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庄最好的画八十幅(刘继庄翰墨华章)(1)

展览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画伴随着改革开放打开国际艺术视野,借鉴西方现当代艺术理念而推进的现代性变革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回溯四十年来中国画的变革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画的价值延续与重塑是艺术家“现代性”追寻中的重要命题。显然,站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对已然存在的关乎20世纪中国画的叙述模式与价值解释系统进行再认识,这构成了当代画坛的现实诉求。因此,在当代语境下,对四十年来当代中国画之图式语言和价值属性作一番梳理有其必要性。 本次展览,聚焦于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格局,从人物、山水、水墨、花鸟及工笔等探索领域作为切入视角,关注于艺术家图像风格中所蕴含的当代文化精神。展览旨在透过艺术家及其风格迥异而又相互联系的作品,寻求理解中国画在当下的美术进程中究竟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他们的作品,足以说明,中国画在当下多元化的表达中所获得的全新的话语空间;他们的艺术实践,对今人关注古人的传统、当代的文化以及当代的生活,对今天中国画的革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北京华夏文脉美术院 学术主持: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 学术顾问:赵成民(中国公共艺术顾问专家六人小组成员终级评委,荣宝斋画院人物画导师) 展标题字:龙瑞(原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陈子庄最好的画八十幅(刘继庄翰墨华章)(2)

画家简介

刘继庄,斋号《诘人堂》 男、1949年生、中医世家。祖父系齐鲁名医,曾于泉城大明湖畔开办《济生堂》,悬壶济世,造福一方。父承家传,中西医对举,医道两栖,精诚敬业,蜚声鲁南。先生自幼躭益家学,打下了良好的国学功底。 风雨教坛四十年,为沂蒙山区培养了大量艺术人才,在自己所从事的中国画教学专业上,他选择了与艺术探索与人生进境同步的方式,技道合一、相得益彰。其治学领域广褒多元,诗书画印、古今中外、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他的山水画,以传承齐鲁画派文脉筑基,以开创沂蒙画派为己任。先后请益于山东名家黑伯龙、陈维信、刘鲁生、张彦青诸先生,并得添山东画院院长刘宝纯先生门墙,画艺日进。后聆一代大师李可染、刘海粟之点拨,乃熔铸百家,自立门户。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始,先生即写生于大江南北,记游于长城内外。几十年所得画稿,积案盈箱。厚重的生活积淀,丰富的人生阅历,为他日后艺术创作灵感的释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 其画,以学问求其气,以乐感求其韵,以篆隶立其骨,以行草丰其筋,以意境全其象。其笔法深得黄宾虹之质朴、齐白石之飞扬、潘天寿之峭拔、石鲁之率真;墨法则吸纳傅抱石之气象、李可染之雄浑、赖少奇之冷逸、八大山人之简括;画风从容淡定,浓淡自洽。或行云流水、或激越奔放,无不水到渠成,信手拈来。六十岁后,“衰年变法”,落笔即提即按、随巧就拙、遇方成圆、枯润相间。可谓“三峡涛声流笔底,汉唐气象落灯前”。这是一种文与美的艳遇、诗与画的邂逅、灵与肉的对话、古与今的沟通。其独立而又自由的山水画风,悄然完成“刘家样”的构建。 近年来,他先后摘取中国文化部“‘爱我中华’中国画、油画大展银奖”、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纪念张大千百年诞辰名家精品大展”、“纪念孔子诞辰2550年书画大展”、“国土资源中国画大展”。书画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周总理纪念馆、中国军事博物馆、三亚机场、台湾中华文化基金会等单位收藏。 多年来,先生一直以捍卫中国画民族性尊严为己任,并在深入研究.中西美学比较学的基础上,对大写意美学予以归纳、梳理、溯源、整合,并撰写多篇论文发表于《中国书画报》、《美术报》、《书法报》、《美术大观》等报刊。论点所及、锋颖所向,引起书画界同仁广泛关注。 刘继庄现为画家、书法家、艺术理论家。多年从事大中专美术教育工作,硕果累累,成绩斐然。曾任临沂市八、九、十届政协委员、系山东省政协书画院画师、山东画院画师。作品欣赏 李可染:我一生力主“苦学浱”,倡导“困而知之”,惜当代罕有人能坚守此道。继庄既有家学渊源,又能恪守中华民族“笔墨与人”同铸的信条;用生命铸造“笔墨”,用“笔墨”诠释生生命。这,才是中国画发展的正道。

陈子庄最好的画八十幅(刘继庄翰墨华章)(3)

