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作用题

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作用题”占据了半壁江山,尤其是“情节作用题”。情节作用类阅读主要是通过情节来推动故事发展,在面对此类阅读素材时,要先对情节内容予以思考,然后根据故事整体结构来对情节予以揣摩,完成阅读。常见的命题形式有:“小说的某段情节描写有什么作用”“小说以某个情节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艺术效果”“文中引入某个故事情节有什么作用”等。

此类题常见的答题思路是: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中考(阅读社考生必看的)(1)

环境角度: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情节本身:为后文某个情节埋下伏笔或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更为曲折生动,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照应前文某个情节;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线索,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

人物角度: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发展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等。

主题角度: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读者角度:设置悬念,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中考(阅读社考生必看的)(2)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中考(阅读社考生必看的)(3)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中考(阅读社考生必看的)(4)

我们以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第9题为例,该题问:“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解题时从上述几个角度,便可以得出答案:

(1)从情节本身考虑:“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才有相遇的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此外,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因此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2)从读者角度来看: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因此使故事有余味。

除了“情节作用题”外,“情节探究题”作为一种新型考查方式,较好地在文本、考生和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便于考生思维拓展和实践思考。在解题时我们不妨从以下步骤思考和作答。首先,读懂题干,联系文本;其次,从情节本身考虑,结合文本总结相关故事情节;最后,从读者角度思考,题干中考查的情节一般比较典型,有的会用留白的方式,引发读者的思考。

接下来我们以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第9题为例,探讨此类题型的答题方式。

原题题干是“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这道题既考查了课文中的内容,即“冰山理论”,又考查了情节的相关问题,属于双向情节探究题。

首先我们需要结合文本探究题干中提到的“冰山理论”分析情节的安排及效果;其次考虑情节本身,我们可以得出“小说中两人越野滑雪,在客栈逗留,这是冰山的八分之一”,而由此我们又可以推测出滑雪背后更丰富的内容,即两人滑雪之外的生活;最后,这样的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想。

— END —

来源 | 《语文报·高考版》

,