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杂志”(ID:YOUTH-POWER),封面新闻客户端,川蜀看点

地震那一刻(那年亲历地震的他)(1)

地震那一刻(那年亲历地震的他)(2)

在四川泸定“9·5”抗震救灾得妥镇方向

46岁的母强

与20多岁的年轻队友

一同攀高山、下舟艇、闯塌方

他总是一溜小跑冲在最前面

地震那一刻(那年亲历地震的他)(3)

母强工作中一丝不苟

逆行,始于担当

“我所做的一切微不足道

唯有努力地工作

才能不辱通信兵的称谓

唯有努力地工作

才能对得起组织对我的培养

唯有努力地工作

才能不辜负首长对我的关心

也唯有努力地工作

才能抚慰父母妻女安生九泉!”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四川汶川突发8.0级特大地震灾害

瞬间,一幢幢楼房被摧毁

一座座村庄被掩埋

一条条坦途被阻断

“天府之国”遭遇前所未有的严重灾难

正在值班的母强反应到“地震了!”

他来不及穿上外衣

背起一部通信电台

顺手操起一套“北斗一号”卫星定位仪

向楼下撤离

就在他已从安全出口跑至五楼时

忽然想起七楼总机室

还有正在值班的新战士

他大喊

“快撤!地震,危险……”

便义无反顾地返回到七楼

拉起他们就往楼下跑

顺利撤离到安全地带

此时,通讯全部中断

母强意识到

最关键的是恢复通信

以便于上报情况、下达指令

组织部队全力展开抗震救灾

震后不到10分钟

余震连续不断

但母强已无暇顾及

他赶紧在库房寻找可用的

无线通信装备

出来时

他肩上挎着一部海事卫星电话

怀里抱着装有20多个对讲机的战备箱

这是当时救援决策指挥

最需要的通信装备

地震那一刻(那年亲历地震的他)(4)

母强全力保障任务中设备联通

震后的几个小时里

母强带着通信班

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

楼上楼上、院里院外

跑了上百个来回

全面检查供电系统

通信设备、网络线路

在仅依靠单位设备和自身技术条件下

短短3小时内全面恢复了

整个机关营区供电和有线通信

调试完成短波电台远程通信系统

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

卫星电话语音通信系统等无线通信

为总队迅速开展救援行动提供了

高效而有力的支撑保障

带着伤痛,负重前行

其实在地震当天

母强弄伤了4根手指

缝了近10针

地震第二天下午

母强收到消息

他的岳父、岳母、妻子

以及刚刚1岁半的女儿

被地震无情夺去生命的噩耗

母强整个人瘫坐在地上

失声痛哭!

回到北川

家早已是一片废墟

这位刚强的汉子

跪在废墟上向他们告别

带着不让悲剧再重演的决心

又奔向了都江堰重灾区

全时开通通信系统

不漏过任何一个时段

不放过任何一次

哪怕是极其微弱的呼叫

不错过哪怕是两三个字的信息

在野战通信车里

坚守着每时每刻

地震那一刻(那年亲历地震的他)(5)

母强在操作无人机,收集灾情信息

母强与他的战友没日没夜地工作

终于有了回报:

一直联系不上的卧龙分前指有消息了

只能用海事卫星联系的理县、汶川

能直接通上话了

就连只带一台小功率通信设备的茂县方向部队

也联系上了

之后的几天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践行着向妻女许下的诺言

让一个个深陷绝境的生命重见阳光

让一颗颗美好心灵升起新的希望

从抗震救灾一线返回部队后

母强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模范”

“武警部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荣立个人一等功

笃行,源于感恩

母强出生在四川省北川县

一个偏僻贫穷的羌族村寨

每到农忙的时候

村里都主动派出人手帮着

抢种、抢收

每年村委会都要给他家发放一些

救济款和衣物

以解决燃眉之急

乡亲们也深怀怜悯之心

隔三岔五地送来一些粮食

学校不但为小母强减免了学费

老师还经常给他买些学习用品

……

这些都成了在贫穷与苦难中

长大的小母强

记忆中最温暖、最宝贵的东西

特别是6岁那年

他被自行车撞翻

头部划开一条10多厘米长的口子

正好遇到附近演习的解放军

及时送医救治

这在他幼小心灵里

埋下了参军报国的种子

27年如一日他在应急通信岗位上硕果累累

1995年12月

正在读高一的母强

看到村委会墙上的招兵信息后

毅然弃笔从戎

母强几乎牺牲了所有的节假日

系统学习了几十本业务书籍

撰写了几十万字的

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地震那一刻(那年亲历地震的他)(6)

