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我家门前的叠石桥》

村附近的石桥边

不经意聚起了小市场

在江苏省海门市三星镇与通州市川港镇的界河上,曾经有一座小石桥,因桥墩由石条呈“井”字型拼叠而成,被当地人称之为“叠石桥”。1954年,赵飞出生在了叠石桥附近的叠石村里,对于这座桥,他至今记忆深刻。

有山水石桥的古村(儿时村口的叠石桥)(1)

叠石桥概貌

赵飞:“桥头边上有个理发店,有个商店,有个卖(猪)肉的,在南边有一家人家开了个豆腐店,做豆腐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匮乏,百废待兴。由于距离镇上的集市较远,为了换取生活所需的物品和零花钱,附近的村民便将农作物和手工艺品拿到叠石桥桥边的空地上进行交易,不经意间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农工副产品集散市场。在赵飞的印象中,儿时的叠石桥一到阴雨天反而格外的热闹。

赵飞:“有时候下雨天,好多农民来不及赶到镇上去赶集,就在这个叠石桥(附近)躲躲雨,站在廊檐下、桥头,把家里的鸡蛋、鸭蛋拿出去卖,换一些零花钱。”

受到近代实业家张謇的影响,纺织业在海门民间有着深厚的基础。

有山水石桥的古村(儿时村口的叠石桥)(2)

近代实业家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上世纪有山水石桥的古村(儿时村口的叠石桥)(3)五六十年代,这些传承了刺绣等纺织技艺的匠人开始制作一些简单的家织产品拿去叠石桥边市场或者更远的集市上进行买卖,贴补家用。不过,当时的物资水平和生产条件有限,从原料生产到制作工艺都十分原始。

有山水石桥的古村(儿时村口的叠石桥)(4)

大生纱厂的员工们

赵飞:“我们农村开始绣花、绣一些图案,(工艺)很原始,布上进行印刷的时候还不是用墨汁,用什么呢?用铁锅上的铁锈,早上起来用铲刀刮这个铁锅,唰唰唰······那时候(村子里)早上的景象就是有鸡叫、狗叫,(还有)刮铁锅的这个声音。”

桥被拆了

市场却逐渐走上正轨

1970年,叠石桥被拆除,筑成泥坝。虽然桥没有了,但桥边的市场并没有消失,反而更加活跃。每天上午,田边的空地上都是摆摊的小商贩,其中,家纺类产品的规模随着需求的增多也在逐渐扩大。

有山水石桥的古村(儿时村口的叠石桥)(5)

有山水石桥的古村(儿时村口的叠石桥)(6)

早期叠石桥市场

上世纪七十年代,刺有金鱼等图案的枕套深受当地及附近居民的喜爱,甚至成了婚嫁的必备品,当时正在服装厂当会计的赵飞发现了其中的商机,他和妻子拿出积蓄,在家旁边的空地上搭建起简易的厂房,开始生产和销售绣品。

有山水石桥的古村(儿时村口的叠石桥)(7)

刺有金鱼图案的枕套

赵飞:“有些人把这些枕套拿到集镇上去卖,(也有的)拿到远一点的地方去卖,比如苏州、无锡,我们离上海近,就拿到上海去卖。一对枕套能赚2块钱或者3块钱,那时候泥(瓦)工一天的工资只有一块两毛。”

有山水石桥的古村(儿时村口的叠石桥)(8)

赵飞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席卷大江南北,叠石桥市场也告别了“黑市”的身份,走上了正轨。有山水石桥的古村(儿时村口的叠石桥)(9)1987年,经南通市人民有山水石桥的古村(儿时村口的叠石桥)(10)政府批准,该市场定名为“南通市三星叠石桥绣品市场”。

小市场发展成“国际纺织品集散地”

叠石桥变财富桥

上世纪90年代初,靠着生产和销售绣品,赵飞的家里已经盖起了三层的楼房,站在顶层,赵飞可以看到当时已经初具规模的叠石桥绣品市场。那时的市场已经有上下三层,建筑面积达到了25000平方米,摊位超过了4000个。

有山水石桥的古村(儿时村口的叠石桥)(11)

赵飞

记者:“当时的绣品大楼是不是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赵飞:“很热闹的,生意一直很好,全国各地的人都来采购。当地的青年批发了绣品,打好包,走到了其他地方(去卖),比如武汉的汉正街、沈阳的五爱市场,到全国各地的农贸市场、纺织品市场去卖。”

有山水石桥的古村(儿时村口的叠石桥)(12)

赵飞公司的车间

有山水石桥的古村(儿时村口的叠石桥)(13)1995年,赵飞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和朋友一起出资在工业园区新建了更大的厂房。这一时期,在当地有山水石桥的古村(儿时村口的叠石桥)(14)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叠石桥家纺市场也迅速发展。

有山水石桥的古村(儿时村口的叠石桥)(15)

赵飞公司的车间

经过多年的培育,叠石桥这座临时搭建的小桥,已经变成当地居民的财富之桥,曾经的叠石桥绣品市场也已经发展成现在的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成为闻名中外的家纺集散地,形成涵盖“织、染、印、成品、研发、物流”的完整产业链,带动50多万人就业。

有山水石桥的古村(儿时村口的叠石桥)(16)

如今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

赵飞:“这叫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因为市场的发展以后,物流、经济流、人才的流通……都流通了。全国各地定我们这里的货,一般都几十个小时,发往全国各地。”

有山水石桥的古村(儿时村口的叠石桥)(17)

如今叠石桥市场三期核心交易区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叠石桥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18年,叠石桥实现进出口总额30.5亿美元,这一数据比2015年的3亿美元增加了27.5亿美元,涨幅超过了900%,产品远销五大洲有山水石桥的古村(儿时村口的叠石桥)(18)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有山水石桥的古村(儿时村口的叠石桥)(19)

有山水石桥的古村(儿时村口的叠石桥)(20)

来叠石桥采购的外国客商

我家门前的叠石桥,一路从历史走来,紧随新中国改革开放,成长成为世界家纺市场上的贸易金桥。

赵飞女儿:“我是19有山水石桥的古村(儿时村口的叠石桥)(21)79年生的,1978年正好是改革开放,这40年来我就看着这个市场,从无形到有形,从小到大,从不健全到完善,一步一步看着它成长。”

我家门前的叠石桥,因连接附近的村庄而搭建,最终连通了整个世界。

江苏明超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徐德娟:“经过这些年的‘一带一路’的带动,我们设计师还有销售团队,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出去了解其他国家的一些背景和喜好,促进我们的产品越来越国际化了。”

有山水石桥的古村(儿时村口的叠石桥)(22)

一寸新芽上,有盎然的春意;一声蛙鸣中,有丰收的芳香;一滴露珠里,有太阳的光辉……一个个家门口的变迁,凝结成960万平方公里的蓬勃与兴盛。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家门前那座山、那条河、那段路的点滴变化,随历史车轮一起滚滚向前,汇聚成浩浩汤汤的时代潮流,为共和国的70年长卷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报道《我家门前》,记录我家门前的昨天与今天,见证共和国的成长和繁荣。

有山水石桥的古村(儿时村口的叠石桥)(23)

主创人员

总监制:蔡小林

总策划:高 岩

审 稿:刘钦、刘黎

记 者:钱成、姚东明

新媒体:张乔雪

旁 白:白杰戈

制 作:单丹丹

特别鸣谢:南通市委宣传部

有山水石桥的古村(儿时村口的叠石桥)(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