刘海粟:继庄读书先行,后攻书法,作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治学方法才是中国画家的特色所在,陆游教晚辈写诗云:“果欲学作诗,功夫在诗外”。说的就是这。

陈子庄最好的画八十幅(刘继庄翰墨华章)(4)

刘宝纯:做人之道,是“民族魂”的内核。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古人云:“气韵既高,笔墨不得不高”――弟当以此为治学法则――共勉。

陈子庄最好的画八十幅(刘继庄翰墨华章)(5)

周韶华:先生画源于传统,又突破传统羁绊;取法西方,又为我所用。境界高、气魄大、笔墨精到。愈古愈新。

陈子庄最好的画八十幅(刘继庄翰墨华章)(6)

贾浩义:临沂一行,与继庄君相处数天,先生一浱古风,古人云:“画如其人”,信然。先生精于书法,碑帖兼擅;下笔即得点画凹凸之形状。行笔如刀,力透纸背。中国画空间来自于对点画的阴阳、干湿、润躁、徐疾、回环、提按、顿挫、露藏、起止的准确把握,没有笔性与人性,人性与天性的长期打磨,是很难做到的。古愈新。

陈子庄最好的画八十幅(刘继庄翰墨华章)(7)

陈绶祥:中国画的精神支点在境界,章法格局在心胸,气韵支点在书法;先生为此“衣带渐宽终不悔”,假以时日,必然有“笃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爛珊处”的创获。

陈子庄最好的画八十幅(刘继庄翰墨华章)(8)

张志民:群山黛兮有碧波而荡漾,祥云起兮唯明月而知藏。君子君子兮慎独而常思,其过万物皆灵兮,道法自然,地久天长。——观继庄兄山水大作并题句留念

陈子庄最好的画八十幅(刘继庄翰墨华章)(9)

昜中天

(《百家讲坛》主讲人)

刘继庄先生画作立意高古,气象浑穆,骨峻风遒,情深韵足;非弟所能言说者也。

陈子庄最好的画八十幅(刘继庄翰墨华章)(10)

孙过庭在其《书谱》中有这么一段话:“初谓未及,中则过之,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此言既可评书,亦可论画。读刘继庄先生画作,就有这种人书俱老的感受。这里的“老”,是老道、深沉、内劎、幽雅的意思。年龄赋予书画家不同时段的风格,初学者往往笔墨不及,虽然时有风发,但总是缺乏一种蕴藉的态度。及至中年,追求险绝,又往往流于表现,过分张扬,气息逼人,给人不敢亲近的感觉。人老了,阅历和经验融入笔墨,渐渐明白了含蓄和节制的妙处,于是出现了不迟不滞,不激不厉的心境和画境。古稀之年的刘先生,在绘画上取得的成就,应当与此相关。当然年龄只是艺术造诣的一个条件,更重要的是审美趣味的提高及笔墨的表现力。刘先生的画兼有时代的沧桑感,又未曾失去创造的激情,故能够给人健朗而不蛮力,丰富而不繁冗,沉雄而不贲张的美好享受。

陈子庄最好的画八十幅(刘继庄翰墨华章)(11)

韦献国,书斋以《大竹堂》名之。贵州省著名画家,刘海粟大师书画研究者、继承者、弘扬者。继庄老兄的“写彩”让我惊叹,同是“随类赋彩”,先生的“写彩”与张大千的“泼彩”,刘海粟的“搅彩”,迵然不同;在艺术手法上更具现代审美价值。他的“写彩”不仅与传统赋彩拉开了距离,而且与西方的观念色彩也南辕北辙。我想,这种传统审美的现代化,西方美学的中国化,才是未来中国画探索的方向。

陈子庄最好的画八十幅(刘继庄翰墨华章)(12)

杜苏旭,河南省著名山水画家,以焦墨山水名世。继庄老兄多次应邀来河南作画,作品深受中原藏家之青睐。尤其先生六十五岁之后的书画作品,可谓一年一个新高度,五年一个大境界。哲人的深邃与创造的激情水乳交融,大爱的悲悯与通人的情怀并驾齐驱。当今山水画坛,能如继庄兄学问之精审,阅历之丰富,视野之广褒,格局之博大者,鮮矣哉!

陈子庄最好的画八十幅(刘继庄翰墨华章)(13)

陈子庄最好的画八十幅(刘继庄翰墨华章)(14)

陈子庄最好的画八十幅(刘继庄翰墨华章)(15)

陈子庄最好的画八十幅(刘继庄翰墨华章)(16)

陈子庄最好的画八十幅(刘继庄翰墨华章)(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