每一次出了任务

他都会进行反思、总结

这些年编写教案100余份

先后组织通信业务培训20余次

培训通信骨干300余人

此外,他带头钻研

针对地震、山岳、水域等不同救援任务

创新了10余项应急通信保障模式

针对总队任务区域大多交通不畅

公网覆盖差等特点

总结撰写了

《川西林区通信环境特点

对通信联络的影响及对策》

有效解决了火场最后一公里的通信难题

母强说:“我曾是地震灾难的亲历者,知道通信对于受困群众有多重要;我参加了上百次救援,也知道通信对于救援现场有多重要。作为通信战线的一员,我会用尽全力保障通信,当好救援现场的‘铺路石’。”

地震那一刻(那年亲历地震的他)(7)

地震那一刻(那年亲历地震的他)(8)

母强(左)与“徒弟”探讨交流,教学相长

母强的突出事迹

被多家媒体大力宣扬后

不少公司

不惜千里迢迢派人

前来“招贤求才”

千方百计想把他从部队“挖”走

可是,母强毫不动摇

母强说:“我是一个军人,这些过硬的本领都是部队学的,如果我为了待遇就离开培养我的军队,那就是逃兵;我忘不了家里最困难、遇到危险的时候,村委会、解放军和父老乡亲们的相助相救,不能因为自己成了技术骨干就忘了党、军队和父老乡亲的恩情!”

驰行,循于初心

地震那一刻(那年亲历地震的他)(9)

如今

母强已经把满腔热情倾注到

应急救援通信保障上

以队伍为家,与队友为伴

沉浸在研究新型装备

和解决通联难题的乐趣中

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经历过从机动师抽组武警森林部队

专业学“摩尔斯电码”

却主打“超短波”“卫星”的母强

在适应改革转制、职能任务拓展上

有着不同寻常的敏锐和清醒

地震那一刻(那年亲历地震的他)(10)

母强实时传送队伍强渡大渡河画面,在泸定县得妥镇抗震救灾

在转制之前

他向总队建议

通过网络拉动视频比武等形式

强化通信保障人员现有装备操作技能

以适应新形势下

遂行应急通信保障任务新需求

转制不足半月

接踵而来的两次金沙江堰塞湖抢险任务

应验了母强的担心

所幸,通信保障人员凭借着

过硬的技术和前期拉动比武形成的默契

在保障应急管理部视频调度中

忙而不乱、畅通有序

当大家返回后打趣母强的“未卜先知”时

他很平静地说:

“我们作为负责信息传输

指挥通联的保障人员

不能光低头干活

也要抬头看路

这样才不会输在

应急救援通信保障的起跑线上”

母强不断尝试运用

应急救援领域高通量卫星通信

智能自组网、综合通信终端

小型北斗定位终端等新装备

快速搭建开设前指通信枢纽

努力研究改进

陌生地域、复杂环境、无公网条件下的

保障模式

为队伍全域救援提供了保障支撑

此外

他还积极开发通信装备的“救援属性”

在保障任务一线

信息通联、影像传输、指挥决策的间隙

他操作无人机

对灾区进行红外热成像扫描

向江心岛空投锚点

标注密林火点烟点及被困人员位置坐标

为救援人员实施伴飞引导

有力辅助救援行动展开

地震那一刻(那年亲历地震的他)(11)

在扑救2021年四川甘孜九龙“4·8”

凉山冕宁“4·20”

2022年广安前锋“3·15”

雅安石棉“3·20”等森林火灾中

充分利用无人机高空飞行优势

开展灾情现场测风测温

态势标绘、安全报警和声光引导

为科学指挥提供第一手资料

地震那一刻(那年亲历地震的他)(12)

遂行任务载誉归来

今年9月5日

甘孜州泸定县突发6.8级地震后

母强随队前往泸定县得妥方向救援

针对震区得妥断电、断网、断路的恶劣环境

母强携带自主网设备

跟随任务分队

攀高山、下舟艇、进孤岛

搭建信息指挥平台

升起无人机拍摄收集灾情信息

制作受灾地域实时全景图

为队伍高效救援

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支持

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母强表示

将积极探索

各种任务下应急通信保障模式

在急难险重任务中

为党分忧、救民护民!

地震那一刻(那年亲历地震的他)(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