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应该没有人能正常地读出这段文字,而是非常顺口就唱了出来。
影视剧作品中有不少版本的“济公”,但最经典、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游本昌版本的《济公》。
游本昌饰演济公的时候,其实他已经52岁了,这是他人生中的第80个角色,却是他人生中第一个主角。自他从业表演20多年来,他就跑了20多年的龙套。
二十多年磨一剑,才终于让游本昌“磨”到了一个济公,而他所创造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济癫形象,至今仍令人难以忘怀。
01
1933年,游本昌出生在江苏泰州的一户普通人家里。他三四岁时已经爱跟着父母到茶馆听戏,虽然听不懂,也喜欢一边看一边咿咿呀呀地跟着比划。
游本昌长到五六岁光景时,已经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可他每天从学堂放学,在路上也必然要听上一段戏才舍得回家,回到家后还要缠着父母陪他过过戏瘾。
可见,游本昌小小年纪时已经非常热爱戏剧这门艺术,甚至可以说是沉迷到无法自拔。因为对戏剧太过痴迷,游本昌在高中时就加入了文工团,毕业后还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
在当时那个年代,大学毕业出来以后,工作是国家包分配的。游本昌本以为,自己从上戏毕业以后,就能到舞台上发光发亮。他也不求大红大紫,起码也是个登台演出,正式在台上表演的人了。
表演,是游本昌的理想抱负,他已经准备好迎接梦想的实现。却没想到,游本昌被分配到一个剧团里,跑了几年龙套,还没来得及大展身手,一段动荡的特殊时期到来了。
刚刚而立之年,这是一个演员演艺生涯中最宝贵最能发光的时间,而游本昌被下放到工厂炼钢铁、当锅钳工,还去到农村盖房子、割麦子。
这一劳动,游本昌就劳动了整整十年。劳动结束以后,游本昌回到剧团,已经四十多岁的他,依旧在舞台上跑龙套。
游本昌不愿趋炎附势、溜须拍马,所以演的基本都是小配角。虽然演的都是小角色,但游本昌对待每一个角色都非常认真,他会挑灯夜战通宵达旦,就为了研究剧本和揣摩角色。
有人为他鸣不平,有人劝他另谋出路,但游本昌却安然自若:“没什么小角色,都是活生生的人。”
在他的眼中,他并不觉得自己在跑龙套,他是个演员,他的工作就是表演。饰演的角色也没有高低之分,他们在每一部戏剧中,都有自己的位置。
正是这份对表演的认真和热爱,游本昌终于遇到了发光的时刻。他平日里除了琢磨自己要演的角色,也会研究哑剧表演,有的时候还会去义演。
有一次义演时,碰巧来了一位导演。他的哑剧表演让导演眼前一亮,当即决定邀请他登上1984年春晚。游本昌在春晚舞台上,凭借哑剧《淋浴》走进了全国观众的视野。
因为春晚表演这一个契机,游本昌终于在知天命的年纪,获得了让自己全力爆发的机会。
02
张戈导演留意到在春晚舞台上表演生动的游本昌,当时他正在筹拍电视剧《济公》,游本昌一下就抓住了他的眼球。
于是一年以后,游本昌收到了一封来自张戈导演的邀约信,他成了“济公”的人选,那一年,他52岁。
满心都是表演的游本昌,终于有了人生中第一个主角,他既激动,又忐忑。为了演好这一个角色,他倾尽全力,因为他知道,这对他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机会,他一定要牢牢把握。
每天在片场,除了拍戏,游本昌就拿着剧本在琢磨,构思这一场戏该怎么演,思考济公这个人物到底应该是个怎样的形象。
他非常认真地研究自己的表演,每天只睡3、4个小时,以致于太过紧绷,反而表现差强人意。直到有一天,他实在熬不住,在片场趁着拍戏的空隙打了个盹。
刚好导演喊他商量下一场的拍摄,他迷迷糊糊踢着鞋就过去了。导演一看他脚步轻浮、睡眼惺忪的样子,一下来了感觉,说“就是这个样子!”机缘巧合之下,一个“风摆荷叶,脚踩棉花”的济公形象就出来了。
游本昌不仅对表演的形式很认真,就连对表演的态度也叫人佩服。因为济公是个酒肉和尚,很多场戏中都有他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戏份,剧组也就得备好这些道具。
然而拍摄时正值炎夏,前晚买来的肉,到第二天拍摄的时候早臭了。道具老师不知道,助理不知道,导演更不知道,只有咬下这块臭肉的游本昌知道。但他却没喊听,一口一个香地大口咬,直到导演喊停他才去吐。
就是这么一段吃臭肉的表演,真正呈现出了游本昌完美的演技,这段戏妙到甚至在后来被北京电影学院编入了教材。
还有另一场济公被打大板的戏,打板子的演员不敢用力,但游本昌为了追求逼真的效果,让他们放心用力打。
尽管如此,有的人还是很有顾虑,于是一下重一下轻,游本昌还是不满意,让他们一遍又一遍地打。最后这场戏拍了整整12次,游本昌拍完这一场后都起不来了。
济公的人物形象还有一点是疯疯癫癫,看似无忧无虑,但一个年过半百的人,怎么可能还能像孩童一般天真呢。于是他在片场时,时常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向他们学习如何高兴、如何快乐。
比《西游记》只有25集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原来1985版的《济公》也只有6集而已。《济公》大火后,1988年拍摄续集,只有前两集仍由游本昌出演,后四集则由吕凉饰演。
1989年,杨洁导演筹拍《活佛济公》,但是只拍了两集就面临资金不足的窘况,无奈之下只能被迫腰斩。
可是游本昌不忍心就此中断拍摄,于是筹集资金,自己当起了导演,不过资金仍是有限,所以也只续拍了两集。
很多人说游本昌演活了济公,但对于游本昌而言,是济公成就了他。他曾说:“我跟济公,不是简单的演员和角色的关系,因为我遇到这个角色,这个角色度化了我,他让我领悟了人生到底是什么。”
游本昌因《济公》红遍全国,片约也渐渐多了起来,游本昌的演艺事业终于冲上了他期待已久的高峰。但是面对一本接一本的剧本,他并没有照单全收,反而是拒绝了很多。
游本昌提到过,当初《济公》在新加坡播出,也掀起了一股风潮,他代表中国演员到新访问,一位华侨曾对他说了这样一段话:“游先生,我们太感谢你了!我们的孩子从小接受英文教育,自从看了你的济公后,就开始对传统中国文化感兴趣了!”
