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光影留痕:世界电影史

时间:2020年2月11日 14:00-16:00

主讲:戴锦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简介:跟随戴锦华老师的讲述,回顾百年电影史大事件。这一百多年的光影岁月,为我们留下了无数伟大的银幕瞬间,也让我们看到了银幕背后深刻的社会变迁。

【讲座笔记】光影留痕:世界电影史-清华「一周定制课」

电影的诞生

电影,唯一确切知道诞生日的艺术(文学、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戏剧、建筑、电影、游戏)

欧洲版:1829年普拉多发现视觉残留(Visual staying phenomenon)现象;美国版: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Kinetoscope)

一般认为:1895年 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巴黎首次公开放映了他们的短片,使电影进入公众视野

电影概论笔记(电影已死电影万岁)(1)

上个世纪之交发明了电影、留声机、打字机,我们进入「媒介时代」

“媒介即信息”“新的媒介是以老媒介为其内容的”比如电影中有其他七个艺术

蒙太奇(montage)源于建筑学,指用预制件组装一个建筑的过程;更中式的翻译叫“电影剪辑”,最早的蒙太奇就是“停机再拍”

电影是一种「视听时空艺术」,早期的默片是“伟大的哑巴”

发明者常常不是发扬者,电影摄放机的潜能是被法国木偶剧团老板梅里埃发现的

电影概论笔记(电影已死电影万岁)(2)

黄金时代的好莱坞

1927《爵士歌王》第一次有人物声音,电影的纯粹视觉的艺术性被压抑,但有声电影还是成为了主流

电影概论笔记(电影已死电影万岁)(3)

美国政客与资本家瞩目于电影工业的巨大潜能,注入巨额资本,形成了八大公司(五大三小)

电影概论笔记(电影已死电影万岁)(4)

大片场制度和流水线式生产模式使得各种个性被压抑,好莱坞创造了明星制,一个明星对应一个人设,不同剧本却是同一个形象

电影概论笔记(电影已死电影万岁)(5)

明星生涯的背后却近乎“准奴隶制”(参考现在球星的转会买卖交易)

1930-1945好莱坞的黄金时代也对应着经济大萧条,电影也成了“梦工厂”,让观看者暂时脱离尘世

影院就像一个现代文明的寓言空间/奇妙的孤岛、飞地、悬浮空间,孤独的人聚集在一起,抑制性的身体,异质性的人群,呼吸交织在同一空间,任由面前的发光窗口向我们展示奇幻场景,只用眼与耳连接世界

欧洲艺术电影运动

战后一片荒芜的意大利掀起新现实主义运动:实景拍摄,自然光、业余演员;形成了与奥斯卡、好莱坞并置但完全不同的电影评价方式-欧洲艺术电影

电影概论笔记(电影已死电影万岁)(6)

接着引发了法国电影新浪潮;

电影概论笔记(电影已死电影万岁)(7)

建立了“导演中心论”;德国新电影;70-80年代,受过综合大学教育的年轻人闯入好莱坞制片厂,孕育出新好莱坞

电影概论笔记(电影已死电影万岁)(8)

新浪潮在亚洲

日本电影新浪潮

电影概论笔记(电影已死电影万岁)(9)

七八十年代,中国电影工业复活

电影概论笔记(电影已死电影万岁)(10)

伊朗新浪潮的发生与这样一场技术革命相关联:摄像机的小型化与廉价化整体改变了电影工业生态

电影概论笔记(电影已死电影万岁)(11)

韩国电影并不与韩国经济起飞和民主化运动同步,却于亚洲金融风暴后韩国成为重灾区时发生,形成了电影与现实的一个奇妙错位

电影概论笔记(电影已死电影万岁)(12)

可以预期韩国电影形成的巨大势头和后发而先至的中国电影工业巨大量体之间的相互连接,寄希望也瞩目于这样的现实

电影已死?电影万岁!

电影史重大危急时刻-数码转型的发生

2011年奥斯卡颁奖典礼曾经的主要赞助商柯达缺席

电影概论笔记(电影已死电影万岁)(13)

2008年金融海啸的灾难回声出现在电影场域之中,标志历经30年的电影数码转型完成

电影概论笔记(电影已死电影万岁)(14)

数码转型意味着和电影艺术相邻的多道墙轰然崩塌

电影概论笔记(电影已死电影万岁)(15)

影院仍是重要的社会空间,创造了现代人独特的心理体验,影院意味着我们被屏幕中介话后仍然有肉身对肉身,呼吸交融在同一个空间的可能

电影概论笔记(电影已死电影万岁)(16)

电影概论笔记(电影已死电影万岁)(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