好的代表了Sainkho的音乐追求。

当然,如果你认为Sainkho是个只会做嗓音实验的疯狂嚎叫者,那你就错了。比如她的另一张专辑《Stepmother City》就深深的感动了我,其中尽是天籁之音,令人无比沉醉——听Sainkho这种大神唱歌,如果只听过噪音,那就真的太可爱了~

2018-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