这更加让游本昌感觉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他是一名演员,他要对自己的表演,对表演所带给观众的价值观负责。所以无论片酬再高,他也坚持初心,不能粗制滥造,而是要对得起观众。
03
事实上,在1991年时,游本昌已经处于半息影的状态,因为他的妻子不幸被查出癌症晚期,他决定推掉所有片约,全心全意照顾妻子。
这一照顾就是四年,游本昌本来因为拒绝了不少邀约就得罪了不少人,不久前才接下的剧本,目前又要面临毁约。可以说,此前因为“济公”积累下的名气和商业价值,几乎在这四年里被消耗一空。
不过游本昌觉得是值得的,在他的心里,没有什么比家人更重要,戏剧其实也不过排到第二位而已。游本昌后来复出,还是坚持着当初的想法,作品不比家人重要,但一定比金钱重要。他决定为了自己的戏剧理想,自己拍电影。
游本昌掏出了他的整副身家,筹拍了两部哑剧作品,一部是《游先生哑然一笑》,一部是《了凡》。很可惜,这两部电视剧都不合观众的胃口,尽管口碑很高,但是不赚钱。也就是说,为了拍这两部作品,游本昌赔光了他所有家产。
对此,游本昌从不后悔,因为他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对戏剧、对哑剧那一份热爱去付出。钱没有了,还可以再挣。
没有戏拍的时候,游本昌会去学校里上话剧课。下至小学生,上至大学生都有。
最好是能培养学生们对戏剧的爱好,但有的学生却从中发现了自己对戏剧理想的追求,甚至还有学生因为戏剧,战胜了自己的自闭症。
有时候,游本昌也会接点配角的戏演演,一如当初年轻时在剧团跑龙套。可是他的龙套却不是令人过目即忘,尽管是很小的一个角色,他都以自己的演技抓住了观众的心。
《李献计历险记》中,他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成为了全片最出彩的地方。
70多岁时出演《刀见笑》,其中一个场景,游本昌在烟火缭绕中来回走戏,几乎认不出,他就是当年意气风发的济公。而且这样一位老人在危险的戏剧场景中还能一丝不苟地交足戏份,赢得全场敬佩。
现在的游本昌,大多的精力已经放在了话剧演出上。他打趣道,“电视剧要上千万的投资,电视电影百八十万,话剧三五十万就可以了。”
其实大家都知道,游本昌的确是因为“便宜”才去办话剧,因为他可以以更少的钱,呈现更多良心的文艺作品给观众。更别说,他对话剧本就有自己无限的热爱,不然他为什么卖掉房子也要搞话剧。
80岁的游本昌倾尽所有,编排了一个话剧《弘一法师:最后之胜利》。为了体验角色,他还曾到寺庙“出家”。
一开始,《弘一法师》的演出非常冷清,花了上百万只办了3场,票也不是卖出去的,几乎是送出去。有人说,游本昌这回又要“赔身家”了,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第三年的时候,《弘一法师》终于迎来了成功,不仅走向港台,还走到海外,义演了数百场。
83岁那年,游本昌在排练的时候不小心摔骨折了,医生劝他慢慢养伤,可游本昌却要求医生给他动手术,因为话剧马上就要演出。动完手术休养也不到一个月,游本昌就缠着绷带上台了。
大家都说,他真的成了济公,游本昌“疯了”。他的确是疯了,他是个戏疯。他的固执和犯傻,他身上的所有韧性与傲骨,都是因为他对戏剧的热爱。
如今已经88岁高龄的游本昌,依然带着济公的精神,乐观地面对世界,勇敢地迎接每一个明天。他为戏而生,淡泊名利,始终保持对戏剧的赤子之心,他不是演活了济公,他是将济公精神传遍华夏。
*作者:花喷喷,90后不知名网红,用笔墨发现有趣,以理性聊感性,不抓马也不鸡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