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发明,其实是随着科技而产生的。书写载体的日益便利,让写字、识字变得十分轻松。我们所崇拜的老子,于二千多年前,一生写了一部大部头的书,一共5000多字,按现在的标准来看,还算不了书,只能和中篇小说,或者是短篇小说差不多,内容也是当时经济、政治,民俗,自然、社会等各种常识,在当时算不得多高深,那时的识字者都是明白的。仅仅这5000多字,记录了一个遥远的时代的信息,由于太过稀少而成为了经典。

老子最经典的故事(老子一部5000多字的道德经)(1)

相反,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人都是写手,人人都识字,人人都有可以表达,日写一万字都不稀罕,有的网络写手,一年写500万字,还一样寂寂无名。由于整体的文化水平提高了,想成名的难度更大了。

老子最经典的故事(老子一部5000多字的道德经)(2)

有人说,优秀的人在什么样的朝代都会优秀。这个话也对也不对。毕竟,人是个性化很大的个体,适应性也难免是不同的。老子在古代可以成名,如果生在当代则不一定成名。试想,如果,他再希望通过一个短篇成大名,简直不可能了。想做长篇,也未必得心应手。毕竟,他是一个思想家,想得不深入,他是不会动笔的,动笔慢了,谁还关注呢?所以说,人只能是时代的,也只能是不可假设的。成名或不成名,是时代所造就的,也有个人的原因。

老子最经典的故事(老子一部5000多字的道德经)(3)

民国时,好的男写手,写几篇短文,就可名冠天下,引得女学生舍身下嫁。现在写几篇短文,稿费吃一顿饭都难,还要数月后给你。民国出了诸多的大作家,与这一段时代有关。现在写手多得很,写得长篇大论,真正让人记得姓名的,真的是少之又少。大多没有真正的原创性,只是码字人而已;也有故作高深的,但也走不脱古人的影子。

民国,是一个乱世,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盛世。民国,是一个艰难之世,但却有诸多的方面值得学习。那时的文人风骨,那时的治学精神,都是十分美好的。

(作者:徐景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