淏淏妈妈碎碎念

本文作者丁香是一位家有初三男生的妈妈,孩子从上市里离家远的中学到上家附近的中学,这位妈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思考这一话题: 亲子之间,多远不想念、多近不厌烦?教育学者尹建莉说,母爱是一个逐渐分离的过程;资深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说,父母和孩子黏在一起,通常情况下,都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因为独立成长是源自生命的冲动,除非这个冲动遭到严重破坏,否则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不会乐意整天和父母黏在一起。愿我们始终清醒,父母子女各是独立的个体,愿我们始终相互陪伴又各自独立安好。

文|丁 香

到现在,想起两年前的那个决定,还像做梦一般。

两年前那个暑假,儿子面临小升初。在我眼里,小升初如一日三餐一样稀松平常。但是,周围的家长不一样,说他们摩拳擦掌、如临大敌可能有点过,但从此不再淡定却是事实。

大家盯上的那所学校,是市里的一所民办中学,这几年,名扬在外。孩子学习好的,能考上皆大欢喜;感觉欠点火候的,六年级一开始就开始上专门的辅导班,有的甚至周末从县城拉着孩子到市里去接受更高级别的辅导。家长们都疯了。

每天早上我5:30起来给儿子做早饭,一杯蜂蜜水、一份面饭、两个笨鸡蛋、一碗小米粥,成了标配;中午,要有肉有菜,一般得提前回来做,让儿子回来就能吃,另外儿子汗漉漉的篮球鞋可以第一时间晒到阳台上,吃过饭,儿子可以穿着睡衣吃着水果趴在床头看杂志;晚上,儿子写完作业,可以冲个澡,清清爽爽去睡。儿子终于按照我的意愿开始了他的初中生活,他每天轻松自在,我每天母爱泛滥。

很快迎来了第一次月考,一直轻松惬意的儿子考了班里第15名,年级排到了近200名!我有点恼火,这个成绩不太理想!儿子自知理亏:“我这刚转校,老师讲的不太一样,还没衔接上……”“不就那点知识吗?什么衔接不衔接的,是你自己没用心!你在家条件多好啊!我每天一早起来给你做饭,中午冒着被纪委逮住的危险提前家来给你准备,晚上你写作业,我不敢下去散步……你就拿这样的成绩说事?!以前那个学校,你是知道的,每天早自习、晚自习,吃饭才能出教室,每顿饭就给20分钟,卷子一大堆,学案一大摞……”“回来也是你让我回来的呀 ……”儿子冒出一句。

从此以后,早起做饭,觉得困,中午提前回,觉得自己真俗,晚上不能下去遛弯,觉得自己就是猪。我的心开始变得不平衡,看着在我的精心养育下初二就窜到一米八的臭小子,我开始烦躁不安,他凌乱的房间、粗心的作业、差强人意的成绩让我更是一个头两个大。 我向老公抱怨,老公也抓我的小辫子,“当初是谁哭哭咧咧让他回来的?”

亲子之间的最好时光(亲子之间多远不想念)(1)

日子就这样在我唠叨儿子烦、我催促儿子甩脸子的一地鸡毛中走过了两年。今年暑假之后,儿子升入初三。初三一个最明显的不同就是开始上晚自习了。上了晚自习,又面临一个新的问题,接还是不接?看着小区里别的家长每晚都倾巢而出,我和老公也没坐住。儿子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走出来,我和老公赶紧走上前,我嘴刚张开连熊孩子的名字还没喊出来,那臭小子倒先发话了:“这么近也来接,有病!”我直接傻在那里,关键时刻还是老公给力:“你以为我们来接你啊,我和你妈压马路刚好经过这里!” 回来的路上,我问老公,到底什么样的距离才是父母和孩子和平共处的最佳距离?太远了会想念,太近了会嫌烦。老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也是哈,把这么深刻的教育问题甩给一向不善言谈的老公真是难为他了。

亲子之间的最好时光(亲子之间多远不想念)(2)

也许,父母和孩子能否和谐共处,真不是由地理距离的远近决定的,心灵的沟通才能架起一座桥梁,让父母和孩子互相吸引。作为父母,只要你相信孩子、悦纳孩子、祝福孩子,孩子一切就不会太坏,如果老是担心孩子、质疑孩子,孩子可能就会真的麻烦连连,有句话叫“你的担心和诅咒总会成真”不是没有道理。

也许,每天跟孩子坦诚沟通,尊重孩子,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爱,孩子即使远隔万里,也如同就在身边;如果每天在孩子头上像直升机一样嗡嗡,孩子会在心灵上排斥你,即使他就在眼前,也如隔着千山万水。这样看来,把学习交给孩子本人,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是王道。

现在,我终于再次坐在书桌前写我的小文字了,这个周末刚收到一张稿费单,虽然数额很小,但,毕竟,又启航了。

家长放手,孩子才会自由,母子一场,修行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